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于网上查阅资料时,发现一文,一网友问腿老是抽筋很疼怎么办,大家常说的腿抽筋就是缺钙,为什么很多网友反馈不论是补钙,还是晒太阳之后还是抽,中医有没有好办法?有网友回复说试试传说中的去杖汤:“芍药甘草汤”。 按伤寒论里的原方剂量“芍药甘草汤”里就两味药,白芍和甘草各4两,按贫号之前发布的剂量转换图(可关注微信公众号“仰望岐黄”,查阅2016-3-8日一文),算算这两个药要各差不多60克:白芍60克,甘草60克。 猛的一听似乎药量挺大,是不是一定要用到这么大量一剂搞定还是剂量降低,多服个几次,可能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贫号今天主要是想到这个方子,延伸出一些话题和问题,码码字和大家探讨一下。 先来看看单药的作用 芍药(这里是指白芍,而非赤芍): 白芍性味归经: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白芍功效: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白芍主治:用于月经不调,崩漏,虚汗,脘腹急痛,胁肋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甘草: 甘草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脾、肺、胃经。 甘草功效: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 甘草主治:用于脾胃虚弱,气短乏力,心悸怔忡,咳嗽痰少,热毒疮疡,药食中毒,脘腹急痛,四肢挛痛。 为什么芍药甘草汤能治疗抽筋呢,贫号查阅了下资料,抽筋,尤其腿抽筋,主要是小腿部位的肌肉和筋的共同作用,导致腿部痉挛不舒,各种不爽就来了,贫号印象里抽筋的次数极少,但是读书运动的时候经常看到有同学打着打着篮球就一下子憋在那起不来了,尤其是一些老病号,大家都知道这小子又抽筋了,看那憋住的感觉,一定疼的很厉害。 从贫号个人经验上看,芍药主要入肝经,用医家文绉绉的话来说呢,主要作用是敛阴柔肝,别小看这四个字,贫号初学中医看到这几个字时,根本不了解这到底啥意思?怎么个敛阴?怎么个柔肝?敛哪里的阴到哪里?怎么揉这个小心肝?一堆问号。 时至今日,贫号不敢说完全理解白芍的作用,但在实际体验中,感悟到白芍的作用主要就是收身体静脉血回肝脏!血就是阴,回收就是敛,肝阴不足,肝气/阳就容易亢盛,就有一系列问题,比如脾气暴躁、血虚阳亢等,把血收回来敛阴了,阴足了,自然就能制约肝气/阳的过渡升发,就是柔肝了,肝就不像表现出病态那样刚强了。 而同时,肝主筋,肝阴不足,筋脉自然失养,所以配合肌肉发生痉挛抽筋,就自然容易理解了,毛病表现在四肢,本质是在脏腑,白芍大剂量的回收肝血肝阴,自然就让筋脉这条线得到濡养,病症就缓解或者消失了。 其次,里面还有一味并重的甘草,量也很大,一般用药甘草都是个最佳配角,往往少不了它,但用量普遍不大,3克、5克、10克的居多,这里为什么要用到和白芍一样的量呢? 以前贫号对甘草的药气作用一直不太理解,为什么大部分汤药都要配上甘草? 说起来是入脾胃,保护脾胃的,可具体作用如何体现的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贫号分析,甘草的药气主要是缓和保护脾胃之气,作用体现在,药气往往都带一定偏性,而且都需要脾胃吸收运化才能作用,如果药气特别猛烈,伤到脾胃后天之本是不是得不偿失了?这时候来个甘草,让脾胃之气运转的时候,更加缓和、更加厚道,甘草仿佛就是个加了一个保护神,深入融合在脾胃之气了,让气运转、循行的更加安全、稳定,由此而护住脾胃之气,防止被药气所伤,这就是甘草在脾胃经的作用,也是为什么大部分汤药都需要加个甘草的作用。 明白了这个甘草的作用,就可以理解,肝阴不足,肝气亢盛,就很容易肝木克脾土,也就是肝克脾,所以中医治病时有句话贫号一直记得,就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调理肝的药里往往多一些白术、甘草等护卫脾气的药材,作用就在于防止木克土过甚。 这里大剂量的甘草,可能还有个作用,抽经往往是肌肉的作用也跑不掉,脾主肌肉,所以脾的问题也一定存在,至于这个问题是因为肝木的克制、还是脾本身的虚弱不足导致的肌肉痉挛,贫号认为可能两者都具备,所以大剂量的甘草一是防卫肝木克脾伤脾气,二也是补助加强脾气的力量,恢复肌肉的正常,消除抽筋的毛病。 罗嗦到这里,之前也一直看到白芍还有止疼的作用,贫号一直不太理解,疼一般主寒主收引,为什么一个敛阴的白芍能止疼呢? 贫号尚未实际体验过白芍止疼的作用,猜测应该也是缓和肝气、缓和肝木克脾的作用,肝气亢盛,可能肝经胆经走的两肋就容易疼,肝克脾,脾经所走的肚子腹部就容易疼,所以白芍两个问题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概就具备了缓急止疼的作用吧。想了解肝、胆、脾、胃经络的具体循行,请关注贫号微信公众号“仰望岐黄”,在公众号内回复数字“2”或“3”,即可自动推送经络+穴位图,这里限于篇幅就不贴了。 上面这些话,大部分医生是不会说的,贫号只能靠自己用药自己感悟,写的不一定对,但都是贫号自己平时用药、读书的体验和理解,如您认为不对,欢迎留言探讨。另外提一句,木瓜似乎也入肝、脾经,舒筋活络、具备解筋脉拘挛的作用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