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 山水画欣赏(二)

 轻风无意 2016-03-16

宋代山水画欣赏(二)

  宋代山水画走向全面成熟,名家辈出。北宋前期以李成、关全、范宽为代表的北派山水独盛。北宋中期,郭熙全面总结前人传统,从意境 到技巧都有划时代的提高。北宋后期,全面开花,青绿山水有赵令穰、赵伯驹、王希孟,水墨画则有米氏父子创“米点山水”,改变了以线造型的传统。南宋,人们 的审美趣味发生变化,山水画构图以边角式代替全景式,以秀美代替壮美,山水画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北宋初期的山水画,以关仝、李成、范宽为代表,其中尤以李成影响最大,被推为“本朝第一”。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夏山图   北宋 屈鼎  绢本淡设色  纵45.3厘米横115.2厘米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屈鼎,河南开封人,仁宗朝为图画院邸侯,擅画山水,论者称其“颇得燕文贵之仿佛”。本卷为全景式构图,描绘夏季山野景物。开卷为江水沙岸,远山隐现的平远 之景,继而转入烟笼雾罩的崇山峻岭,点缀以舟桥水榭、楼阁寺庙及行旅、鱼樵、高隐等人物活动,景色明润,景物多变,从中可以看到燕文贵山水的影响。此卷题 为《燕文贵夏山图》,押缝处有“宣和”、“大观”小玺,北宋徽宗时收藏于内。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秋山萧寺图  北宋 佚名  绢本淡设色  纵32.5厘米横321.4厘米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本图开卷处图绘远山溪岸,继而群峰叠起大壑飞瀑,颇为壮观,再次又转入平川冈阜秋树远山,渐成清远之境,布局变化错落有致。全卷以水墨为主,间以简淡之赋 色,山石皴纹稍嫌呆板,林木结构系出于郭熙传派,与传世燕文贵作品之风格有出入,似应为南宋画家的手笔。卷上有燕文贵小字款,乃后人所加。画上钤有“琴书 堂”、“信公欣赏”及乾隆收藏多方印章。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后赤壁赋图   宋 乔仲常  纸本墨笔  纵29.3厘米横560.3厘米  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美术馆藏

     乔仲常,河中(今山西永济)人,北宋后期画家。工于杂画,师李公麟。此画以白描手法分段表现苏轼的《后赤壁赋》内容,人物形象及山水树石笔墨极为简括,不 受固定成法局限,风格质朴无华,是早期士大夫画之本色。全卷以八幅纸相接,押缝处钤有北宋徽宗时期权势显赫的宦官梁师成的收藏印。由于早期文人山水画很少 有作品流传下来,此画显得弥足珍贵。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山水图  北宋  李公年 绢本淡设色  纵130厘米横48.4厘米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馆藏

    本图以立幅形式图写北方冬日荒野清旷萧索的景象。画幅上端山峦在浮云中层层叠起,山脚隐于漠漠暮霭之中,寒溪曲折自远而近,滩岸布置崖冈枯木,通幅用淡墨图写,景物出没于空旷有无之间,明润秀雅,较李郭山水更为虚灵简远。此图是他传世的唯一的画迹。
    《宣和画谱》谓其“运笔立意,风格不下前辈,写四时之图,绘春为桃源,夏为欲雨,秋为归棹,冬为松雪,而所布置者,甚有山水云烟余思。”他善于在山水画中图绘四时朝暮,抒写富有诗意的景趣。

     

     南宋山水画,以边角之景代替全景式的山川,以局部特写体现整体,成为山水画布局法的一次革新,开创了山水画“尚体”的新时代。其代表画家是被称为南宋四大家的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大江浮玉  李唐

  江天晦暗,浪涛卷涌,一座岛丘孤独地浮立于江心之中。岛丘上林木扶疏掩映、琼楼寺观栉比林立。岛丘东西两侧,巨石罗列;岛丘南方可见江岸一隅,两艘江船停泊于此,船旁两人,大概是船夫与旅人!
  画中这座奇特的岛丘,即为金山。金山古名“浮玉山”,位于江苏镇江西北,山上有许多佛寺古迹,为江南名胜之一。不过,这座原本孤立在江心(长江)的岛丘,后来因为江水北移,泥沙淤积,清末便已与南岸的陆地相连,因此画中这幕自大江中突涌而出的奇景,已不复见。
  “大江浮玉”旧传为南、北宋间的院画大家李唐(1049-1130后)所作。然而无论是画中静穆沉稳的笔墨,或是峰峦的样貌、山石林木的造型、以侧笔 作主山轮廓,都与李唐劲挺刚硬的画风不似,而与北宋山水画名家郭熙画风相近。“大江浮玉”结构略显细碎,应是北宋末、南宋初摹习郭熙风格的画家所为,是一 幅绘制精谨的佳作。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万壑松风图  南宋 李唐  轴 绢本浅设色  纵188.7公分横139.8公分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是图绘江 南烟岚松涛,矾头重叠;深谷里清泉奔涌,溪畔浓荫森森;沿着曲折的山脊,是一片片浓密的松林,“丰”字形的松树随风摇曳,似乎能使观者感受到阵阵湿润的凉 风扑面而来;沟壑里聚起团团云雾,缓缓地向上升腾;山瀑下置一水磨磨坊,溪上架一木桥,在这世外桃源里留下人间烟火。

在图的左上石柱形的远山中书: “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该图与《早春图》、《溪山行旅图》,历来被称作宋画之三大精品,图上都署有作者的名款。宋以前的画几乎都无款。北宋初,开 始在画上落款,但尚不普遍。这三幅画可谓开风气之先。但细观其落款,却也意味深长:《早春图》虽落在空白处,但字特别之小,不细观无以辨认;《溪山行旅 图》则仅书“范宽”两字于草叶间,900年后才被研究员用放大镜发现;而《万壑松风图》则将款落在石柱内,远观或误以为皴笔。不管作者的动机如何,有一点 是明确的,就是作者不希望其名款让观者一目了然。

