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magasa 1999年之前与之后的年度票房冠军,在类型和题材上确实差异明显。笼统地说这些是幻想类,但其实还可以细分成几种情况,它们的流行各有各的原因,这样或许看得更清楚些:一类是科幻,如《星球大战》系列和《阿凡达》;一类是奇幻,如《加勒比海盗》系列和《哈利·波特》系列;一类是3D动画,由皮克斯和梦工厂动画主宰;最后一类,就是漫画改编的超级英雄了。 1 考虑大的时代背景,冷战结束,全球化进程迅猛,这给流行文化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电影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或者说下游结果。一些现象值得注意,青少年流行文化的消费主力军越来越低龄化、女性化,游戏、动漫的常年熏陶在青少年中塑造了一批特定的口味,流行文学的类型和题材在悄悄改变,比如在九十年代之前,历史、军事、政治、间谍、冒险类在畅销书中常常占据显著位置,反映到电影里就是《壮志凌云》《拯救大兵瑞恩》这些影片都可以拿到年度票房冠军,但放到今天就很难了。近十多年欧美最流行的小说是什么呢?《哈利·波特》《冰与火之歌》《暮光》之类,可见幻想小说已经从过去的小众类型升格为主流类型,好莱坞电影发生的相应变化实际上和这个文化大背景是同步的。 2 如果细分一下科幻和奇幻的话,似乎可以发现,奇幻正在悄悄接过科幻的旗帜,成为更受人关注的类型。科幻电影曾经是最早的一批「大片」,从《2001漫游太空》算起,到《星球大战》《第三类接触》,还有《E.T.》,如果把《侏罗纪公园》也算到里面,就会发现科幻大片实际上主宰了好莱坞票房榜二三十年,诚然近年也有《阿凡达》,但我觉得这更像一个孤例,目前是奇幻类影视变得更加主流和更受欢迎,特别是在青少年观众中。 3 动画片,或者更广义地说,老少咸宜的家庭片,一直是票房冠军的热门竞争者,早几年有《小鬼当家》《美女与野兽》《阿拉丁》《狮子王》《玩具总动员》,那么《史莱克》和《玩具总动员》续集是这种趋势顺理成章的延续,并不奇怪。 4 超级英雄类型的崛起值得一说。当前这波超级英雄电影的起点是二十世纪福斯重启《X战警》,但真正让人意识到其商业潜力的是《蜘蛛侠》系列,然后才出现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及现在热火朝天的漫威大家族轮番登场,其间几部零星的超人电影倒显得逊色了。我个人觉得这一类型的流行有很突出的人为谋划痕迹,如果缺少那几个关键人物在关键时间点上的关键决策,也许今天并不会流行超级英雄电影。 5 其实比票房冠军「幻想化」更突出的一个趋势是「系列化」,也就是franchise化。还是看这个表好了,最近十几年的冠军,除了极个别的例外,其余都是某个系列的续集或首集。续集古来就有,但这么密集地攻占票房榜,以前确实不常见。这种片厂内部制片策略导致的资源倾斜,容易使某个本来只若隐若现的趋势更加明朗化。比方说,一部奇幻片成为某个片厂力推的拳头项目,票房表现不错,那么它的续集必然仍是拳头项目,这种循环加强的效应也使得好莱坞长时间地陷在某几个系列或者说类型中不出来。至于「系列化」为什么这些年这么突出,可能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
|
来自: 真友书屋 > 《影视 戏剧 综艺 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