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村地名故事——“米山”是否真有米?

 黄牛490 2016-03-15


在周村的城南边,有座山叫米山。米山周围有四个村庄——米山、郭家庄、杜家庄、孟家堰,依次由东往南,再往西往北,形成合围之势,将小小的米山温暖地抱在怀里。

米山是一座小巧独立的山峰。说它小巧,是因为它实在不算大。米山不大,也不高,十几分钟就可以到达山顶。在周村,很少有人到这里来爬山游玩。因为登山,它太矮,还没抬腿就到顶了,还没过瘾就要下山了;看景,它不够美,周围的鹤伴山、白云山森林密布,奇花异草纷呈,环境优美,攀登者者众。而米山,放眼一望,景色尽收眼底,没有足够神秘感,很难引起人们太多的兴趣。

米山村就在与它紧紧相依偎的东南山脚。米山村也很小,只有四五十户人家,200余口人,不消几分钟顺着街道便可打个来回。但是这小小的米山村的位置极好,远离人流闹市,在米山山脚下安安静静,遗世独立,荣辱不惊,阅尽人间秋色。米山村名显然是地形村名,因为在米山脚下而得名。《周村地名志》载:米山,明朝末年立村。清朝嘉庆《长山县志》已经记载“米山庄”。米山庄与其米山周围的另三个村庄相比,显然最年轻,但是它占了一个好名字,一听“米山”,给人以殷实富足感觉。


米山因为其小,所以实在是不起眼。但是,它又不得不叫人对其连连称奇。米山之奇,在于它不像其他山峦那样,层峦叠嶂,绵延起伏,而是离群索居,孑然独立,自成一体,周围不与任何山系瓜葛牵连纠结不清。它很有个性地昂然翘首于连绵群山之外,既不与白云山牵手,也不与凤凰山拥抱,它就那么独立地站在周村城南郊,不谄媚,不喧嚣,安静得像个处子,纯洁秀气得像个不谙世事的少女。有时候你甚至怀疑,莫非它是天外飞来之物?亦或是哪位神仙尚未下完的一盘大棋遗落的一枚棋子?

清嘉庆《长山县志.山川》载:“米山,县南二十六里,孤埠特立,形如天马。<旧志>云:相传齐桓公于此积土为虚粮墩故名。”据此记载,米山自古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否则,凭其矮小谫陋之形态,是无资格写入县志的。据传说,米山是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征伐楚国的时候,为了战事的需要所设所谓“虚粮墩”。它与西面一座不大的山——“面山”都是齐桓公所造。一座米山,一座面山,有粮有米,遥相呼应。

传说春秋争霸,齐桓公率领大军与楚国两军对垒,即将一战。楚国将领用了一个计谋,派使者来到齐国阵营,对齐桓公谎称要两军谈判,不要再没完没了如此鏖战下去,这样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实际上他要求谈判是假,趁机刺探楚军实力如何是真,一旦摸清齐国底细,便可伺机下手,杀他个人仰马翻。

齐桓公早就识破对方意图和计谋,干脆来个将计就计。他下令全军将士连夜堆土虚设为粮仓,以迷惑敌国使者。将士们不敢怠慢,星夜奋战,一夜之间就建起两座巨大的“粮库”——其实里面哪有粮食,虚粮库而已。楚军一看齐桓公军力强大不说,粮草车马也是有备无患,回去禀报后,楚国便不敢轻举妄动。齐楚一战,当然以齐桓公全胜结束。战后便遗下了这两座人为而设的“虚粮墩”,即为米山和面山。


其实,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真正的齐、楚会战之地是在河南的昭陵,距离咱们周村约有一千多里,与这两座山没有半毛钱关系,古人的传说只不过是为了设景添趣而已。不过,能够想象出这一典故来的人,估计也是胸有笔墨的文人雅士。虽是捕风捉影的传说或者杜撰,这米山和面山的名字也还是颇耐人寻味的。我们不禁要问:到底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为什么不像其他山峦那样按形取名而是别出心裁与米面纠缠不清?

还是不必深究了吧,这或许是人们对美好生活愿望。

关于米山,还有另一个传说在当地耆老中流传。据说上古之时,洪水泛滥,勤劳能干、智慧勇敢的大禹为了治理洪水给百姓造成的危害殚精竭虑。有一年,大禹来到山东治水,他昼夜不歇,连续奋战,挑了九十九担土石阻挡了黄河、清河之水向北蔓延,之后终因精疲力尽,实在支撑不下去,就将最后两筐土遗留于周村城南。这两筐土就地化为了两座山,其中一座即为米山,又称为禹王山,另一座即为面山。

流经周村东部的一条河流——米河,也是因为米山而得名。米河的源头在凤凰山东麓的山头村西,流经米山西麓,再汇流米山之水声势壮大,一路北去在长山南关入孝妇河。米河两岸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旧时常年生长着一种碧绿细长的奇草,每至春夏,花蕾渐次开放。及至夏末秋初,草花便慢慢凋谢,结出一串串瓷实美丽状如珍珠的圆珠状果实,称“米粒珠”或“金米珠”,光亮晶莹,玉润珠圆。当地百姓可以用来作装饰品或串帘子用。这就是著名的古“於陵八景”之一 ——米沟荒草。如今,时过境迁,米河的水流时断时续,生长在米河两岸的这种奇异的瑞草便再也没有人见过,只有这个美丽的传说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米山上还曾经有过一座孔雀庵,位于米山的半山腰。初建于明代,重修于清朝乾隆年间。孔雀庵与米山一样,也是小巧别致,檐角翼然,远远望去,却也风景别致。每到黄昏日暮,这里万鸟归林,丛林静谧。山中芳草萋萋,云雾缭绕,钟声悠然回响,更显米山与世隔绝的陶然仙气。


据当地百姓说,古时米山上还建有一座谷梁寺,不难看出,谷梁寺之名也和米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见人们对于“米面充裕,生活富

足”日子的期盼和渴望,反映出“民以食为天”的理想。如今,孔雀庵和谷梁寺都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近年,在米山北麓,一座气派的现代化学校——山东轻工职业学院拔地而起。校园依米山而建,几乎占据了整个米山北半坡。顺山势建有教学楼、操场、实验室、校园广场。琅琅书声,欢歌笑语,替代了曾经的晨钟暮鼓。古老而神秘的米山,面貌焕然,朝气蓬勃。

米山实在是算不得高大,但是米山却又实在算得上神奇。你如果有机会登顶米山,可以鸟瞰周村全城风貌:但见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一条条宽阔大道四通八达。车流穿梭,人流涌动,一派盛世华繁景象。齐桓公当年在此设虚粮墩,他老人家可能不会想到,有一天会在他的虚粮墩前耸立起一座城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