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石基础】中国古代玉文化(三)

 秦岭之尖 2016-03-16

你懂玉吗?你爱玉就应该先懂得它,玉的背后有着五千年中国的文明史,有着七千年中华民族的玉文化史------




       玉猪龙是“红山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玉器,而抽象而生动的C型玉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之作,被誉为“天下第一龙”。



红山文化中出土的玉龙,是中国目前出土年代最早、体积最大的龙型玉器

 

            学者的目光开始聚集在那件玉猪龙身上。
 
           玉猪龙的名称源于这种玉器独特的造型,它由一个猪的头部和一条蛇的身子组合而成,肥厚的双耳高高耸起,在头部形成两个三角形,双眼圆睁,宽大的眼眶将双眼连成一个整体,嘴巴微微张开,嘴唇向外突起。
 
           猪首后面的身子弯曲成圆形,恰如一条蛇的身躯。
 
           让人不解的是,古人为什么要将玉器琢制成这样一个奇特的形状呢?
 
           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张广文认为,在远古时期,这种对动物的崇拜是很多的,而且这种动物崇拜本身可能就是一种图腾,就是氏族的一种代表,这种动物往往是被神话的,我们看到“红山文化”玉器里的这些动物,也是被神话了的。
 
           在“红山文化”墓葬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随葬的猪的骨头,这也正印证了红山先民对猪的图腾崇拜。
 
           出于对猪的崇拜,将玉器制作成猪的形象,这样的解释似乎顺理成章,但是,为什么猪首后面的身子却又做成蛇身的形状呢?
 
           专家推测,玉猪龙的形象很可能就是后世所塑造的龙的雏形,2000年后的商代,玉龙的形象更为丰富,但其中圆形玉龙的造型明显能看到玉猪龙的影子。或许,古老中国对龙的崇拜正是源于遥远的“红山文化”。
 
           而在“红山文化”中,还发现了中国目前出土年代最早、体积最大的龙型玉器,它高26厘米,身体卷曲,犹如字母C的形状,因此又称它为C型玉龙。
 
           玉龙使用一块完整的玉料圆雕而成的,卷曲的身体刚劲有力,而高高飘举的鬃毛则给人一种强烈的动感。
 
           古人在给玉龙钻孔时,极好地把握住了它的重心平衡,专家做过实验,用绳子悬挂玉龙,它的头尾恰好处在一个水平面上。
 
           和C型玉龙一样,每件玉猪龙的背部也都有一个穿孔,出土时,它们大多摆放在死者的胸前。而最让人惊奇的是,在红山文化近一万平方公里的遗址区内,出土的所有玉猪龙,无论从整体的造型到细部的处理,都惊人的一致,这说明在当年的氏族部落内,人们对玉猪龙的制作有着严格的规定。



    古代画作上描绘出玉工制玉的情景


            北京玉学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明认为,他可能专门有一个制玉部落,在专门造这种神玉,根据当时人们能达到社会思维的最佳状态,来进行加工制作,最后被流通到或者交换到部落里去。
 
           那么,这些有着严格制作规范的玉猪龙,它的主人是谁呢?它们仅仅是供主人赏玩的装饰品吗?
 
           当考古学家综合考察了“红山文化”出土的所有玉器后,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几乎在所有的玉器上,都有不同形制的穿孔,这是为什么呢? 



(完)

图/文:网络

编辑:石友小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