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疗眩晕的特色

 心语馨园 2016-03-14

眩晕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症状,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一次至数次眩晕,在神经内科的门诊中眩晕是患者口中最为常见的主诉。眩晕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动性或位置性错觉,引起眩晕的疾病达到上百种。简单来讲,西医将眩晕分为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一般来讲,中枢性眩晕常呈持续性,程度不重,伴随言语不利、肢体活动不利、吞咽困难等中枢性神经缺损症状,患者常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危险因素;而周围性眩晕常时发时止,程度重,伴随恶心、呕吐、心慌、汗出等自主神经症状,症状常反复发作,每由体位改变及头颈部运动诱发。

中医学将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成为眩晕,眩即眼花,晕即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病因方面,中医认为有因气血亏虚,肾精不足,脑髓失养所致者;有因肝肾阴虚,肝阳偏亢,风阳上扰清窍所致者;有因痰浊、瘀血痹阻脑络所致者。从辩证分型角度,眩晕常分为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气血亏虚、痰浊中阻、瘀血阻窍等几种证型,其各种证型都有其各自的证候特点:

  1. 肝肾阴虚:其眩晕常久发不已,伴随健忘、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腰膝酸软、咽干口燥等兼次症,舌质红,舌苔少或无,脉细数。

  2. 风阳上扰:眩晕、头痛且胀,伴随面红目赤、急躁易怒、遇劳累、愤怒加重等兼次症,舌质红,舌苔薄黄,脉细眩。

  3. 气血亏虚:眩晕动则加剧,遇劳则发,伴随神疲懒言、乏力自汗、面色无华、唇甲淡白等兼次症,舌质淡嫩,舌苔薄白,脉细弱。

  4. 痰浊中阻:视物旋转,头重如裹,伴随胸闷、呕吐痰涎、脘腹痞满、纳少神疲等兼次症,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弦滑。

  5. 瘀血阻窍:眩晕,头痛如刺,伴随面色黧黑、口唇紫暗、肌肤甲错等兼次症,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涩。

治疗方面,眩晕的治疗原则主要是虚补实泻,调整阴阳。缓者多偏虚,虚者以精气虚居多,精虚者填精生髓,滋补肾阴;气血虚者应益气养血,调补脾肾。急者多偏于实,实证以痰火为常见,痰湿中阻者,应燥湿祛痰;肝火偏盛者,应清肝泻火;肝阳上亢者,应平肝潜阳。眩晕治疗常选用左归丸滋养肝肾、养阴填精;天麻钩藤饮平肝潜阳、滋养肝肾;归脾汤补养气血、健运脾胃;半夏白术天麻汤燥湿化痰、健脾和胃;通窍活血汤祛瘀生新、通窍活络等。

患者一旦出现眩晕症状,可进行血常规、生化、血压测定、头颅CT、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前庭试验、颈椎核磁等检查以明确病因。除了必要的西医治疗外,可考虑中医科就诊,请专业的中医医生以辨证施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