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代有四大史学家:陈寅恪、陈垣、钱穆、吕思勉。 其中以陈寅恪最为著名,当然他写得书也最难懂,钱穆名声次之,他的国史大纲虽然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但作为特殊年代写就的历史著作,反而体现出了知识分子在国家遭遇变故时的一种不屈精神,陈垣和陈寅恪合成南北二陈,足以说明他的分量,偏偏吕思勉先生,不像他们耀眼,一生默默的耕耘着自己的那一片土地,著作颇丰,尽管他的观点有时为人所诟病,但深厚的国学底蕴,他所写出的著作让我感受到了古人的治学严谨一丝不苟的精神。 所以推荐的第一本著作就是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
黄仁宇,美籍华人。师从余英时,可这位学生年龄却比老师小得多,因为黄仁宇先生赴美留学的时候已经四十多了。黄仁宇先生开辟性的提出了“大历史观”这一观点,并将这一观点始终贯穿于他的著作之中,他的成名作就是很好的例子。 所以推荐的第二本著作是万历十五年。 公元1587年,即明万历十五年,大航海开始的前一年,看似毫不相干的事情为以后明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同时也拉开了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差距。书中选取了几个代表人物,行文有趣又不失严谨,喜欢历史的读者,这本书不能错过。 中国近代史,一段屈辱史,不读这段历史,不足以让我们反思,同时这段历史也是我们开始自强的开始,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上至庙堂,下到江湖之远,每个人都流淌着图强的血液。这一切在蒋廷黻(fu二声)笔下更加生动,仿佛让我们回到了那个年代。 接下来推荐的著作就是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 本书篇幅很短,却铿锵有力,字字珠玑,作为外交家的蒋先生以他敏锐。的眼光审视着那段历史,区区十万字,却能执近代史之牛耳,其分量之中,可想而知。 在清末,有这么一位小说家,他用小说家的口吻书写了令许多史学家都不能望其项背的巨著,这个人就是蔡东藩。 推荐的作品就是蔡东藩先生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 此书上起秦始皇,下至民国九年(1920年),共记述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六百多万字,如此皇皇巨著,出自一人之手,我不禁为之动容,更多的是敬佩。 雷海宗,这个名字对普通人有些陌生,但在史学界,他的名字是很响亮的,由于他曾出国留学,所以收到了西方文化影响,他主张以哲学的眼光,对历史进行分析。 最后推荐雷海宗先生国史纲要。 最后,送给大家吕思勉先生的一段话,希望诸君能从中受益。 学问在空间,不在纸上,昔人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其中确有至理。知此 理,则阅历所及,随处可与所治的学问相发明。青年学生的读书治学,正不必兢兢于故纸堆中 讨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