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震惊!因果报应的科学原理被发现

 崔竣豪 2016-03-15

因果报应说是佛教最重要的理论之一,也是最为现代人诟病的一大理论。因为这往往与我们对社会的直接观感有反差,一些做好事的人,可能结果并不好,相反一些做坏事的人却总是在社会中活得很滋润。那么,因果报应到底是迷信还是确有其事呢?

为了客观评估因果报应学说,我们不妨从科学的角度看看,因果学说是否有一定的道理。

人的意念,从生理学角度看,可以反映为神经纤维之间传导的生物电信号。在微观层面,则是电子的某种运动。量子物理告诉我们,电子的运动,在观测行为发生之前,都是处于量子纠缠态之中。所谓的量子纠缠态,是指电子等亚原子粒子在人类观测行为发生之前,处于一种可能性的集合之中,只有在观测行为发生之后,电子的状态才从纠缠态塌缩为具体的可识别的状态。

震惊!因果报应的科学原理被发现

既然同样是电子的行为,意念当然同样遵循量子规则,在人的意念由单纯的想法外显为具体的语言或行为之前,这些意念是处于各种可能性都有的量子纠缠态之中。只有当意念真正转化为语言或行为之后,纠缠态的意念就塌缩成具体的可识别状态。

意念的产生,既然与神经细胞传导的生物电有关,自然会受到神经细胞中遗传信息的影响。比如,同卵双胞胎之间,由于遗传信息高度一致,二者所发出的意念也会高度一致,导致的结果就是双方的行为和习惯往往会有惊人的相似。有时双方即使远隔两地,彼此之间也会有神奇的心灵感应现象发生。这样的事例,在双胞胎家庭中可谓司空见惯。量子纠缠的超距作用和心念的超距感知现象,可以在这里得到相互印证。

事实上,即使是普通人之间,一样会发生这种心念之间的超距影响作用。脑科学家格林伯格和泽伯鲍姆等人于1994年完成了一组实验。在这一实验中,两个实验者认识后被分别关在相距14.5米的封闭法拉第室(这一装置用于屏蔽电磁波)中,其中一个实验者接受100次闪光的刺激,他们的脑电图通过仪器被记录下来。

科学家发现,当实验者在刺激中显示出特别的激发势时,未受刺激的实验者也显示出类似这一激发势的转移势,且双方都感到他们间的相互联系。由于实验者通过法拉第室相互隔离,因此排除了生物场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实验者间相互的关联和影响,说明人脑超距响应的存在。这项实验显示感应在好友、亲戚间也存在,但反应最强的是亲子、恋人、爱人之间。

震惊!因果报应的科学原理被发现

有关心念与量子纠缠的在深层次的一致性,并不是附会的一家之言。被誉为“超心理学界的爱因斯坦”、现为美国加州博塔卢玛智力研究所实验室主任的迪恩·雷丁(Dean Radin),在其新作《缠绕的意念——当心理学遇见量子力学》(2015年9月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一书中,以翔实的实验数据、理性的科学分析,从多角度论证了心念与量子物理之间的深层次关联。

当一个意念发出,并最终通过语言或行为表现出来,那么这就是一个电子从纠缠态塌缩为可识别态的过程。同时,一个已发生的行为,会促使一个新的意念产生出来,这个新的意念和行为的性质和对象息息相关。比如,帮助别人的行为,会让内心产生愉悦的意念,这种意念发出后,便与意念的对象之间形成一种量子纠缠态,意念越强烈,则量子纠缠态的势能越大,这种量子纠缠态也越容易外显为相应的行为,也就是果报回馈到自己身上。同理,恶的行为发生之后,一种恶的意念相伴而生,这种意念与相应对象的意念之间以量子纠缠态形式生成,当量子的势能发展到足够强大,便会以恶的行为回馈到自身。这就是因果报应的科学原理。

佛法中根据意念是否有参与对象分为善念、恶念和无计。所谓无计就是意念中没有参与对象的念头。而有着善恶属性的意念一旦发出,便与参与对象的意念之间形成纠缠态,只等势能和机缘成熟,意念便会塌缩为具体的行为反馈到自身。那么,对于一些已发出的恶的意念,该怎么避免恶的行为产生呢?

事实上,这些意念是可以收回的,佛法的说法是忏悔,只要真诚的忏悔过往的过失行为,就是在消除已发出的恶的意念。有人说,已发出的怎么可能收回呢?实际上,在量子纠缠态中是没有时间概念的。在量子力学里的延迟选择实验中,人的观测行为可以决定早已出发的光线的行进路线,特别是在宇宙尺度上进行的实验,可以决定上亿年前就出发的光的路线。所谓过去未来,在量子尺度上都是不存在的。所以,因果报应也是没有时间概念,不要因为一时的果报没有显现而认为就是不存在,用佛教的术语,因果报应是超越时空,在人的前生后世都一直起着作用的。

震惊!因果报应的科学原理被发现

从修持佛法的角度,不论是善的行为还是恶的行为,都不主张意念之间的纠缠,因为这些纠缠都是修行的障碍,是系缚。这就是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涵义。六祖惠能大师正是听到五祖说到这句而言下大悟。

综上分析,因果报应是一种客观的现象,而忏悔也是有其科学道理。很多人往往一听到因果报应之说就斥之为迷信,事实上,我们这个世界的本质为何,科学并未有结论,相反,在科学理论发展到今天,已经越来越接近佛学的描述。对未知的保持敬畏,这才是一个理性的人应有的态度。

本文原创,欢迎转载 可加微信zrm511039入论道群探讨,或者关注微信公号 禅者chanzhezen看更多原创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