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扶贫,可能大家更多想到的是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然而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比经济扶贫更为重要的是文化扶贫。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很多农民渐渐不在依靠“面朝土地,背朝天”的传统农业维持生计,不管是在家从事现代农业还是外出务工,农民的钱袋子确确实实是鼓起来了。农村的道路越修越宽,农村的楼房越盖越高,大家的存款越来越多。经济上农村是富足了,但是在文化上却依旧贫瘠。 随着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成为常态,乡村人气稀释,民俗活动凋敝。乡村的过年一些污浊之风乘机野蛮滋长,譬如赌博,已成了农村青年互相攀比的最直接的方式,而春节俨然成了一个聚众赌博的绝佳时机。 在一些农村地区,色情表演泛滥成灾。办丧事的人家有时候为了吸引人气,经常会邀请专门的草台班子进行低俗的脱衣舞表演。在这赌博和“艳舞”的背后,其实是贫困农村地区文化生活的缺失。 近年来,随着花样翻新的“乡约民俗”加上“随大流”式的攀比,农村出现了高价彩礼之风。 比缺钱更可怕的是缺少文化。 农村扶贫不能仅仅是经济扶贫,文化扶贫也极为重要。而后者却更容易让人忽略,真正的美丽乡村不仅是青山绿水,金山银山,还需要保护和传承好农村的文化底蕴,传统农村的热情,淳朴,善良,勤劳。这些“乡村文化”不能丢失,不能让农村成为“回不去的家乡”。 文化扶贫是指从文化和精神层面上给予贫困地区以帮助,从而提高当地人民素质,尽快摆脱贫困。传统的扶贫主要是从经济物质上进行辅助,而贫困地区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既要从经济上加强扶持,更需要加强智力开发。扶贫不仅要扶物质,也要扶精神、扶智力、扶文化。 文化扶贫怎么做? 看文化部部长雒树刚怎么说 “ 首先抓规划,要以县为单位规划文化扶贫内容,体现地域特色和因地制宜的原则;第二抓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村级综合文化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县级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第三抓内容建设,为贫困地区送去优秀的文化产品,使群众既创造文化又享受文化;第四是抓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育培养当地文化人才,同时更多地组织文化志愿者到贫困地区参与文化扶贫。 农村文化大院 农村文化墙 农村图书馆 文化扶贫往往能用最少的钱,收到最大的效果,投入产出比很高。“治贫”必先“治愚”,大力发展农村的文化事业,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活的关键所在。 编辑:陈龙 图文部分来源:光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