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商王太甲不适合执政 【原文】王惟庸罔念闻。伊尹乃言曰:“先王昧1爽2丕显3,坐以待旦4。旁5求俊6彦7,启8迪9后人,无越10厥命以自覆。慎乃俭德,惟怀永图。若虞11机12张,往省13括14于度则释15。钦16厥止17,乃率18祖攸行,惟朕以怿19,万世有辞。” 【译文】商王太甲按自己的需要置若罔闻。伊尹就说:“先王在天未明时就想着天明,而且坐等天亮。他广泛寻求才智超群的俊才,来启发开导后人,没有丧失先辈之命而自取灭亡。你要谨慎行为于节俭的规律,思考长久之计。就象猎人射箭一样要拉开弓弩,注射箭尾的适度才能放箭。我对你的恭敬到此为止,你要遵循祖先规矩而行事,我将感到高兴,万世后也会对你称赞有加。” 【说明】由于太甲对伊尹所说的话置若罔闻,伊尹不得已又举出成汤王的例子。并警告了汤王太甲,准备放逐太甲。按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让太甲下岗学习,因为他不适合执政,学得好继续上岗,学得不好,就另立新君。 —————————————————— 【注释】1.昧:(mèi妹)《书·牧誓》:“时甲子昧爽。”《管子·幼官》:“旗物尚白,兵尚剑,刑则绍昧断绝。”《老子·十四章》:“其上不皦,其下不昧。”《荀子·哀公》:“君昧爽而栉冠,平明而听朝。”《淮南子·原道》:“神非其所宜而行之则昧。”《战国策·赵策》:“愚者昧于成事。”《广雅·释诂四》:“昧,冥也。”这里用为昏暗之意。 2.爽:(shuǎng塽)《书·牧誓》:“时甲子昧爽。”《书·大诰》:“爽邦由哲。”《左传·昭公三年》:“二惠竞爽犹可。”《荀子·哀公》:“君昧爽而栉冠。”《说文》:“爽,明也。”这里用为明亮之意。 3.显:(xiǎn险)《易·比·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诗·大雅·抑》:“无曰不显,莫予云觏。”《尔雅·释诂下》:“显,见也。”郝懿行义疏:“显、昭,上文并云光也,光与见义相成。显者,古文作■,从日中视丝,是有光明著见之意。”《国语·吴语》:“寡君勾践使下臣郢,不敢显然布币行礼。”这里用为“公开显露”之意。 4.旦:(dàn淡)《书·大禹谟》:“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率百官若帝之初。”《诗·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左传·成公十六年》:“旦而战,见星未已。”《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这里用为夜刚尽日初出天亮之时之意。 5.旁:(páng庞)《管子·宙合》:“故不官于物,而旁通于道。”《庄子·逍遥游》:“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荀子·性恶》:“杂能旁魄而无用。”《说文》:“旁,溥也。”《广雅》:“旁,广也。”这里用为广泛之意。 6.俊:(jùn菌)《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鹖冠子·能天》:“德万人者谓之俊。”《礼记·月令》:“赞杰俊。”《说文》:“俊,材千人也。”《春秋繁露·爵国》:“十人者曰豪,百人者曰杰,千人者曰俊,万人者曰英。”这里用为才智超群的人之意。 7.彦:(yàn厌)《书·秦誓》:“人之彦圣,其心好之。”《诗·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尔雅》:“美士为彦。”《礼记·大学》:“人之彦圣。”《说文》:“彦,美士有彣也。”这里用为形容才智出众,贤才、俊才之意。 8.启:(qǐ企)《书·咸有一德》:“启迪有命,眷求一德。”《左传·定公四年》:“皆啟以商政。”《论语·述而》:“不愤不啟,不悱不发。”《孟子·滕文公下》:“佑啟我后人。”《礼记·祭统》:“啟古献公。”《说文》:“啟,教也。从攴,启声。”这里用为启发、教育之意。 9.迪:(dí敌)《书·益稷》:“迪朕德,时乃功,惟叙。”《书·洛诰》:“四方迪乱未定,于宗礼亦未克敉。”《说文》:“迪,道也。”这里用为开导之意。 10.越:(yuè岳)《书·盘庚中》:“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左传·昭公二十年》:“亡人不佞,失守社稷,越在草莽。”这里用为失坠、坠落之意。 11.虞:(yu鱼)守园林的官吏。《书·舜典》:“愈,咨!益,汝作朕虞。”《孟子·滕文公下》:“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 12.机:(jī基)弓弩上的发射机关。《国语·周语》:“耳目,心之枢机也。”《战国策·宋策》:“公输班为楚设机。”《说文》:“主发谓之機。”《后汉书·张衡传》:“施关发机。” 13.省:(xǐng醒)《书·洪范》:“王省惟岁。”《诗·大雅·皇矣》:“帝省其山,柞棫斯拔。”《管子·小匡》:“乃召而与之坐,省相其质。”《尔雅·释诂下》:“省,察也。”邢昺疏:“省谓视察。”《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荀子·王制》:“省农功。”《礼记·乐记》:“省其文采。”《说文·眉部》:“省,视也。”这里用为观看、观察、审视之意。 14.括:(kuò阔)《孔子家语·子路初见》:“括而羽之,镞而砺之。”这里用为箭的末端之意。 15.释:(shì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谷梁传·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仪礼》:“主人释服。”《仪礼·大射仪》:“释获。”《说文》:“释,解也。从采,取其分别物也。睪声。”这里用为发、射出之意。 16.钦:(qīn亲)《书·尧典》:“钦明文思安安。”《书·益稷》:“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书·盘庚》:“钦念以忱。”《尔雅》:“钦,敬也。”《礼记·内则》:“钦有帅。”这里用为敬佩、恭敬之意。 17.止:(zhǐ纸)《书·益稷》:“安汝止,惟幾惟康。”《管子·心术下》:“能止乎?能已乎?能毋问于人而自得之于己乎?”《列子·汤问》:“笑而止之。”《吕氏春秋·下贤》:“亦可以止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止臣。”这里用为停止、中断之意。 18.率:(shuài帅)《书·伊训》:“于其子孙弗率,皇天降灾。”《诗·小雅·何草不黄》:“匪兕匪虎,率彼旷野。”《诗·大雅·假乐》:“率由旧章。”《左传·哀公十六年》:“周仁之谓信,率义之谓勇。”《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荀子·哀公》:“虽不能尽道术,必有率也。”这里用为遵循之意。 19.怿:(yi义)《书·康诰》:“惟文王之敬忌,……则予一人以怿。”《诗·邶风·静女》:“说怿女美。”《诗·小雅·节南山》:“既夷既怿,如相酬矣。”《诗·大雅·板》:“辞之怿矣。”《礼记·文王世子》:“是故其成也怿。”《广韵》:“怿,悦也,乐也。”这里用为高兴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