作者的构图与其他山水稍有不 同,虽取全景,但不突出主峰,通过环绕着的松林将峰顶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近、中、远三个空间层次表现得自然得体。全图的笔墨沉厚浑朴而不失腴润秀雅,天 趣盎然。坡石用淡墨作长披麻皴,再以焦墨、破笔点苔,有沉郁清壮之韵。画中屋宇,以界画而成,表现了画家怀有丰富的绘画技巧。由于李唐身历两宋画院,个人 的成就,影响力所及,几可视为画史上南北宋之间的承先吞后人物。像本幅画中磅礴的气势,可谓承接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往后的南宋画院名画家,如马远、夏 圭,其山石的描写,直可视为系出于李唐了。李唐表现石面质感的用笔,称作「斧劈皴」,是其笔法的一大特色。比起范宽、郭熙两位前代的大师,由於主山的比例 缩小,且去除了雾气的使用,山水看来格外清晰,亦令观者产生如临其境、如在目前的感受,翻出了不同的山水气象。


  李唐(约 1049-1130 后,另一说约 1070-1150 后)于宋徽宗朝任职于画院,靖康之难后南渡到杭州,高宗重建画院后,再度入画院任职。李唐横跨了南北宋两代,是画史上承先启后的人物。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策杖探梅图  李唐

  此图描绘江南赏梅花之景。画家在定居临安后,开始接触江南山水,在他观照中,山是明的,水是秀的,树是翠的,石是润的,风是轻的……风光旖旎,画笔简练,线条秀长,用墨用水,淋漓畅快,创制了前人所未有的“大壁劈”皴法。为浙派山水画开了先河。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松湖钓隐图   李唐

  此图绘高山下平湖一泓,一渔翁坐在船头上钓鱼。画中高山石用小斧劈皴,松树画法显得严密,松针繁茂,充分表现出松树的状态。整幅画面具有娴静而舒雅之情。

 

[转载]中国传世名画鈥斺斄跛赡昝

 春景

[转载]中国传世名画鈥斺斄跛赡昝 

夏景 

[转载]中国传世名画鈥斺斄跛赡昝

 秋景  

[转载]中国传世名画鈥斺斄跛赡昝

 冬景  

四景山水   南宋  刘松年  绢本设色  共四段  每段均纵41.3厘米横69.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刘松年,钱塘(杭州)人,生卒不详。孝宗时(1162-1189年)画院学生,光宗绍熙时(1190-1194年)为画院待诏。善画山水、人物。《四 景山水图》分四幅绘春、夏、秋、冬四景,描绘了幽居于山湖楼阁中的大夫闲逸的生活。全卷书风精巧,彩绘清润,季节渲染十分得体,笔墨苍逸劲健。其中界画屋 宇丝毫不爽,山石多用小斧劈破,可以看出与李唐的渊源关系,而秀润过之,四幅画面均无款印,但可信为刘松年真迹。后幅有明人李东阳题记。本幅分钤《春和园 鉴藏》等印二十四方。

              宋刘松年醉僧图

             醉僧图   南宋 刘松年  绢本 设色纵95.8厘米横47.8厘米

     画面右上角有一首行书诗点出画题:“人人送酒不曾沽,每 日松间挂一壶,草圣欲来狂便发,真堪画作醉僧图。”左侧一遒劲苍松,顶天立地,倔强而粗壮的树身扎根于坡石之中,稳健地镇住整个画面,使古意充盈纸上。画 面右上方淡笔擦出的远山和细笔轻快而流畅地勾出的浮云,使画面更增超逸出尘之气。飘然潇洒的长松针密布于画面上方,把观者的视线吸引到树荫之下的三个人物 身上。中间坐于石凳之上、解衣盘礴、乘兴挥毫者,想必是“草圣”怀素,此时他所乘之兴应与身后松枝上高挂的酒葫芦有关,似为正酣的酒兴也.

    该画有乾隆御题诗一首,字不可辨,并钤有清宫“石渠宝笈”、“宝笈三编”、“乾隆御览之宝”等收藏印十余枚。在画面下方的坡石上有小字“嘉定庚午刘松年画”的画家纪年款(庚午即1210年),但不显眼,这是宋人绘画题款的常用方式. 

         

宋代 山水画欣赏(二) - 林中鸟 - 林中鸟的博客 欢迎朋友光临

             斗茶图(部分) 南宋  刘松年 立轴 绢本设色  纵57厘米横60.3厘米台  北故宫博物院藏

      斗茶,又称“茗战”,是宋代时期,上至宫廷,下至民间,普遍盛行的一种评比茶质优劣的技艺和习俗。此图中四人,二个已捧茶在手,一个正在提壶倒茶,另一个 正扇炉烹茶,似是茶童。画人物用线多为铁线描,爽利细劲,以疏笔皴擦山石,鱼鳞皴示松干苍劲斑驳之态,淡墨渲染山地。画面工写兼备,细致与豪逸并存,以高 山的苍翠秀润使人物更显生动传神。             宋代 山水画欣赏(二) - 林中鸟 - 林中鸟的博客 欢迎朋友光临

                雪山行旅图   南宋刘松年  绢本设色 四川省博物馆藏

     山势苍莽,白雪皑皑,映衬秋霜红叶丛树,分外妖娆。林中 房舍隐现,桥横岸渚,山重水迴,一舟泊于岸边。行旅者踏雪而行。全画用笔工细,人物面貌高古,神态刻画入微。房舍以界画笔法,工整严谨。作者巧妙地将山水 和人物有机地融为一体。画面左侧下端右上署有“刘松年画”四字款。原为张大千收藏。刘松年传世作品极少,从该画可以窥见其善画山水人物的风貌。

             宋代 山水画欣赏(二) - 林中鸟 - 林中鸟的博客 欢迎朋友光临

              瑶池献寿图   宋  刘松年  立轴  绢本设色  纵198.7厘米横109.1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了仙山楼阁的神仙世界,是当时上层社会的做寿喜庆场面。人物的用笔细劲畅利,神态生动。画山石以刚硬的线条勾写形体,加斧劈皴,用淡墨横抹,显得浓厚的线条突出。图中的松树也较为突出,松针先以墨笔疏疏画出,再以草绿色间点、复勾。全画构图饱满而丰富,人物与树石穿插自然,充满着幽静雅趣。

