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市上等待照相的青年(拍摄于1986年) 无论是缅怀青春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还是讲述成熟选择故事的《匆匆那年》,抑或是告诉我们应该懂得珍惜的《夏洛特烦恼》,独属于80后的青春电影总能成功地霸占各大影院的荧屏,热度不减,他们都生动真实地还原与再现了那段充满热情、单纯又痴痴的青葱岁月,片中人物特定的造型设计展现的不仅是20世纪80年代独有的“时尚”,更体味出的是人们的百味生活。 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流行与时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的“时尚”正处于改革开放起步阶段中,它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不仅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俗时尚”,也效仿着西方的“流行时尚”,而且还夹杂着国内与国外、传统与现代的气息。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日常生活深受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变革的影响,吃、穿、住、行,也纷纷凝聚了时代特色,同时也面临着更为流行的挑战。如今,历史的车轮早已走入21世纪的大门,但回顾整个20世纪80年代走过的历程,或疯狂,或俗气,或夸张,或被唾弃,不管你喜不喜欢,那个年代独特的时尚气息都如一夜春风来,红了姑娘的脸,绿了身上的装。仔细想来,也是一段美好的时光。 在人们心中,巴黎可能是时髦的代名词(拍摄于1986年) 20世纪80年代,电影《庐山恋》的上映,掀起了一股时尚风,女演员张瑜扮演的归国华侨造型时尚新颖,成为当时年轻女孩子争相模仿的对象,一时间中国的大街小巷,泡泡袖短袖衫、高腰喇叭裤、白色收腰连衣裙、杏色高跟凉鞋、灰色贝雷帽、黑色小手包……成为那个时代的经典记忆。而我国首次引进1977年的美国大型科幻系列片《大西洋底来的人》则在全国掀起一股麦克·哈里斯旋风。与该片万人空巷的收视效果相随而来的是那一时期蛤蟆镜的盛行,戴的人须保留左镜的白圆商标,以示时髦,并影响了后来很多太阳镜的设计,几乎成为整个20世纪80年代中国青年的时尚坐标。除了戴蛤蟆镜,片中人物穿牛仔喇叭裤的形象,也刮起一股时尚旋风。如今,曾在电影中看到的经典画面和流行装扮也纷纷铺满整个20世纪80年代的路边,将路边作为时尚的晴雨表最恰当不过了。 时髦商品,流行样式,都最早在路边的商店里展示与售卖。喇叭裤、蛤蟆镜,到以后流行的蝴蝶衫和鸡腿裤等都挂满这些商店,引得行人到店中试穿购买。家用电器也从无到有,燕舞牌收录机、琴岛-利勃海尔电冰箱和威力牌洗衣机等高档家电陆续在当地的人民商场和钟楼大厦露面,有些万元户开始骑着进口的铃木摩托车在解放路呼啸而过,在百货大楼楼前哈哈镜的映衬下,引得过路行人惊诧的喊叫,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 骑着轻骑摩托是青年的时髦做派(拍摄于1989年) 路边那些理发店,一夜之间变成了发廊。作为繁华与时尚的大都市象征的“巴黎”不但出现在路边的时尚海报上,更建起了“时髦”的巴黎发廊,进入发廊的时尚女子涂上染发剂,带着通电的帽罩加热,就像变戏法一样,摇身一变成了只能在画报和电影里看到的卷发女郎,这些卷发女郎们作为一个新兴群体在路边与行人羞答答地见面了。还有一些更为时尚的女人,溜到发廊里,偷偷地烫个“鸡窝头”,引得路人驻足观看。不时地,这些女郎们还会到全城最大的国营照相馆,花2元钱拍下一组120黑白照片,以作留念。 在人们的记忆中,20世纪80年代的道路旁繁华、辉煌,周边市场、店铺林立,可谓是一步一店。每逢节假日,小城的宣传队人员都会精心彩排,为人们呈现精彩纷呈的歌舞。这里不仅有吸引青年人眼球的东方红广场的歌舞,有全城最早的卡拉OK 厅,更有演出之后给热情观众签名的明星……如今,这些辉煌一时的店铺已不复存在,当时的车水马龙也只能在人们的记忆中探寻,但属于整个20世纪80年代的时尚气息却如倒带一般重现于人们的记忆中。 提示:以上为文章内容节选,如需查看全部内容,请购买完整杂志,版式更完整,内容更精彩! 声明:本文由《山东画报》http://www./(转载请保留)拥有版权或由合作伙伴授权提供。 相关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