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浅谈小学生课内外阅读方法指导
2016-03-15 | 阅:  转:  |  分享 
  
教育教学现场会讲座

《浅谈小学生课内外阅读方法指导》

毓秀小学李永亮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语文教学中的千年古训,也是我们学校开展读书活动所遵循的原则。为了开展读书活动,认真落实“真正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利用阅读课、课前、课余的时间开展读书活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学生课内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一、激发读书兴趣,营造读书氛围,拓宽课内外阅读渠道。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好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我认为要让书籍能够占据学生的心灵,就必须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1.大力营造“读书”氛围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大造阅读的声势,在班内建立“图书架”,把学生自带的、喜爱的图书放进书架,每学期和别班更换一次,以确保可供学生阅读的图书源源不断。同时,还鼓励学生利用阅读课和课余的时间,到学校图书室借阅图书;到教学楼、宿舍楼的四个书吧看书。另外,在教室墙壁上还设置“书海拾贝”、“读书园地”、“阅读指南”等版块,包含读书心得、美文摘选、佳作赏析等内容。班内书香萦绕,天长日久自然会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情操必定受到良好的陶冶。

2.开辟课内外阅读渠道,激发读书兴趣

在开展阅读课之初,一部分学困生对读书缺乏兴趣,他们觉得读书是一件很枯燥的事。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尝试运用“生生互动”的方法让学困生也动起来,时间一长,同学们徜徉书海,畅谈心得的兴致,一些学困生也一定动心,会慢慢的也加入进同学们的行列。在每次读书活动之后,特别关注学困生,询问他们读后的感受,设法给他们借阅他们想读的书。这样按“需”阅读,学困生的读书兴趣自然就高起来。丰富的读书活动让学困生产生了阅读的动力,他们也与书“亲近”起来。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

阅读讲究的是数量和质量的结合,没有一定的数量作保证就没有质量可言。虽然古人说的“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有些夸张,但语文新课标中也明确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这就将阅读的数量界定了。有了数量才能谈质量,正如诗圣杜甫在诗中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只求数量,不能保证阅读的质量,通过课内外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化、思想素养也是难以实现的。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1.学会初读。?由于学生的好奇心,每当拿到一篇好的文章,他们都想先睹为快,然而由于小学生识字量的限制,不可能认识文章中的每一个字,这首先就需要扫除文字障碍。而要解决文字障碍,除了求教于老师、同学,借助于工具书是最好的方式。我们常说:字典是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小学生在低年级就已经学习了汉语拼音,又学习了常用的查字典的方法,完全可以通过字典来扫除文字障碍。因此,对于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利用工具书既可以读通课文,又可以在查到字音的同时,了解一下字意,为下一步读懂课文做一下铺垫。等到每一个生字都已经被你克服的时候,你不仅读通了文章,同时,还增大了识字量,为以后进行课外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读。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的作用是为写作积累素材。由于小学生的读书能力有限,很难做到读一遍文章就可以读准确,因此,在读通课文之后,必须趁热打铁把文章再读一遍,才能不至于很快遗忘。根据心理学中有关记忆规律的原则:及时的复习是克服遗忘的最好方法。而且,扫除文字障碍之后,多读几遍达到能够熟练地朗读,做到一字不错,可以保证在以后的作文中能准确地运用。平时,我们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摘抄好词佳句,就可以让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进行。这样,学生不仅扩大了自己的写作词汇的积累,以备在以后的写作中运用,而且在积累了大量的字词句后,学生的阅读速度也变快了。

?精读。在前面两步读的基础上,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语感,对文章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如果能进一步地展开阅读,并能努力地去理解每一个句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而体会文章思想,达到真正读懂文章。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大量阅读中自然地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就形成了较强的语感。这样,必然会伴随着学生读书量的增大而让读书变得轻松,读书的兴趣也就会越来越高,理解能力也会得到很大提高。在真正读懂了文章的基础上,再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学生既进行了小练笔,提高了写作能力,又进一步扩大了语言的积累,充分起到了课外阅读的作用。针对小学生读书不用心,所得甚少的现状,我在班级中专门设立了阅读赏析课,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会精读。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涵去分析、积累、背诵,培养学精读感悟的能力。

???4.学会品读。品读,即美读,也就是有感情地朗读。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能够真正理解之后,也就有了自己的认识。这时,要求能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每个学生都会放入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体会,学生的理解力也将随之而进一步提高。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就告诉我们对于同一篇文章来说,每个人的理解可能不同。当学生能够把自己对文章情感的把握完整地用朗读表达出来的时候,也就真正地读懂了这篇文章。这时再进一步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大胆地对文章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又可以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同时,强化个性,使之逐步形成独立写作的能力。学会选择读书。知识如烟波浩淼的大海,书多如沙砾,寮如繁星。在此中间有一部分书需要精心研读,有一部分书要远离(内容不健康地书)。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交谈,读一本坏书比不阅读还糟糕,因此,对于小学生课内外读什么书,我做了精心的指导。根据新课标要求的小学生各年龄段阅读书的篇目,采取了向学生推荐和向家长列书目清单介绍的方法,让学生和家长有选择性的购买、阅读书籍,以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扩大阅读的视野。

6.学会写读书笔记。阅读只单纯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我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懂笔墨不读书”,阅读时作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同时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摘抄原文。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以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提纲式摘录。要求学生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各部分的大意,以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写读后感。阅读时引导学生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已达到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和能及时抒发自己感情的能力。

三、运用各种手段,提高阅读的效果

阅读需要有时间、空间和措施的保障,才能获得真正的实效。

1.讲诉收获汇报“读”。我在每天的阅读课上抽出10分钟的时间,安排两名学生讲述自己读书的收获,其余同学评议,如此一来,不但能矫正学生课内外阅读中的不足,还能借助同学之口,拓宽其他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监督指导确保“读”。小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较低,加上贪玩的天性,绝大部分学生需要老师监督指导。课内阅读有充足的时间保障,这就要求课外阅读也应有时间做保障,才能达到实效。把课外阅读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经常把学生领入书吧、图书室,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之中自由泛舟。并且,平时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读书至少60分钟,做好读书笔记,将自己感兴趣或优美的字、词、句、段、篇,也可以写下自己的读书感受。时间长了,学生的习惯就成了自然。有了时间的保障,学生读书的质量自然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3.开展活动强化“读”。使学生的课外阅读风气持续下去,发扬下去,并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一些为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并且把这些活动与阅读教学、作为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









1







献花(0)
+1
(本文系yxxxshulang...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