             

宋代 山水画欣赏(二) - 林中鸟 - 林中鸟的博客 欢迎朋友光临

             蜀道图   宋 刘松年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秋窗读易图  宋 刘松年  纨扇  绢本设色

  图中两株松树高耸挺拔,四周枝叶繁茂,远山如带,林中房舍隐现,山石用斧劈皴和淡水墨渲染相结合,画面貌较之李唐山水为秀润。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蓬窗睡起  高宗(赵构)

  日正当中,一阵和暖的春风,将湖水拂出了万缕千丝的波纹,也让湖畔石矶上两株柳树上的叶儿们,熏然地轻扬飞舞起来。石矶旁,一艘篷舟随波浮荡,渔夫在舟里睡足了觉,春风吹逗着他舒畅地伸了伸懒腰,向这一天道好。
  在传统绘画中,像画中如此悠闲自在的“渔夫”,可绝非等闲之辈。这起因于自古以来的文人、士大夫,无论是否在朝为官,大多向往淡泊恬静的隐居生活。而 就在唐代诗人张志和作了渔歌词与友人唱和,又为这些渔歌词作画后,这隐居于五湖四海的渔隐生活,就成了他们心中理想的隐居方式之一。而这也就是我们何以常 常在文学或绘画中,总能见到这类悠闲“渔夫”的原因了。
  这幅“蓬窗睡起”画幅右侧,尚有南宋孝宗书写由高宗(1107-1187)所作的渔夫词。这不仅提示了画中诗意的来源,也显示了宋代对渔隐生活的向往 之情,就连皇帝也难以抗拒。无论如何,此画笔墨清润,边角的构图里,展现了清旷的水天与幽渺的远山,虽然未必为高宗所亲作,但也确是一幅南宋院画佳构。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古木流泉  马和之

  滚滚水流,淌向大海。水边顽石、古木,如同星火般飘飞、昂扬。行动迅疾的老鹰,一只正闲适地在枝头栖息,一只正在天际间自由地遨翔。
  这一幅画作原是南宋文人画家马和之(活动于1127-1290),奉高宗诏命为三百篇《诗经》所描绘的系列作品之一,或名为“沔水”图。“沔水”是 “小雅.鸿鴈之什”篇里的一章,诗里以众水必流注于海、老鹰亦能自如地飞歇,所谓“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音玉,疾飞的样子)彼飞隼,载飞载止”,来奉 劝世人在离乱时代中,要戒慎恐惧,消敉人为灾难。画面上描绘的江涛、老鹰,正由此诗句转化而来。
  马和之是南宋声名卓著的御用画家,他善画人物、佛像以及山水,尤以曾经图写《毛诗》三百篇,最受称道。他的笔法秀润飘逸、设色淡雅不俗,是位勇于摆脱 院画习气,并具明显个人风格的画家。在这幅“古木流泉”里,简约到近乎荒寂的构景,加上一笔笔柔缓、飘逸有若行云流水的线条(马蝗描),生动地传达出古老 的隽永诗情,是一件俊逸清新的佳作。
        

中国经典山水画百幅(第三辑)南宋

      鹿鸣之什图  南宋 马和之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赤壁后游图   宋 马和之  绢本墨笔  纵25.8厘米横14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一叶扁舟随波飘荡,艄公挟橹观景,正是“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的情景。

马和之中国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活跃于高宗时期 。钱塘 (今浙江杭州)人。画院画家,一说官至兵部侍郎。擅人物、佛像、山水,人物师法吴道子、李公麟,变兰叶描为马蝗描,用笔起伏、线条粗细变化明显,飘逸流利,活泼潇洒,富有韵律感。有《赤壁后游图》、《古木流泉图》及取材《诗经》的《鹿鸣之什图》传世。 

             

宋代 山水画欣赏(二) - 林中鸟 - 林中鸟的博客 欢迎朋友光临

 山徑春行圖   宋  馬遠  冊頁  絹本設色  縱27.4 橫43.1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這幅畫 是南宋宮廷畫家馬遠根據宋寧宗皇帝的詩意,而創作的一幅抒情小品。畫幅左下角有「馬遠」的落款,而右上方空白處則是寧宗所題的詩:「觸袖野花多自舞,避人 幽鳥不成啼」。畫面中,一名儒雅的文士,帶著攜琴的小童,漫步於山徑間。溪旁的柳樹,抽出了細柔的新芽,引來了一對黃鶯,在枝梢上愉悅的鳴唱著。文士站在 溪旁望著牠們,捻鬚微笑,陶然地沉浸在初春的生氣裡。

他擅長山水、人物畫,因為畫藝 精湛,曾被授與金帶的最高職位。馬遠繪畫的構圖重心多落於邊角或一側,以開闊迷濛的空間營造詩意。另外他也喜愛畫垂柳或松枝拖曳的造型,在描繪山石時,以 簡潔俐落的側鋒畫出「斧劈皴」,這些都是他個人獨特鮮明的繪畫語彙。馬遠的創作,結合了文學與繪畫兩種媒介,創造出優雅的詩意山水。他的題材與畫風,對於 後來浙江地區的畫壇有鉅大深遠的影響,成為明代浙派畫風最重要的典範與傳統。         

宋代 山水画欣赏(二) - 林中鸟 - 林中鸟的博客 欢迎朋友光临

          踏歌图  南宋 马远  绢本水墨  谈设色  纵191.8厘米横104.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转载]中国传世名画鈥斺斅碓丁短じ柰肌贰ⅰ端季怼

《踏歌图》表现了劳动的场面。此画主体内容是田埂上一群老少农民作欢笑踏歌状,用笔自然舒展,与画面气氛搭配一致。远处,高峰对立,宫殿隐现。从对自然物的处理方法看,是典型的马派“一角山”的特点。         

