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该如何善待疾病

 循天园 2016-03-14

  马老师: 

  您好!我今年61岁,刚想享受一下退休生活,不想两个月前却病倒了,主要是腰腿上的病,床上躺了一个多月,真是太难受了。现在,虽然总算稍微有所好转,却还是行动不方便,大部分时间还得躺在床上。而且,感觉好像这身体好多地方都有毛病了,不是这里不好受,就是那里出问题。我还看到,身边不少老年朋友也是总闹病,总跑医院。人到老年,莫非真的就总是疾病缠身了?想到人老病多,心里就有点消沉。就说现在,每天大部分时间还得躺在床上,心情很不好,有时候还会对家人发脾气。 

  我是您的忠实读者,经常看到您的文章。听说您也闹过一场大病,现在康复得很好,真不简单。您是怎么好起来的?您可以介绍一些经验吗?希望您谈谈我们该怎样面对疾病,好吗? 

  您的读者 唐贵山 

  唐贵山朋友: 

  您好!首先祝贺您的病情有所好转,哪怕是稍微好转,也是好消息,是值得祝贺的好消息。祝您越来越好!虽然疾病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但是,人到老年确实容易闹病。我们该怎样面对疾病?这里,就应您的要求从我的病说起。 

  我的病是一个麻烦不小的病。 

  头一个麻烦,这个病可以要命。用专家的话说,可能久治不愈,可能终生截瘫,可能危及生命。死亡率有多大?和扔钢镚儿的概率差不多,正面,反面,各一半。 

  再一个麻烦,比要命还要命的麻烦,这个病得长期卧床。不是平常的卧床休息,是把一个人彻底撂倒,让你走不了,站不了,坐不了,只能头不离枕的躺在床上,一躺就让你躺个春夏秋冬。没这样躺过的人,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出那是个什么滋味,真是比要命还要命。从这个病躺走了的人,多半就因为没躺过那难熬的日日夜夜。我躺在病床上,读张海迪,读史铁生,读霍金。他们都是英雄,都了不起,都给了我力量。但是,他们到底能坐着,头到底能与地面基本垂直,而我却只能躺着,头要长期与地面保持平行。说实话,最难的时候,我甚至不能正常思维了,甚至就要躺不下去了…… 

  感恩天地人,几百个日日夜夜,我终于躺了过来,又坐了起来,站了起来,走了起来,活了起来。真的,重新走出家门,大家为我高兴:您好啦!我更庆幸:托大伙的福,又活啦! 

  我怎么好起来的?如此大难不死,说起来真是助缘多多。但最大良方是心不倒,最关键的康复秘诀是四个字——从心治病。不然,一个大活人,不能坐,不能站,不能走,不能活动,只能头不离枕的累月积年的躺在床上,也足以让你躺坏了身心,躺丢了性命。一句话,是从心治病,治了我的病,救了我的命,给了我越来越棒的健康。 

  什么叫从心治病?从心治病,就是治病先治心,就是病倒了心不倒,就是从心理调节上下功夫,激发自身积极的心念力,激发自我救助的心理潜力,激发内心深处蕴藏的蓬勃生命力,来提高疗效,来促进康复。 

  谁都难免疾病的光顾。病来了,当然首先要看医生,该吃药吃药,该打针打针,该输液输液,该手术手术,一句话,该怎么治怎么治。这叫从医治病。那种有病不就医的说法,谁信谁上当。病倒后,我就一直在吃药,一直在从医治病。我深深地感恩医学,感恩医生。问题是,一样的病,一样的治疗,效果却会不一样。为什么?原因固然很多,关键是心态不一样,是从心治病的功夫不一样。治病讲究综合效应。从心治病绝不排斥从医治病;从医治病更离不开从心治病。治病好比建塔。从医治病是建塔尖,从心治病才是建塔座和塔身。有了坚实的塔座,有了牢固的塔身,才有坚固的塔尖。就是说,有了坚定的从心治病,从医治病才更有效,即便从医治病无效了,只要坚定的从心治病,前面也会柳暗花明,有的是希望。 

  从心治病,有很多可操作性的具体方法。 

  比如重识疾病法:疾病是生命的一部分,没有阴晴雨雪,不是一年,没有生老病死,不是一生。病,是生命中的一个灾难,但同时,病,又是生命中的一个契机。疾病是来忠告我们,是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改善生命的。它不仅让我们从生理上认识自我,更让我们从心灵上认识自我,从而更好地完善自我,进而获得彻底康复的内在力量源泉。 

  比如勇敢担当法:重病之人的担当,首先表现在不忘自身的责任,也表现在疾病来了沉静面对,更表现在努力当个正常的病人。有了这份担当,就有了生命的源泉,有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也就有了老天的眷顾和佑护。 

  比如心有不受法:有了心不受,往往也就有了身不受。心身都不受了,病痛还藏身何处? 

  比如待病如友法:天天以病为敌,你的心怎么平和安定?时时与病斗争,怕是不用病折腾你,自己就把自己折腾垮了。所以,要待病如友,与疾病和谐相处,好好善待它,照看它,拥抱它。 

  比如积极思维法:我们的身体与我们的思维密切相关,思维方式影响着免疫系统的功能。只要改善我们的思维方式,就会改善我们的免疫系统,改善我们的生命。一个人习惯了积极思维,就有了最好的心理免疫力。 

  比如意志锻炼法:坚韧的意志力,是从心治病走向康复最重要的一味良药。意志,不单是刚性的心理品质,更是韧性的心理品质,不单是勇敢刚强和精神不倒,更是持之以恒和坚忍不拔。 

  比如康复对话法:我们的每一个起心动念,对身体都是一个指令。身体的每个细胞都会依据这个指令,作出相应的生理反应,比如,激素分泌系统的反应,免疫系统的反应,以及整个机体的反应,从而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因此,我们病痛加身的人,要进行积极的自我康复对话,不断给自己输入康复的指令。如此,我们的身体也就真的越来越走向了康复。 

  作者简介:马志国,心理学者,应用心理学研究员,知名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性学会性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保健国际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总课题组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青年研究》等多家报刊心理专栏作家,CCTV等多家电视台特邀心理专家,出版《心理咨询师实用技术》等著作30余部,入选《中国专家大辞典》、《世界名人录》等多部典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