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北书法百人工程-----张尤

 百了无恨 2016-03-15



  张 尤 1964年出生。中国书协会员,湖北省书协副秘书长、女书家分会副会长,东湖印社副秘书长。湖北省文联湖北省书法院专职书法家。

  作品参加西泠印社首届篆刻艺术评展,首届全国妇女书法篆刻展,第二届中日女书法家代表作品展,第二届全中国代表书家作品展,首届海峡两岸女书法家作品联展及诸多国际书法名家交流展、提名展,获首届“黄鹤奖”全国书法篆刻展银奖等奖项。




珞珈砚语


■张尤


  幼时,我曾让家里来的客人看我闭着眼睛默写墙上的对联,不到学龄即吵着父母要去报名上小学。在小学,我是校图画小组成员,学校送我到区文化馆学画画。看到亲朋好友练书法,自己也照着《史晨碑》临写。稍长,便参加校外素描色彩绘画班学习绘画,后来跟着老师学习篆刻。1983年,我的篆刻作品就参展,并被选刊在《书法报》创刊号上,1984年在中国书协、美协、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展览中获奖。

  而此时,我常问自己:何为艺术?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是艺术品?我也曾急于想创立自己的艺术风格。一次种菜的经历给了我启迪,艺术风格的形成应该是在长期的临习中吸收养分,如菜的自然成长,而非强行为之。30余年,我在艺术的长河里,一步一个脚印地朝前走。我慢慢领悟到,学艺贵在于志,精在于专,成在于恒。

  学艺首先要立志。我很清楚,要学有所成,一定要博采众长,吸取多方面的营养。于是,我找来《艺术概论》,摸清楚艺术发展的脉络;找来《美的历程》《西方美术史》《毕加索传记》《梵高传记》等一些中外书籍,从中寻找着我艺术成长的养料。

  学艺其次要专注。泛泛地学只能得到皮毛,必须专注。所谓专注,就是要找到自己与艺术的共鸣点,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学习,争取在一点或几点上有所突破。学习篆刻时,我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学习篆刻,满脑子想的都是篆刻,所以很快就进入篆刻的语系,理解和模仿能力也加强了。

  学艺还需要守恒,要耐得住寂寞。有人还没有学多长时间,就称“家”,就拿“作品”去卖钱,那不应该叫卖钱,那叫骗钱。“梅花香自苦寒来”,要守得住自己的艺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沉下心去打好基础。不要急着形成个性、风格,过早形成风格,容易结壳。此时就应该多读书,横向读,纵向读,专业的要读,艺术别类的书都要读。

  人品好、心胸开阔者,其所追求艺术的风格就大气、上档次。技巧是骨肉,是可以学会的。文化则是灵魂,需要将毕生的精力来丰满她,铸就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品选刊

篆书四条屏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扫二维码

关注更多作者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