宋代 山水画欣赏(二) - 林中鸟 - 林中鸟的博客 欢迎朋友光临

         对月图  南宋 马远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华灯侍宴图   宋  马远  绢本浅设色  纵125.6厘米横46.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华 灯侍宴图》有御题的一首长诗。这首长诗描写晚宴的情形,此画即是表现晚宴的情景的。其下笔严正,用雄奇简练的笔法,表现树枝挺坚有力,水墨苍劲,大斧劈 皴,线条坚实而又爽朗有力。用焦墨作树石,石皆方硬,危崖峭壁。树干瘦硬如屈铁,但刚健中又见柔合,其笔法豪放而谨严,变化多而融合,刚柔相济,豪放又严 谨。整体上给人以气势纵横,雄奇简练的印象。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梅石溪凫图   宋  马远  绢本设色  纵27厘米横2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 绘梅枝斜出石上,水中有群凫飞集浮泳。剪裁、构图新巧。有款“马远”二小字。所绘梅枝刚劲曲折,又有力度,用焦墨勾勒的树干,显得“瘦硬如屈铁”。山石用 大斧劈皴,坚实,爽朗而有力。水波绘制生动,表现迂迥、盘旋、以及由微风吹起的微波,画得十分动人。马远的山水画变古来诸家全景之法,新奇布局,因此有 “或峭峰其上,而不见顶;或绝壁直下,而不写脚,或近山参天,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一人独坐”的说法。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晓雪山行图   宋  马远  卷  绢本水墨  纵27.6厘米横42.9厘米

此图 描写大雪封山的清晨,一山民赶着两只身驮木炭的小毛驴在白雪皑皑的山间行走。山民衣着单薄,弓腰缩颈,使人感到雪天寒气逼人。毛驴、竹筐、木炭及人物衣纹 均用干笔钩勒,并施以水墨渲染。作为环境的山石以带水墨笔作斧劈皴,方硬有棱角,远处山石用水墨大笔扫出。近处树枝以焦墨钩出,横斜曲折富有变化,远处用 淡墨钩出。近与远的笔墨浓与淡效果,有着较强的画面空间感。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寒香诗思图   宋 马远  纨扇  绢本设色  纵25.5厘米横25.7厘米

 这 是一幅构图别致意境幽远的小品山水画佳作。作为纨扇扇面,其圆形构图对创作是一种限制。此画之妙在于,画家把重点描绘的山石、树木等景物安排在约占小半个 画面的斜右下部,以浓墨钩勒树木、翠竹、篱笆、山石等,而与占大半个画面的远山、天空形成浓与淡、实与虚的对比,这既使圆形构图中的景物显得平稳安定,又 富于变化。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雪滩双鹭图   宋  马远  绢本浅设色  纵60厘米横38厘米

画面 以雪景为背景,从左侧伸出的带有积雪的树枝,向下弯曲后转向右上伸长,横斜曲折极富变化。左侧及下部的山石,以带水的墨笔作大斧劈皴画出方硬有棱角的“一 角”。值得注意的是,整个画面表现出大雪天的寒气逼人,一片宁静,而枝头上的两只跳动鸣叫的小鸟,则使之显得静中有动,增添了生机。前景的树枝、山石均以 焦墨勾勒,山石后露出的竹叶施以浅色,其余均施以淡淡的水墨,笔墨枝法的运用与描写对象的特征及作品意境相适应。

 [转载]中国传世名画鈥斺斅碓丁短じ柰肌贰ⅰ端季怼 

水图  南宋  马远  卷 绢本 淡设色  纵:26.8cm,横:第一段20.7cm第二段至第十二段41.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转载]中国传世名画鈥斺斅碓丁短じ柰肌贰ⅰ端季怼

   

[转载]中国传世名画鈥斺斅碓丁短じ柰肌贰ⅰ端季怼

   

[转载]中国传世名画鈥斺斅碓丁短じ柰肌贰ⅰ端季怼

   

[转载]中国传世名画鈥斺斅碓丁短じ柰肌贰ⅰ端季怼

  

[转载]中国传世名画鈥斺斅碓丁短じ柰肌贰ⅰ端季怼

  

[转载]中国传世名画鈥斺斅碓丁短じ柰肌贰ⅰ端季怼

  

[转载]中国传世名画鈥斺斅碓丁短じ柰肌贰ⅰ端季怼

  

[转载]中国传世名画鈥斺斅碓丁短じ柰肌贰ⅰ端季怼

  

[转载]中国传世名画鈥斺斅碓丁短じ柰肌贰ⅰ端季怼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水 图》画各种不同的水波。1.缺半幅,且无图名,2.曰“洞庭风细”,3.“层波叠浪”,4.“寒塘清线”,5.“长江万顷”,6.“黄河逆流”,7.“秋 水迥波”,8.“云山沧海”,9.“湖光潋滟”,10“云舒浪卷”,11.“晓日烘山”,12.“细浪漂漂”。表现了不同条件下江河湖海的运动状态,丰富 多姿,水墨苍劲。这里选两幅。此图四字标题多是宋宁宗皇后杨氏所书。

马 远,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后移居钱塘(杭州)。生卒不详,出身于画家世家,远祖马贲,佛像马家之后,以善写生驰名。光、宁朝 (1190-1224年)马远为画院待诏,山水、花鸟、人物种种臻妙,被视为“画院中独步。”他的山水画构图,近景多偏在一角;远景简练清淡。人称“马一 角”。喜用斧劈皴,树的形象多长枝外拖,姿态舒展。流传作品主要有《踏歌图》、《雪图》、《水图》、《梅石溪凫图》等。

  

宋代 山水画欣赏(二) - 林中鸟 - 林中鸟的博客 欢迎朋友光临

 溪山清远卷   南宋 夏圭  图卷 纸本 水墨画  纵46.5公分横889.1公分  故宫旧藏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本幅为十张纸接成,除第一段为二十五公分外,后九段均大约九十六公分左右。画中景物变化甚多,时而山峰突起,时而河流弯曲。画家运用仰视、平视和俯视等不同角度取景,使起伏的峰峦和层层叠叠的岩壁,以及蜿蜒的河川,因为不同的视点在各个独立的段落裏,产生独特的空间结构。

