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FNA内固定术在股骨转子下不稳定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唯医,allinmd

 guanweiwu 2016-03-15
PFNA内固定术在股骨转子下不稳定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唯医小编   更新于2016-02-22 14:39
主任医师   唯医
  • 作者:陈蕾
  • 编译:
  • 类型:转载
  •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
发布于2016-02-22 14:39
更新于2016-02-22 14:39
摘要:【目的】探究股骨转子下不稳定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 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60 例股骨转子下不稳定骨折患者, 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30 例, 分别给予其动力髋螺钉(DHS) 和PFNA 内固定术治疗, 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负重行走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手术优良率为93.3%, 与对照组患者的80.0%="" 相比,=""><0.05)。【结论】股骨转子下不稳定骨折采用pfna 内固定术治疗,="" 患者手术情况良好,="" 术后恢复较快,="" 髋关节功能改善良好,="" 手术效果显著,="">

现阶段,随着社会交通业和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意外创伤发生率越来越高,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也越来越多,患者骨折率占髋部骨折的10%~34%[1],严重影响患者髋关节功能。本院为进一步研究股骨转子下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手术方法,特选取6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8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股骨转子下不稳定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符合股骨转子下不稳定骨折的诊断标准[2],经CT和X线检查确诊。根据随机数字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女分别为18例和12例,平均年龄(47.6±5.3)岁,左侧14例,右侧16例,受伤原因:交通意外16例,摔倒8例,高空坠落6例。治疗组中男、女分别为19例和11例,均年龄(47.7±5.8)岁,左侧13例,右侧17例,受伤原因:交通意外17例,摔倒6例,高空坠落7例。术前经临床咨询,所有研究对象及家属均表示对本次研究工作知情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PFNA内固定):麻醉,取仰卧位,牵引患肢至内收内旋位,于大粗隆顶端至近端做纵切口(6cm),对臀中肌行钝性分离,开骨道于大转子顶点偏内侧,将(3.2mm)导针闭合插入并扩髓,保护套筒和软组织。利用空心钻头打开骨皮质,顺导针置入PFNA主钉,常规手法安装侧向瞄准器,通过C臂机检查并调整PFNA主钉位置、深度,直至其位于股骨头颈正侧正中部位,准确测量旋刀片长度,使其位于关节面下缘5~10mm处,打开外侧骨皮质后,打入螺旋刀片,于瞄准器指导下,不同骨折类型患者分别置入不同锁定钉,并将其顶端向尾帽拧入。术后负压引流,使用抗生素治疗5d。对照组均采用常规DHS内固定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对比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情况(主要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以及术后负重行走时间等。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3]评定患者手术疗效,满分记为100分,优:≥9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70分,手术优良率=(优+良)>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手术优良率

治疗组患者中优20例,良8例,可1例,差1例,手术优良率为93.3%;对照组患者中优14例,良10例,可4例,差2例,手术优良率为80.0%。治疗组患者手术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手术情况和术后负重行走时间

治疗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62.5±11.2)min,术中出血量(128.5±32.4)ml,术后负重行走时间(9.4±1.7)周;对照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89.9±18.6)min,术中出血量(388.7±56.2)ml,术后负重行走时间(11.0±2.6)周。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负重行走时间等多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现阶段,临床治疗股骨转子下不稳定骨折多采用手术疗法,目前各大医院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手术方法为PFNA内固定术。PFNA是临床中一种新型的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是由PFN系统改进而来,并在原有手术设计上增添创新元素,仅依靠螺旋刀片来实现其抗旋转和稳定支撑作用,抗旋转稳定性高,多适用于不稳定性骨折患者,便于其术后早期负重。与DHS内固定术相比,PFNA内固定手术创伤较小、力臂较短、力线与股骨头中心较近,可承受弯曲应力大且手术固定效果好,操作简便,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少,伤情恢复较快,用于治疗股骨转子下不稳定骨折效果良好。为进一步研究股骨转子下不稳定骨折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本院将60例股骨转子下不稳定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分组研究,分别给予其DHS内固定术、PFNA内固定术治疗,结果发现治疗组(PFNA内固定术)患者手术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负重行走时间等多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DHS内固定术),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于股骨转子下不稳定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PFNA内固定术,可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改善其髋关节功能,且手术过程中可减少患者出血量,促进其术后快速康复,临床疗效显著,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 施向春, 梁家龙, 颜斌. 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 中华创伤杂志, 2013, 29(8):766-767.

[2] 李国军, 邵明, 贺胜, 等. 髓内钉与髓外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比较.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3, 15(5):407-410.

[3] 袁春晓, 阿里木江·阿不来提, 李京. 髓内固定与髓外钉板固定治疗成人股骨转子下骨折的Meta 分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 22(10):886-89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