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医讯】把癌症变成慢性病,而非绝症

 医学文摘拾遗 2016-03-15

                                                                                 



导读

说到癌症, 人们脑海中立刻浮现的场景就是痛苦和死亡。 癌症之所以如此可怕, 是因为癌症无法预防,也几乎无法治愈。 癌是悄无声息的杀手,等发现症状的时候,往往已经错过最佳的治疗期。

在中国,远在西周就有「肿」这个字眼来形容肿瘤,但当时尚无法区分肿瘤有良性与恶性的差别。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案例,可以上溯到汉文帝时代的淳于意当时所记载的胃癌病例。之后一直到宋朝才有对癌症有更进一步的认知,”癌”这个字最早的纪录则在十二世纪初的卫济宝书中出现,其中有对乳癌的观察,指出40岁以上的妇女易患此症,溃烂三年而死。 古人对于癌症几乎是束手无策。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于癌症,逐渐有了科学的认识,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癌症的第一代疗法是放射性及化学疗法



二战时的美国军医发现,人一旦接触了芥子气,几天后白细胞数量就会直线下降。两位耶鲁大学的科学家看到了这个报告,心想既然芥子气能破坏健康白细胞的繁殖能力,那么它会不会也能杀死癌变的白细胞呢?于是科学家们尝试用含氮芥子气来对付癌症病人,居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这就是化疗的由来。

 



那么,放疗的灵感是从哪里来的呢?答案是核爆炸。原来,美军在广岛和长崎扔了原子弹后,医护人员对幸存者进行了研究,发现他们的骨髓造血功能最先受到破坏,放疗就这样诞生了,其背后的逻辑和化疗是一样的。

  

化疗和放疗可以被认为是癌症治疗的第一阶段,这两种方法的诞生过程之所以如此惊悚,原因在于当时科学家们还不知道癌症是如何发生的,不知道基因突变在癌细胞的进化过程中扮演了怎样一种角色,于是只能借助这两种毒药的力量。然而传统的放,化疗的治疗方式,对人体的损害非常大,患者受尽痛苦,也就只能多活几年。




癌症的第二代疗法始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遗传的秘密随之大白于天下。科学家们很快就意识到,正常细胞之所以会变成癌细胞,原因就在于细胞内的基因发生了变化。

1970年,第一个致癌基因(Oncogene)被发现, 这个基因一旦被激活,就会让正常细胞的分裂失去控制,成为癌细胞。1984年,科学家们又发现了第一个肿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这个基因和致癌基因正相反,它的正常功能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所以一旦它被抑制,癌细胞便开始疯长,癌症就出现了。找到了致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就相当于找到了癌细胞和健康细胞的不同之处, 可以对症下药,开发出只针对癌细胞,同时又不会伤害健康细胞的所谓抗癌“靶向药物”。

   

15年前,携带BCL-ABL突变基因的慢性髓性白血病人五年存活率不到30%。但经过二十多年的科学研究,2001年针对该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格列卫”横空出世,让该种病人五年存活率从30%一跃到了90%,最初尝试格列卫的一批病人已经存活了超过二十年。其实他们并没有被“治愈”,一旦停药,很多人的白血病就会复发。但因为格列卫是口服药,而且副作用不大,只要简单地在家按时服药,他们就可以和其他人一样正常生活,他们是带着癌细胞的“健康人”。





癌症的第三代疗法是免疫疗法



相对以往的抗癌手段,免疫疗法有着最本质的区别:它针对的是免疫细胞,而不是癌症细胞。它的目的是激活免疫系统,让它去杀死癌细胞。


近年来,科学家研制出了临床有效的免疫药物。 最近上市的两个PD1抑制剂,施贵宝的Opdivo和默沙东的Keytruda。在黑色素瘤、肺癌、肾癌、头颈癌、膀胱癌、乳腺癌等病人身上都展现了非常让人振奋的效果。比如用在晚期转移的黑色素癌病人身上时,它们让60%以上的病人肿瘤减小乃至消失了超过3年! 而通常这些晚期转移病人生存时间只能以周计算。第一批尝试免疫疗法的晚期黑色素瘤病人中,已经有患者取得很好的效果,近15年,无法再检测到癌细胞。




虽然无法检测到癌细胞不代表没有癌细胞。但不容争辩的是,免疫疗法让很多病人成了带着癌细胞的“健康人”。CTLA4抑制剂、PD1抑制剂仅仅是冰山一角。2016年,还会有几十个重要的临床试验得出数据。新型“免疫鸡尾酒疗法”、更前沿的基因编辑细胞治疗、溶瘤病毒……每一个临床试验的成功,都将给癌症治疗带来革命。




转自:汇医在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