    画松树林木笔墨变化非常多;画山石是用大斧劈皴法,而这种技法是从李唐的斧劈皴变化出来。画家以乾枯的笔墨勾画石壁轮廓,再用夹杂着大量水分的笔墨迅速化开,使画面上产生水墨交融,淋漓畅快的感觉。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观瀑图  夏圭

  在淙淙的流水、隆隆的激泉声中,顺着弯曲的山径,我们看到了一座架筑于山涧之上的瓦亭,瓦亭左右伴生着两株犹如巨龙般的长松。两名高士倚坐于亭内,望着远处峰峦间奔流而下的瀑布,甚是惬意。
  夏天的山林,在经过宿雨的滋润后,处处可见飞瀑流泉,这样的情景对山林的造访者来说,实是莫大的享受。事实上,一道道清澈的林泽山泉,有如血脉一般, 总能让原本阳刚静息的山林,显得生意十足。在这幅“观瀑图”里,一道涓细的瀑布流泄而下,隐没林间后又自水口冲夺而出,再汇为平广的江流、终为烟水氤氲掩 映。在画家的巧思安排下,正展现了自然川流不息的妙趣。
  这幅“观瀑图”的作者夏圭(活动于1195-1265),是南宋宁、理宗时画院中善画山水的大家。他的用笔简练、墨色淋漓、并习于突出近景、将景物置 于画幅半边(人称“夏半边”)。这幅“观瀑图”用笔较为沉稳,对自然实景细节的描述也较多,虽不属夏圭典型的风格,但一般认为,这应是他早期受南宋初院画 大师李唐影响下的佳作。


  南宋画家夏珪,字禹玉,钱塘人(今浙江杭州),宋宁宗赵扩朝(1194-1224年)画院待诏,初学人物,后供山水,师承范宽、李唐。绘画常取半边构 图,焦点集中,空间旷大,进景突出,远景清淡,清旷俏丽自成一格,画史常与同时之马远并称,传世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即指马远善于以一角(左下或右 下)构图,夏珪则善于以一边(左右或底)构图,特异的构图型式,使夏珪成绘画史上改变五代以来山水画主山堂堂固定模式的第一人。夏珪的画法趋向笔简义远, 遗貌取神,传世之作有《松崖客话图》等,其作平均空白率高达44.1%,是中国绘画艺术史上,最能表达江南山水诗意的画家之一,更影响元朝文人画发展的基 础。

              

中国经典山水画百幅(第三辑)南宋

             钱塘秋潮图  南宋  夏圭  苏州市博物馆藏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雪堂客话图   宋  夏圭  绢本设色  纵28.2厘米横429.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设色画江南雪景, 笔法苍劲浑厚, 山石多用小斧劈皴和线条丢笔直皴, 从而取得了方硬奇峭、水墨苍润的艺术效果。夏圭画树干、树叶时多用笔随意点画, 笔法生动活泼, 人物、楼阁已不像马远那样工整细密, 而是信手勾画。由此可见夏圭用笔刚劲而趋于含蓄, 这一特点在此幅作品中表现得比较明显。全图设色淡雅, 构图迂迥曲折, 疏密远近布置得当, 为夏圭山水画代表之作。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山水十二景图   宋  夏圭  绢本设色  美国纳尔逊·艾京斯美术馆藏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山水十二景图   夏圭 绢本设色 美国纳尔逊·艾京斯美术馆藏

   《山水十二景图》为夏氏山水十二景中残存四景中的一部分, 从画面右起分别署有“渔笛清幽”、“烟堤晚泊”二题。图卷从右端出现的是平溪汀渚、湖水荡漾, 渔舟出没。然后是浅滩湖岸、巨石峭壁, 绿树成荫。此画山石用斧劈皴, 先用水笔皴擦, 然后落墨, 具有水墨交融、淋漓酣畅的效果。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临流赋琴图    宋 夏圭   纸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临流赋琴图》表现的是溪旁古树下一士人扶琴吟诵之状,,笔法劲健,墨色淋漓,观之如闻铮铮然流水弹琴之声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烟岫林居图    宋  夏圭  绢本水墨  纵25厘米横26.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作圆形,原为纨扇,左上方画烟蔼远山,迷蒙深幽,下为林木坡石,后有茅屋两间,山涧溪水上架一木桥,一人弯腰策杖而行。此画山石用笔劲峭,林木简练淋漓,构图独特,将所画物象集中于画面的左下方,这也是“夏半边”的体现。            

中国经典山水画百幅(第三辑)南宋

            西湖柳艇图 南宋 夏圭  立轴  绢本浅设色 纵107.2厘米横59.3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夏圭,字禹玉,生卒不详。南宋宁宗朝画院待诏。喜用拖泥带水皴,作法是先用笔蘸水在纸绢上涂抹,再加墨、色渲染。其山水画,近景多偏在半边,故有“夏半边”之称。他多描写西湖一带景色。流传的山水画作品主要有《西湖柳艇图》、《溪山清远图》、《山水四段》、《松崖客话》等。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梧竹溪堂图  宋  夏圭  绢本设色  纵23厘米横2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描绘山居景色。远山青翠如屏,山溪江流处水势平缓,水际丛竹新篁,清润可爱,高大的梧桐树枝叶繁茂,亭亭如盖。在极其逼仄的尺幅间,画家运用的构图的 繁简对比和表现手法的虚实映衬,反映了极为丰富的物象与艺术内涵。此图以空蒙的山林为背景,并将溪堂及人物拉近,刻画至精至细,在笔墨上,多用重笔,转折 方硬,富于力度感,墨色浑厚古朴,耐人寻味。其设色以淡石绿、花青为主调,充分显示了画家在控制浓墨与淡色的技巧上有高超的艺术造诣。

 

