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金融4大理财陷阱

 gzdoujj 2016-03-15
  随着3·15的临近,政府、央行、银监会、广东互联网金融协会等机构对互联网金融和P2P网贷目前出现的乱象的重视持续升温,这也牵动着每一个投资人的神经。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2月底,累计问题平台达到1425家,P2P网贷行业累计平台数量达到3944家(含问题平台)。三分之一的问题平台比例也让整个行业陷入了信任危机。对于金融消费者而言,在投资前要懂得这些互联网理财的陷阱,不能被高收益、保本保息等字眼所迷惑,在投资理财前要学会判断,不能轻信于他人。
  ■新快报记者 许莉芸
  1
  搞资金池,资金自融自用
  监管部门对于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多次强调的首条就是互联网金融作为纯中介信息平台,不能参与交易,不能做资金池,更不能自融或为关联企业融资,也不能为自己担保。
  在众多的问题平台中,自融都是头号杀手。而自融自用通常都伴随着发布假标,标的没有真实借款人,即平台虚构一个借款项目,将融到的资金用于自己或自己的关联公司。
  比如,去年1月爆发问题的里外贷,当时有9.34亿元待收,该平台2013年5月上线运营,法定代表人为孙友卫,自然人股东包括张文堂、孙友卫,以及法人股东山东省万军投资有限公司。业内人士称,平台的实际控制人为高琴,系孙友卫的姑姑,而平台自融的钱用于“拿地”。
  业内知名网贷投资人金钱豹豹当时对新快报记者表示,他曾到济南考察该平台的资金流向,“平台的钱基本全投在房地产项目上,仅留了少部分资金用于支付投资者利息。”他表示,平台的工作人员曾告诉他,最危险的时候平台流动资金只有2万元。
  “这种模式不可持续”,网贷之家CEO石鹏峰对新快报记者表示,选择自融平台,省去中间环节,这就相当于投资者要自己对平台自有项目做风控。
  ★提醒
  米缸金融董事长曹晓峰对新快报记者表示,在行业发展初期,由于要对投资人刚性兑付,一旦发生坏账难以覆盖就发布一个假标,后续资金跟上就可以填补之前的“窟窿”,也被称为“拆西墙补东墙”,但一旦资金链断裂,就很容易造成“崩盘”。
  2
  故弄玄虚,背景看起来“高大上”
  去年底,不少互助金融平台兴起,无论是MMM、CCC还是SUOLOO等国际金融互助平台,还是像大大集团、惠卡世纪等,都会为自己公司塑造一个高大上的形象。
  比如,在MMM互助平台的介绍中这样说道,“当初创始人马夫罗迪看到世界金融的不公平,很多金钱奴隶,特打造搭建这个全球互助金融系统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