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歌子】 双調五十二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 1.南歌子
鸟语松山静,虫鸣雨脚稀。风喧竹径叶光移,走出一群烟笠牧童随。 柳眼新开后,荷葩欲立时。秧针插绿翠微西,粘起炊烟点点暮鸦飞。
1.南歌子 鸟语松山静, 虫鸣雨脚稀。 风喧竹径叶光移, 走出一群烟笠牧童随。 柳眼新开后, 荷葩欲立时。 秧针插绿翠微西, 粘起炊烟点点暮鸦飞。 【注释】 2.南歌子 外婆家门口的茶花序:一棵茶花树在城里盆栽几度枯萎,将她移入城郊乡村,便长得婀娜多姿,三月来看她,正好是花盛开之时。 倩影溪边伫, 清香陌上飘。 忽闻低语笑回腰。 舞向小城来客展娇娆。 宁宿农家燕, 羞为闹市苞。 那年谁弄一声箫? 嫁与竹山萝月自清飙。 【注释】 清飙:清风,指清高俊逸的风范。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及第后隐居》:“峻节无双,清飈自远。” 3.南歌子细细梅时雨, 田田水上荷。 随风若语雪凌波。 弄响两行柔柳舞婆娑。 月下人低语, 滩头燕歇歌。 流光渐远眼摩挲。 凝了一弯秋水作烟萝。 【注释】 1.随风若语雪凌波:轻逸飘摇貌。比美人之飘摇。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髣髴兮若轻雪之蔽月,飘颻兮若流风之迴雪。” 2.摩挲:模糊,抚摸,揉搓,消磨等,此处作模糊。 宋 陆游 《睡起遣怀》诗:“摩挲困睫喜汤熟,小瓶自拆山茶香。” 傅敷 《感秋》诗之 3.秋水:喻明澈的眼波。 4.烟萝:草木茂密,烟聚萝缠。 4.南歌子 安徽黄山宏村印象野岭消残雪, 清流入古村。 敢疑来客画中人, 欲问这边风物哪年春? 点笔描风影, 拿云擦墨痕。 晕开余韵辨年轮, 一袭书香飘散月临门。 【注释】 余韵:传留的韵致、气韵、韵事。明 洪瀛 《秦淮舟泛》诗:“ 六朝餘韵赋高楼,极目秦淮放小舟。” 5.南歌子 地远音书久 儿时伙伴赖新民与我相识后至今五十年几乎没有中断过联系,是我一生交情最长的同学和好友。 立雪铮铮骨, 求生勃勃心。 少年扛梦苦登临, 一任峥嵘岁月炽流金。 地远音书久, 天长友谊深。 春风攒足老来斟, 渡入天秋歌扇拂兰襟。 【注释】 1.流金:高温熔化金属。多形容气候酷热。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九:“臣闻理之所开,力所常达;数之所塞,威有必穷。是以烈火流金,不能焚景,沉寒凝海,不能结风。” 2.歌扇:歌舞时用的扇子。 唐 戴叔伦 《暮春感怀》诗:“歌扇多情明月在,舞衣无意彩云收。” 3.兰襟:芬芳的衣襟。比喻知心朋友。彼此心连心。 【词谱】 ---------------------------------------------------------------------------- 毛熙震 ---------------------------------------------------------- |
|
来自: 羽飞图书馆 > 《小令词集(58字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