    四家之外,梁楷的山水画,别开生面。如今藏日本的《雪景山水图》,笔墨简练,以渲染为主,景色极为简括,是名副其实的“减笔”。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庐山图  宋  江参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雪江归棹图   宋  赵佶  卷  绢本设色  纵30.3厘米横190.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在横卷形式的构图中,江面平静,白雪封山,银妆素裹,山势雄伟,可见江中鼓棹片片归帆,岸边点点稀疏行人,使整个画面在平稳安静中仍显出生气,静中有 动。如当时蔡京题跋所云:“伏观御制《雪江归棹》,水远无波,天长一色,群山皎洁,行客萧条,鼓棹中流,片帆天际,雪江归棹之意尽矣。”本幅有赵佶瘦金书 自题:“雪江归棹图。宣和御制。”和草字押书“天下一人”。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山腰楼观图  宋 萧照

宋代 山水画欣赏(二) - 林中鸟 - 林中鸟的博客 欢迎朋友光临

 会昌九老图   卷  宋  绢本  设色  纵40cm横69cm
     此卷描绘的是唐会昌五年(845年)三月二十四日白居易居洛阳香山居所同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真、张浑、李元爽、僧人释如满等九位老人欢聚“尚齿” 之会,既醉且欢之际赋诗画画的情景。虽以人物为题材,但建筑部分不论整体还是细部都描绘得准确精微,水榭、房舍、板桥、河堤、护栏、石凳乃至屋内的陈设交 代得一清二楚,可谓“咸取砖木诸匠本法,略不相背”,几乎可以按图构建。画家不仅对建筑的构造和做法至详至悉,而且已经开始注意通过高超的写实技巧和一定 程度的透视画法在二维平面上更为真实地表现建筑物三维空间的立体感和通透感,达到使观者“望之中虚,若可蹑足”的艺术效果。尤为重要的是,图中的建筑采用 北宋的界画手法,匀细的线条有利于刻画建筑物复杂的结构和构件的细部,这种水墨白描的建筑画法延续至元代并发展到了极致。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江天楼阁图   宋 佚名  绢本设色  纵97.4厘米 横54.6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此图无款印,写江天坡石,远山楼阁,舟船人物,松枝虬劲。精致生动。可看出典型的“马夏”式构图,取一角之景,加以远山的绵延起伏,浩渺深远,意境深幽,为画面的水天一色注入了新的活力。画上钤有“苍岩”、“万几清暇”、“大雅斋”、“慈禧太后御览之宝”等收藏印章。         

南宋马麟《静听松风图》

         静听松风图   宋 马麟  绢本设色  纵226.6厘米横110.3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静听松风图》绘有二树高松迎 风,其树并不写顶、脚,构图有马远之风。枝干虬劲奇趣,枝叶飘洒,一老人悠然坐于松下,似听风冥想,有道骨仙风之气质,神气舒畅。其笔法虽类似其父马远, 但却可看出他要比马远秀润一些,最为明显,其树虽亦气势纵横,雄奇简劲,但却并非显得“瘦如屈铁”,其用水墨渲染之意更为浓重一些。

马麟,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县附近),侨寓杭州。为南宋画院祗候。出身于绘画世家,马远之子。工书善画,宗其父笔,兼画花鸟,笔力遒劲,轩昂洒落。 

宋代 山水画欣赏(二) - 林中鸟 - 林中鸟的博客 欢迎朋友光临

 荷香消夏图   南宋 马麟  卷  绢本浅设色 

 此图卷 描绘一平湖柳堤、荷香清夏的山水景物。画中以宽阔的湖面为主体,林中云雾萦绕,茅庵空落。左岸上乱石嶙峋,柳荫蔽日,树上群鸟翔集。在广阔的湖面上,微波 轻荡,碧叶莲莲。湖的对岸,远山逶迤,柳林如烟,小桥曲折,云雾飘动如练。画中构景,平远开阔,布置简洁。画中笔法细秀,描物具体,尤其柳树变化多姿,树 叶丝丝勾出,又如烟动。其用墨以淡为宗,又浓淡相间,着色亦淡雅,更加烘托出了其境界的祥和安静。         

宋代 山水画欣赏(二) - 林中鸟 - 林中鸟的博客 欢迎朋友光临

         芳春雨霁图  南宋  马麟  轴  绢本浅设色  纵27.5厘米横41.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荒野平溪,窠石疏林。枝上嫩叶初露,春意浓郁。远方烟霭出没,隐约可见。画中怪石用山斧劈皴,老树用严谨的双钩填墨法,树叶用淡褐色点染。全图用笔瘦硬劲峭,构图简括,画风学马远而又有自己的创新,为马麟山水画佳作。         

南宋画家马麟作品

        春山乔松图  南宋 马麟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南宋画家马麟作品

         坐看云起    南宋 马麟

画面上一士者置仗斜卧于临水岸边,仰望远处山间弥漫云起。此画原为扇面,扇的另一面是题着两句王维的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诗书画的结合是中国古文化的一大特色,据说最初始于唐朝。       

宋代 山水画欣赏(二) - 林中鸟 - 林中鸟的博客 欢迎朋友光临

         夕阳秋色图  南宋 马麟 立轴绢本 水墨淡设色  纵51.3厘米横26.6厘米日本根津美术馆藏

这幅作品是其代表作。画面着墨不多,且集中于下部,作者着意于秋色夕阳。远山衔日,山石树木笼罩在一片紫色云雾之中;近景水面上,四只燕子正低飞嬉戏。整个画面虽用笔不多,但意趣横溢。画幅上部题“山含秋色近,燕渡夕阳迟。赐公主”,为宋理宗所书。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秉烛夜游图   马麟

