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低功耗广域网终将找准定位,势必上演一场空前竞争(上)

 昵称30812404 2016-03-15

导读

如果说有某个事物的出现具有颠覆这个世界的可能性,那么在可见的未来里,这个事物毫无疑问就是低功耗广域网(LPWAN)!今天分享来自Tech Mahindra、Beecham Research的两位大佬所带来的LPWAN领域相关看法。


自从去年11月份在鹿特丹举办LoRa联盟会议之后,我们能够很明显的感受到,无论是在会议上还是日常生活中, LPWAN不仅引起高度关注,而且LPWAN技术也真正进入人们的视野,网络部署、设备接入等。如今一系列基于不同技术的LPWAN正待规范化,3GPP标准组织中的部分成员致力于在授权频谱上开发,然而其他成员却希望利用非授权频谱的semi-proprietary解决方案。

 

我们非常需要一张能够连接各种设备和传感器网络,这张网络将成为我们进入智能化环境不可或缺的驱动因素。对于联网设备来说,电池的寿命是至关重要一环,于是,LTE-M、LoRa、Sigfox、RPMA、GSM-EC、Weightless、NB-IoT等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了,它们都是为了解决功耗问题,促使这些联网设备能够在没有人为干涉的情况下能够持续运行5~10年。当然还有其他一些特性,包括:穿透性能、成本以及频谱本身的可用性。


 

对于一个新兴的热门领域来说,不可避免会有大量相关的分析报道。在最近的几个月里我们也确实目睹了各种报道,但是归结起来无非就是乐观的结论和普通的告诫。下面将带您了解以下几位大佬的看法,这或许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LPWAN:


Beecham Research资深分析员David Parker



该研究机构预计LPWAN直到2020年将占整个物联网连接市场多达26%的份额,全球范围内大约为3450万的连接数量。


Beecham的资深分析员David Parker表示:“在M2M/IoT市场中,LPWAN扮演着一个最具活力和颠覆性的角色。相比于传统的蜂窝网,LPWAN是以更低的传输速度换取了更大的覆盖范围,以更低的部署成本为机器连接提供进一步优化的网络。LPWAN将与蜂窝网络及其他网络技术在竞争与合作中共同促进整个市场的发展,为终端用户提供可多的选择性。

 

“我们之所以关注LPAWN,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仍然有很多场景并不需要实时传输海量的数据、进行大量的互动或者人工身临其境处理问题。”

  

Parker认为:“基于ISM和TVWS频段的新技术不仅能够促进整个市场的增长,还能刺激GSMA采取各种措施应对这种市场份额被抢的局面。蜂窝网络通信标准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是LTE-M和窄带物联网(NB-IoT)的出现将使得蜂窝网络运营商与这些新技术在一个综合考虑覆盖范围、电池寿命和成本的前提下展开一场空前的竞争。


该机构的CEO说道,“从连接这个角度来看,市场在朝着4G到5G的大数据物联网发展的同时,LPWAN也将会在满足低数据物联网需求方面发展得越来越好。”

 

一个个基于LPWAN技术的智慧城市项目正在进行中,尤其是印度在这方面表现非常积极,在纳伦德拉·莫迪一份声明中表示几年内印度将建100个智慧城市,此外在一份Wipro 和TATA的补充公告中称它们正在探测LPWAN应用程序及运行测试。


Tech Mahindra欧洲咨询服务部门领导人Prajakt Deotale




Prajakt Deotale说到:“TechM看好几个基于LoRa技术的端到端连接物联网解决方案,对很多企业来说,跨设备完成端到端的服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比如供应商管理服务、网络咨询服务、数据存储、OSS/BSS集成和应用程序开发,这些都非常适合利用LoRa技术。TechM一直在研究LPWAN相关的课题,通过比较市场上的Sigfox、LoRa等几种技术来确定哪种解决方案可行性更强。”


他还说:“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研究都表明,像智能照明、智能垃圾桶、智能停车场等等这类对数据传输速率要求不高的场景非常适合使用LPWAN解决方案,但是像车联网这些高数据传输率的场景就不适合了。观察这些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特别是,移动服务提供商如何使用“LTE物联网变体”与使用LPWAN技术的企业、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竞争,这一点引起我们更大的好奇心。“LTE 物联网变体”是最后加入物联网网络优化领域的一种技术,它在追赶LPWAN技术上肯定还需要花费一段时间。但是,LTE物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网络吞吐量大,而这一点恰是LPWAN最大的缺点,这个优势可能使得LTE物联网成为一种首选的解决方案。当然,到底采用LPWAN还是LTE物联网最后还是取决于联网设备,毕竟没有任何一个商业化的设备在两种模式下都能工作。因此,假如有人希望从LPWAN迁移到LTE物联网的话,那么他就不得不接受增加资金的投入,多建基础设施,以取代原来的设备,只有付出这种代价才能选择新技术的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