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最后一战在中国开打 交战双方竟是他们

 乡村读者 2016-03-16

  1945年8月9日,在中国军民的协助下,苏联红军对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动决定性一击。甚至在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后,仍有残余日军在多个要塞中负隅顽抗。直到8月30日,牡丹江附近东宁要塞的枪声才彻底停息下来,宣告二战最后一役的结束。

  1945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承诺,苏联将在纳粹德国投降三个月后向日本宣战。此前苏联和日本出于各自的战略需要,依靠1941年签署的《苏日中立条约》保持“冷和平”,但双方都清楚,一旦战略形势有变,这份条约就不具有约束力。



米尔网 www.miercn.com

  1945年4月5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召见日本驻苏大使佐藤尚武,宣布苏联单方面废止《苏日中立条约》。这其实是苏联即将开战的危险信号,但日本高层认为该条约的废止似乎有深层含义:“如果日本提出一个更具吸引力的新条约,苏联就有可能取代纳粹德国成为日本的强大盟友”。于是日本提出以实质利益来换取苏联调停战争的方案。6月7日,苏联驻日大使马利克向莫斯科汇报:“作为对苏联与日本续订新协定的条件,日本愿意向我国归还在1905年俄日战争期间占领的南萨哈林岛,甚至可向我移交整个千岛群岛。”

  斯大林获悉日本政府的用心后,决定用“外交太极”为向远东调派兵力争取时间。这种做法收到奇效,甚至到了7月26日,中美英发布《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苏联也宣布赞同公告精神之际,日本政府仍然希望苏联能帮助“降低投降条件”。 米尔网 www.miercn.com

  以对日交涉为掩护,苏联红军“神不知鬼不觉”地完成了远东战役的准备。当时,苏军在远东只有不到40个师的兵力,这些部队沿着1400多公里的边境线分散部署,而且装备陈旧。为此,从1945年5月至7月,约有13.6万节车皮满载人员和物资开赴远东。同时,远东部队各坦克旅的第1坦克营全都换装新式T-34中型坦克,战役突击力量得到显着增强。1945年8月,所有战争准备都已完成。

  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次日凌晨,百万苏军的滚滚铁流冲向日军阵地。苏军战士冲入前线日军哨所时,日军士兵大多还没从睡梦中清醒过来,有些人甚至以为“日军的增援部队来了”。全线进攻不到一小时,苏军就占领日军前沿地区的所有哨所。

  苏军随后继续推进并扩大战果,由于苏军摩托化纵队的快速穿插,丧失纵深防御地带的日军一路溃败,士气低落。由于日本此前抽调部分关东军精锐支援太平洋战场,苏军发动攻击时,驻守东宁要塞群的日军缺口较大。尽管如此,苏日仍展开惨烈的拉锯战。突破东宁要塞区后,苏军主力迅速向纵深穿插。直到8月17日,苏军开始从各个方向突入牡丹江南城,经过数小时的殊死战斗,牡丹江获得解放,日本关东军最具战斗力的部队也宣告覆灭。

  但牡丹江的解放,并不意味着附近的东宁停止抵抗。东宁要塞群被攻破后,残余日军大部向吉林溃退,但仍有一小部分留在外围的勋山、胜洪山等要塞里凭险死守。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后,东宁要塞残余日军因通讯问题并未得到通知,还在负隅顽抗,苏联的劝降则被当作是“诡计”。由于要塞的坚固工事让日军躲过了苏军猛烈的炮火,两军士兵甚至在阵地上展开肉搏战,从山坡上的单人掩体到山顶的战壕,到处都堆满尸体。这种僵局一直持续到8月26日,苏军下令被俘的关东军中佐河野贞夫前往胜洪山要塞,向日军传达了天皇的投降诏书,日军才完全放弃抵抗。同时苏军也在附近清缴漏网日军军事人员的行动,8月30日,东宁地区的残敌全部肃清。至此,二战最终画上了句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