  朦胧的幽雾,伴随着鹅黄的月光,轻轻地降临人间。黝黑的短亭、长廊前,一朵朵犹如淡抹着胭脂、醉卧在绿沙中的海棠花们,深深地吸引着屋内主人的目光。他唤来了仆人,点起了蜡烛;在烛光映衬下,他满足地倚坐于亭内,望着这万重绰约如仙的红颜,看得都痴了。
  宋人爱花成痴的傻劲儿,是令人称奇,也令人称羡的。其中,又以素有“花中神仙”之称的海棠,最令宋人钟情、痴狂。海棠激发了宋人赏花的热情,不仅不分 晴雨,也不分昼夜。古人燃烛夜赏芳华,或为牡丹,或为梅花;但能令宋人“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的,却独独只有-海棠。
  这幅作品幽雅而又富诗情。高突的短亭与低回的长廊,呈现了宋人园林建筑的典雅;庭园里辽绕的香雾,若隐若现的海棠,既破除了建筑的沉厚单调,也引人萌 生置身仙境的遐想。画家马麟(活动于1195-1264),对于人物、花鸟、山水情态,有着敏锐的观察与刻划的能力,是南宋了不起的宫庭画家。这幅“秉烛 夜游图”上有其名款,堪称是他的存世名作了。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岩关古寺  贾师古

  白日将尽,夕辉犹存,两名瘦骨嶙峋、犹如蝼蚁般的僧侣,背着经担,风尘仆仆地赶着路。前方山岩耸峙,山径蜿蜒而上,在旗幡飘扬、青松遮荫处,有一座古寺,应该就是僧侣俩今晚歇脚的地方了。山径尽头,可见城关一隅;其后尚有远山隐隐,彷佛预示了旅途的迢遥。
  山水画的发展,到了南宋,无论是在构图意念或是笔墨技法上,已渐由力图精准地写实,转而追求飘渺、迷蒙的诗境。在“岩关古寺”这类南宋所盛行的小景山 水里,就清楚反映了这微妙的转变。例如画中葱郁的山岩林木与城关古寺,系以浓墨、短劲的用笔点簇而成,井然的次序中,仍明显带着些许写实的意味。但就在画 家将这片自然山林退移于画幅一角,并将余留下的空间还诸无际的天地后,美感、诗情也就产生了。所谓“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正是如此!
  贾师古(活动于1131-1162)是南宋高宗时的画院画家。画史记载他善画人物,并未提及他也善画山水。这幅“岩关古寺”不仅是他仅存的山水作品,在南宋小品中,也是幅杰出的代表佳作。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松磴精庐  阎次平

  石矶满布的江畔山岩,长松横斜,密竹丛生。一座典雅的精舍(或书院),紧密地镶嵌在这青山绿水之间。小径由岸边蜿蜒而上,岬角处两张圆石小凳闲置于松下,风景优美而宁静。
  自古以来,无论是高僧还是文人、隐士,大多喜欢以山林作为他们修行、习业、陶冶性灵的地方。这是因为在山居的岁月里,人们不仅可以远离尘世的纷扰,又 可以在山林湖泽间,过着恬适自在的生活。这幅描绘着古代禅林精舍(或书院)的“松磴精庐”里,或许是清晨的缘故,因此未见任何人影。但错落有致的屋宇、羊 肠的小径,紧密随着地形顺势围筑、游转,彷佛已成为山林的一部份。游息其间,可令人充份地享受浸润于自然山林的乐趣。
  这幅“松磴精庐”的作者阎次平(活动于1119-1162),是南宋孝宗时优异的画院画师。他出身绘画世家,以善画牧牛最为令人称许,也善画山水与人 物,这幅“松磴精庐”图便是他难得的存世山水画作。画中笔法精细秀润,对林木、屋宇描绘均甚为仔细,而虚实的强列对比,也益加使得画面清旷得宜,是幅精谨 的南宋画院作品。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月夜看潮  李嵩

  所谓“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钱塘江因为有着奇特卓绝的江潮景观,千百年来,每到中秋,总吸引无数游客争睹此一奇景。这样的观潮风气在宋代已相当盛行,尤其在夜晚,皓月当空,江潮那排山倒海、有若万马奔腾的气势,总令观者屏息难忘。
  李嵩(活动于1190-1264)的这幅“月夜看潮”图,所画即南宋时临安(今浙江杭州)中秋夜观海潮的情形。高悬的明月下,浪潮卷涌成一直线地奔驰 而来;江畔华美的平台阁楼上,隐约可见有人穿梭、呼指着。整个画面没有拥塞的车水马龙、也没有激情喧闹的人海,取而代之的是远山江帆、月影银涛,一幕祥和 而又没有纷扰的景致。
  李嵩任职于南宋画院,以善画花鸟、山水楼阁、农村生活等见重于当时。这幅“月夜看潮”图中,李嵩以极为细腻的情感与笔触,描绘了精妙的楼阁与粼粼江涛,也写出了苏轼“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的诗情,是一幅情景精致的杰作。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江山万里图  赵芾 

  (公元12世纪)〔南宋〕芾亦作黻,京口(今江苏镇 江市)人,生卒年不详。工画人物、山水、窠石,南宋绍兴(1131-1162)中居镇江之北固,尝画金、焦两山,江掀波浪,烟峦飘渺,笔墨遒劲,纵横挥 洒,气韵生动。明张丑谓其:“署名多不著姓,后人往往误称米芾。”传世作品有《江山万里图》卷,纸本,墨笔,纵45.1cm,横992.5cm,着重描写 江山壮丽景色,气势雄伟,笔法学李唐而略纵逸,但仍未脱南宋院体画之痕迹。卷末款署“赵黻作”三字,钤“黻”朱文印,画面有明代钱惟善、张宁、陆树声等诗 跋。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秋溪待渡图

