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生家庭的痛

 大漠胡杨968 2016-03-14
   原生家庭的痛   
作者:周骋

其实有很多人并不理解,为什么现在家庭教育如此流行,甚至有人说不就是为了赚钱吗?父母为了孩子倾家荡产都愿意,孩子的钱好赚!说这话的人估计还没有孩子。有这样一句话:养儿方知父母恩,其实一旦有了孩子人就会长大,成熟,想明白了很多以前想不明白的事情。有一些家长寻求科学育儿的初衷其实是想找到一条与自己的生长环境不同的路,不让孩子重复受到自己曾受过的伤痛。
 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  

我们从小长大的家,有爸爸妈妈,也许还有兄弟姐妹的第一个家叫做原生家庭。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影响他的一生。这话似乎很绝对,但是除却天生的性格基因,我们的原始品质是由原生家庭决定的,而这些品质影响着我们的一生。经验告诉我们,我们性格上的每一个缺陷,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起源于原生家庭。
那是不是说那些我们记得的在原生家庭中经历的事情影响着我们呢?不,其实影响力大的反而是那些我们不记得的事情。人好比一台运行良好的电脑,平时我们看到的电脑界面是我们需要看到的界面,但决定呈现这些界面的程序却隐藏在电脑编好的程序中。因此,我们也受一些看不见的程序的驱使,而表现出现在的行为。(本部分内容节选自微信公众平台壹童学one-tongxue文章:亲子关系,人的一生有两个家,一个影响你,一个影响你的孩子!)
我们在生命早期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心理营养,如果被满足了,那么直接可以滋养到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被爱、被关注、被肯定、被欣赏、安全、自由、连结等等。如果没有被满足,那我们很可能对自我产生一些消极的体验,并在以后的人生里寻寻觅觅,直至得到满足。通常,缺失的那些部分需要我们加倍满足才能弥补回来。(本部分内容节选自微信公众平台糖心理tangxinli2014文章:如何摆脱原生家庭对自己的负面影响?)
凯瑟琳·凯利-莱内

凯瑟琳·凯利-莱内曾经有一句话是:为什么童年的记忆特别真切,那是因为它们是最初的人生体验,带着某种特殊的味道。我们国人面对孩子的时候,时常会说一句话:小孩子那么小,懂什么。然而,当我们能够清晰地回忆起自己年幼的时候,自己看到的一切温暖的、心酸的、暴力的画面,也该顺势想到孩子的明天是否也会如此,而记忆是否美好,全在于童年的人、事、物。我们的成长,是经历了时间的灌木丛,而童年扎根在灌木丛的最底端,一刻不曾离去,终究是谁也离不开谁,谁也影响着谁的。(本部分内容节选自心贝亲子网文章:性格的所有线索都可以追溯至童年)
而现在你现在所处的家庭正是你孩子的原生家庭。你想要给他怎么的原生家庭经历呢?让你自己的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影响着你孩子的原生家庭?还是给他一个不一样的童年经历呢?
摆脱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
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原生家庭一直带有怨恨,那样的怨恨会一直如恶鬼般缠绕着你,而你现在的家庭,你的孩子也会被其影响,继续着经历着你所怨恨的过去。想要改变你孩子的命运那就先摆脱你自己所受到的负面影响吧。
1.即使外在改变有限,我们的内在改变还是有可能的。
我们的确错过了一些关键期,但修补还是有可能的。话说回来,人生就是缝缝补补、补补缝缝,这样才有意思。若一出生就完美了看起来还蛮无聊的。正因为生命多了一些残缺,它才变得更有味道。
我们的父母是凡人,他们没有学习过如何做我们喜欢的父母,那时候父母是有限的,教育系统是有限的,甚至整个国家都是有限的。今天我们学习从人性的角度看待父母,而不是从他们被指定的角色'父亲、母亲'的层面看待他们。
当我们接受了父母是个普通人,他们并不完美,才能接受自己也必将不完美的现实。因为我们的父母是凡人,普通人,他们会犯下一些自己可能都没有意识到的错误;而我们是凡人的孩子,那我们也是普通人,也并不懂怎么为人父母,所以我们需要学习,为了自己,也为了孩子。
2.如果我们不去跟内在的父母和解,就很难去真正的爱自己。
我们往往把父母的角色印刻在自己的头脑和内在,把他变成一个角色来管理自己。过去我们对自己角色认知是父母帮我们树立的。父母常告知我们:你要变得更好,变得更高,要把自己不好的部分隐藏,踩在脚底下,要么放在一个黑黑的仓库里。但是那个被隐藏的部分总会有办法、想办法让自己出来被我们看到。当这个部分出来的时候,我们就看到自己不仅卡在情绪里,还卡在过去对自己的要求和期待里。
一个人在满了25周岁之后就可以成为自己最好的父母,这个是成长的父母。小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认知来自于父母,但是到了25周岁之后我们的心智足以支持我们成为一个成人,这时候就可以做一个决定'我成为自己最好的父母'。我们可以在自己内在做一个决定:把过去期待父母对我说的话,变成内在的父母说给自己听。创造自己想要的父母,让他们跟自己在一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相信我们拥有所需的一切内在资源去成长、自愈和学习。我们是自己最好的治疗师。(本部分内容节选自微信公众平台糖心理tangxinli2014文章:如何摆脱原生家庭对自己的负面影响?)
爱是支撑一切的基石
什么样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最好?一个爸爸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好好疼爱孩子的妈妈;一个妈妈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欣赏并推崇孩子的爸爸。可以在一起、也可以分开,但不能没有爱。尊重是最深层次的爱!孩子的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否认孩子父母亲的其中一方,等于无意识里也否认了孩子的一半。
孩子深层的心理需求是他必须与父母双方都有所连接,这样才能满足心中的归属感需求。如果孩子对其中一方的连接有所缺乏,将会让孩子感到空虚遗憾,而最令孩子难以忍受的是父母其中一方否定另一方、排除另一方,那就像自己内在的一半否定另一半一样,结果必然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分裂。孩子的感觉无比敏锐,就算表面上没说,如果你心中有这些信息,一定会在无意识里显露出来,而你的孩子一定会感受到。当夫妻因为对方的行为而否定他/她身为父母的身份,孩子就会和被排除的一方做出相同的行为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当你越不尊重对方,孩子就会越像他/她。
既然与父母连接是孩子天生的心理需求,那就提供更多正面的信息来满足孩子连接父母的需求。不只是称赞孩子,重点是称赞孩子“像爸爸”“像妈妈”的地方,透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朝好的信息方向与爸妈连接,心中对归属感的渴望也会得到满足。要尊重另一半是孩子的爸爸/妈妈,并允许孩子和他/她连接。当孩子连接的渴望被允许了,就不会那么强烈地在暗地里连接那些被否认的缺点。尤其是离婚的父母若能这样做,孩子必能有好的发展,他们会学到大人有时候会吵架,夫妻有可能会分开,但是他们却能承认彼此的位置,也承认对方的父母身份,这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身教,也是莫大的祝福。(本部分内容节选自微信公众平台壹童学one-tongxue文章:亲子关系,人的一生有两个家,一个影响你,一个影响你的孩子!)





点击进入家庭教育健康度免费测评

上海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指导部研发,免费提供给家长自主排查家庭教育隐患,认识当下家庭教育现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