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超然 (1882~1954),名迥,字超然,以字行,号涤舸,别署嵩山居士,晚号慎得,江苏常州人。早年精仕女,晚年专攻山水,工行草篆隶,偶刻印。 原籍江苏常州。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嵩山路,署其居室为“嵩山草堂”。自童年始酷爱绘画,十三、四岁卖画已有所收。早年精仕女,以唐寅、仇英为法,笔墨醇雅;晚年专攻山水,饶有文徵明秀逸之气。好吟咏,工行草篆隶,均骨力神韵并具。[2] 传世之作有《仕女捧桃图》、《岁寒图》、《柳江秋燕图》,其中前两幅均收藏于上海博物馆,后者录於《中国现代名画》。出版有《冯超然临严香府山水册》、《冯涤舸画集》。此外还有《武夷叠嶂》、《秋山行旅》、《三圣图》、《苍山雪霁》等作品。
已知的其传世作品中最大尺幅的为《李营邱寒林雪霁图》110厘米宽,188厘米长,为了绘制这张巨幅作品,冯超然先生前后历时达十七年之久,成为其绘画历程中耗时最长的一件作品。堪称冯超然学古变革的代表作品。该名作于2009年于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以近200万元的价格成交,创当年冯超然作品的世界纪录。
画家重点表现此图“幽”、“深”之意,通过盘回蜿蜒的谷壑,层层布势,表现了夏日山居宁静宜人,清爽惬意,从而使自己置身山林世界,寻找和享受自然界的无穷乐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