  清朗的空气里,传来欸乃的摇橹声与达达的足蹄声:坡 岸上两名荷担的村夫在巨松下静待划驶而来的渡舟;另有主仆一行五人,正悠闲地在长桥上骑驴(或骡)漫行。长桥尽处,座落着一座溪涧环绕的华美庄院。氤氲的 烟岚,将庄院、峦石、林木、长桥、溪涧巧妙地融为一体,交织出一幕安闲适意的景致。
  这幅“秋溪待渡”,以浸浴在水光林野之中的庄院风光为主景,中间穿插着载人渡水的船夫、待渡的村夫、以及桥上骑行的士人(或官员)等不同生活的情态。 画幅中央的一叶扁舟及船夫,则点明了画家欲以“待渡”为主题的用心。然由画中枝叶茂密的林木,以及部份林木上的叶子尚明显留有淡绿墨痕来看,写的实为春景 而非秋景。
  在这幅“秋溪待渡”图中,人物、屋宇均描绘得细腻精微,含蓄、蕴藉的笔墨设色,与许多北宋与南、北宋之交的山水画大师,如关仝、郭熙、李唐等近似,因此,推测这幅山水小品佳作应是一件北宋末的画迹。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远水扬帆

  青山数抹,远浮天际。烟波浩渺的江面上,一阵劲风,将江边突岩上树叶茂密的大树吹弯了身子,也将江上三艘客船直往江心推去。江畔一位白衣隐士,带着琴童,正打算漫步到岩边林荫下的茅亭里。明朗的景境,流露着几分闲适、畅快的朝气。
  宋朝偏安江南,江南水乡的杏花春雨,便逐渐取代华北的千岩万壑,成为画家描绘的主要对象。反映在作品里,除了云烟弥漫外,最大的特色,便是“水”的增加。在这幅“远水扬帆”里,我们可以看出吸引隐士策杖前来的,除了远山帆影外,也正是这一片映照山、天之影的江水。
  “远水扬帆”图上没留下名款,画中紧密的画叶画水的方法,和画石头的小斧劈皴法,都与南北宋之交李唐的名作“江山小景”相似。而左实右虚的半边构图, 也是南宋常见的布局方式。隐士主仆俩身上寥寥廓廓的几根线条,也属南宋点景人物惯见的作风。这幅作品是一幅南宋表现江南水乡之美的典型佳作。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柳塘钓隐

  新荷点点、绿意盈盈的山池上,一道长堤、小桥,逶迤地通往这处池畔幽居。屋宅周围,掩映着如绿瀑般的垂柳。山池的这一头,大、小水鸭儿们在水阁前悠游、鹭鸶在芦苇间穿梭;山池的另一头,则见幽居的主人,正倚着扁舟、伴着美酒,在烟波中留连。
  自北宋起,山水画的面目,除了描绘北方严峻、荒漠的崇山峻岭之外,也渐渐将花鸟融入山水,发展出表现溪塘汀渚虚旷之美的小景。这些作品由于笔风清丽, 画幅较小,充满诗意,后来也成为南宋山水画中重要的表现形式。这幅“柳塘钓隐”以广角取景,处处充满生机,画面明净而开阔,展现了宋代小景山水的特色。游 息其间鸭凫及鹭鸶,不仅为山池增添几分野趣,更表明了画中主人翁远离尘俗、隐遁江湖的心意。
  “柳塘钓隐”没有名款。全幅设色轻柔,在描绘点景人物、游禽水鸟、与柳树荷叶等的细腻严谨笔触中,仍保有朴质的写实之美。这与南宋常见的较为圆熟、硬劲、多转折、波磔的笔触稍有不同,推测这应为一幅南宋前期,以花鸟作为点景的山水佳作。
             

[转载]宋代山水画欣赏

  柳塘呼犊

  清澈的小溪旁,杨柳垂荫、青草茂密。一阵风来,将柳絮吹得犹如满天纷飞的绿雪。树下一名驼了背脊、衣衫褴履的老牧人,正瞇着眼、掩面伫着木杖打盹。牛喝足了水,迎着风,使尽全力,“哞-哞-”地叫着:像是要提醒老牧人,也像在呼唤顽皮、跑远的小牛:该回家啰!
  如诗般的江南风光、如歌般的田园生活,不只令现今的都会人心生向往,也是许多的在朝为官的宋代士大夫们,对于“故乡”最美好的记忆。当他们告老还乡 时,最大的心愿之一,莫过于徜佯在这片青草地上,伴随着自在悠闲的牛儿,作一名安闲平凡的牧人。正如一位北宋诗人所说的:“人生愿望无数,能达成的又有多 少呢?我想,若能拥有百亩良田以及一只牛的陪伴,也就心满意足了吧!”
  宋代偏安江南后,出现了许多像这样以江南为背景的牧牛图,也有不少兼善画此一题材的名家,例如:李唐、李迪、阎次平等。画牛在中国由来已久,但是唯有 南宋画家最能兼融情景,写尽人、牛的情态。清澈的小溪旁,杨柳垂荫、青草茂密。一阵风来,将柳絮吹得犹如满天纷飞的绿雪。树下一名驼了背脊、衣衫褴履的老 牧人,正瞇着眼、掩面伫着木杖打盹。牛喝足了水,迎着风,使尽全力,“哞-哞-”地叫着:像是要提醒老牧人,也像在呼唤顽皮、跑远的小牛:该回家啰!
  如诗般的江南风光、如歌般的田园生活,不只令现今的都会人心生向往,也是许多的在朝为官的宋代士大夫们,对于“故乡”最美好的记忆。当他们告老还乡 时,最大的心愿之一,莫过于徜佯在这片青草地上,伴随着自在悠闲的牛儿,作一名安闲平凡的牧人。正如一位北宋诗人所说的:“人生愿望无数,能达成的又有多 少呢?我想,若能拥有百亩良田以及一只牛的陪伴,也就心满意足了吧!”
  宋代偏安江南后,出现了许多像这样以江南为背景的牧牛图,也有不少兼善画此一题材的名家,例如:李唐、李迪、阎次平等。画牛在中国由来已久,但是唯有 南宋画家最能兼融情景,写尽人、牛的情态。这幅“柳塘呼犊”图,画家以极细腻而又充满变化的笔触,写出这幕风与柳树、老牧人与牛之间的对话,是南宋牧牛图 中绝妙的佳作。这幅“柳塘呼犊”图,画家以极细腻而又充满变化的笔触,写出这幕风与柳树、老牧人与牛之间的对话,是南宋牧牛图中绝妙的佳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