在现有的栽培模式下,果树的经济寿命一般都在10年以上,有的可以保持20、30年。果树建园规划设计影响深远,需要科学论证,认真选址,精心规划、高标准建园。 一、园址选择 尽量选择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水、气、土等)、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地下水位低(最好1-2米以下)、酸碱度适中、盐碱含量低、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通气良好、有机质含量高的砂壤土或壤土地块建园。 二、果园规模要适度 规模种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但果树属于资金、技术、用工等相对密集的产业,经营规模要适度。一般来说,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机械化程度高的平原地块以100-500亩为宜,家庭经营小则10-30亩、多则50-100亩,不宜过大或过小。 三、树种、品种的选择 果树栽培实现高效益,树种、品种的选择是最为重要的。选择要点如下: (1)选择树种、品种应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 (2)尽量选择当地原产或已经试种成功、栽培时期较长、经济性状好的树种和品种; (3)从外地引进的新品种一般应通过试种成功以后才能大规模发展; (4)要选择结果早、产量高、品质优良、成熟期适宜、贮运性好、适应性强、易管理等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 (5)根据果品销售的主要渠道,结合果园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等,合理搭配早中晚熟品种比例; (6)一个园内树种、品种不宜过多,一般应以1个树种、品种为主,品种不宜超过2-3个; (7)采摘果园可以适当搭配早中晚熟树种、品种,以延长采摘期,但也不能太多、太杂、太乱,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8)切忌“小而全”,杜绝“百果园”。因为不同的树种、品种生长结果习性不同,所需要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病虫害发生种类、时期等也差别较大。不但给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和不便,而且很难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优势。 补充:选择果树种类需注意: 不同树种、品种对土质等立地条件要求和适应性不同,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尽量选择市场广阔、经济效益高的苹果、梨、桃、葡萄、柑橘、香蕉等大宗果品; 适度发展杏、樱桃、草莓等小杂果,以满足人们多果品多样性的需求; 桃、杏、李、樱桃等核果类树种怕黏、怕涝、易患根癌病,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便利的砂质土壤; 低洼、黏重地块可以选种耐涝性比较强的梨树; 苹果、葡萄对立地条件相对也比较宽松,但还是以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通气良好、有机质含量高的砂壤土或壤土地块建园最好; 以采摘为主的园区可以搭配一些樱桃、草莓、枣等适于采摘的树种; 山楂、柿子、石榴等消费量小,一般不宜大面积规模发展; 猕猴桃、石榴、无花果等抗冻性差,在冬季寒冷地区要慎重发展(露地); 核桃、板栗产量低、效益差,在山岭薄地可以种植,在平原沃地不宜发展。 相对于小麦、玉米、水稻等常规的的农作物,果树生产是一项技术性强、影响因素多、环节复杂的产业!很多果农反映果树只开花不结实,这往往与果树品种自身有关,是果园树种和品种自花不实或自花授粉结实率低造成的。所以对很多果园来说配置授粉树也非常重要。 授粉树的选择 优良授粉树应具备的条件:能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生长健壮、品质优良,与主栽品种花期一致。花粉量大、亲合力强,结实率高。 授粉树配置比例与方式 配置方式: a.少量式:1:2-4;常用。 b.等量式:5-6:5-4;两个品种,隔2-4行(或株)相间配置。 c.中心式:8:1;8株主栽品种中心配置1株授粉树。 d.复合式:3个品种以上时。 授粉品种的配置方式 四、栽植密度与栽植方式 当前果树发展的总趋势是矮化密植、宽行密株、简化省力、机械化作业、优质安全等。 影响栽植密度的主要因素 1、树种、品种苹果<梨<桃<葡萄;普通型<短枝型;早果性、丰产性果树适宜密植等; 2、砧木特性乔化砧<矮化砧; 3、土壤气候条件; 4、栽植模式、整形方式、修剪方法、肥水条件及技术水平等; 一般果树行距3-4米,株距1-1.5米,亩栽111-222株,行间应留有2-2.5米的作业和风光通道(要提前规划好道路、排灌系统和建筑物等)。树形宜采取高纺锤形、主干形、斜干形等窄冠树形。栽植方式多采取南北行向、长方形栽植。常见果树栽培密度可参考下图 五、良种壮苗建园 良种壮苗建园,有利于快长树、早结果、早丰产、早受益。在较好的技术管理条件下,桃树、葡萄、苹果等第2年就可以结果甚至丰产,亩产量可以达到3000-5000斤,第3年就可以进入盛果期,亩产量达6000-10000斤,实现每亩净收益1-2万元,部分园片亩净收益可以达到2-3万元甚至更高。在当前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情况下,即使不考虑建园投资(苗木、架材、基础设施等),光是地租、用工、药肥等的生产性投入,每年每亩要5000元左右。如果晚结果1年,每亩每年就要多投入5000元左右,所以良种壮苗密植建园,加强技术管理水平,争取快长树、早结果、早丰产、早受益,才能减轻投资压力,也是现代果树规模化栽培的必由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