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为什么不积极?为什么不改变!

 桐语缕心 2016-03-16

上一篇文章《家庭教育从理解孩子开始》发布后,接到了一位河南初中生妈妈的求助,她说:

“老师好,无意中看到一个家长转载的文章找到你的公众号,读了其中文章,感觉很受启发,觉得你的理念和方法特别接地气。我的孩子正上初二,是个活泼发男孩子现在我最头疼和迷惑的是,他对学业的漫不经心,生活没目标,上课老师都说专注力不行,学什么都不提劲。还有很多问题,要是说孩子不学习,他又不是;要说他爱学习,他又不愿下功夫。而且日常生活中没什么爱好。明明小学时期读书广泛,初中后却又很少拿书,时常沉迷电子产品。我也读了很多教育类的书,反思自己原来可能对孩子事无巨细好控制他,他失去了自我调整的机会。年前年后我反思自己,开始放手,让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但老师还是反映他上课需要时时提醒,周末到家仅仅完成作业而已,质量不太高,不想多学一点。我看在眼里,又不知如何引导。孩子不让我看他的作业,我也觉得只有激发他自己学习的内动力才可以,但真的苦恼不知从何着手,激发孩子。所以向老师请教,该怎么办呢?”

 

这是个很有代表性的提问,说它有代表性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这位妈妈提出的问题,一个是这位妈妈的教育过程中自我反思和自我改变之后的心态。这两个方面都很值得讨论。

先说说这位妈妈提出的问题。说来,问题中的小孩大概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初二,性格活泼,学习成绩中上,但是妈妈认为孩子“对学业漫不经心,生活没目标,上课老师说(孩子)说专注力不行,……”看到这位妈妈的问题,我首先感兴趣的是:如果真的孩子对学业漫不经心,上课专注力不行,那么孩子是如何保证了中上的学习成绩呢?(妈妈用语音跟我交流的时候,告诉我孩子的学习成绩还不错。)那么我猜,这是个充满了生命能量,很聪明,很有效率的少年。尽管他没有那么喜欢现在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但是他还是很好的在应对现在的学习。

而这位妈妈所说的对“学习漫不经心,生活没目标”的现象其实在很多现在好多的青少年身上都是存在的。而原因,这位妈妈的反思也非常的棒——反思自己原来可能对孩子事无巨细,好控制他,他失去了自我调整的机会。而这是大多数有类似问题的孩子的原因。其实有非常多的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好像做什么事情都不积极,没目标,没动力。这和,我们这一代的孩子是在过于严格的管理中长大是有关系的。这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几乎生活中的一切都被周围的大人所决定,吃什么,穿什么,学什么,可以做什么事情,和谁交朋友,甚至冷不冷,都是由大人来决定的。对于这些孩子而言,生活就是服从。如果再赶上一个特别控制的爸爸或者妈妈,可能妈妈居多,那么,孩子几乎不必在思考什么了,因为思考了也没有用。我们的家长都都具有强大的说服能力,尽管看起来挺民主——孩子,你想要什么?你想学什么?选择钢琴好不好?——可是,实际上家长们几乎都带着自己的意图。当孩子的选择不合自己心意的时候,家长们就会发挥出自己强大的说服能力——一直说,直到最后,孩子无奈的说,听你的吧!这个时候,家长还是不满意。反而会说,不能听我的,一定要你自愿才行。于是,孩子只好说,好吧,是我自愿的,我自愿听你的,做这个事情。而我们家长,就真的以为,孩子是自愿做了你想让他做的事情。再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会发现,孩子对家长的民主特别的不屑一顾。于是,就慢慢放弃抵抗,把自己的想法和目标来,跟着妈妈的目标走。所以孩子才会说:“我想做的事情,妈妈都不同意!”

再这样的情况下,孩子怎么可能会焕发生命的活力,投入去做事情呢?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可以积极投入生活,并且有自己的目标,那么我们就要把孩子的生活还给孩子,尊重孩子的选择和独立的个性。让孩子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而我们作为家长和老师要的事情是,陪伴孩子,教育孩子做出负责任的决定!

接下来说说第二个方面的问题。

这位妈妈说:我也读了很多教育类的书,反思自己原来可能对孩子事无巨细好控制他,他失去了自我调整的机会。年前年后我反思自己,开始放手,让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但老师还是反映他上课需要时时提醒,周末到家仅仅完成作业而已,质量不太高,不想多学一点。

这也表现了许多家长存在的通病。在孩子教育出现问题的时候,很多父母的确开始反思自己的问题,然后试图改变自己。然后这其实是一种伪改变,这种改变往往不长久,也不会有作用,只是让家长更有资格批评孩子而已——你看,我为你做了这么多,我为了改变了我自己,你却不知道感恩,还是老样子!我得提醒家长的是,这个做法依然不是好的教育,而是一种更严重的控制。

作为家长,当你反思到自己以前做错了,想要做出改变的时候,请一定记得:你的改变不是为了孩子,也不能要求孩子因为你的改变而改变。你之所以改变是因为你以前做错了,或者做的不够好,你的改变是让自己变成了一个更好的人。如果,你只是为了让孩子改变而改变,那么你往往不会成功。孩子,尤其是已经到了青春期的孩子,会很小心的检验父母的改变是真实的变化,还是只是带着目的的另一种控制。所以,很多父母的假改变往往不会成功促成孩子的改变。再一次强调,作为父母,如果你要改变你自己,那么你的目标就是改变自己,不要把改变自己当成改变孩子的一种手段。而是发自内心的自我成长,这样孩子才有可能因为你的改变而发生改变!

我们在看看这个问题中的家长心态,我们往往认为,只有这样做才是对的,只有认真学习才是对的,孩子必须要积极乐观向上,热爱学习!可是凭什么啊?凭什么孩子就得像大人想的那样呢?我们现在让孩子学习的内容有意思吗?学习的方式有效率吗?对这些内容孩子不能不喜欢吗?反过来想,孩子不喜欢都在坚持学习,这不值得褒奖吗?当我们埋怨孩子不读书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到了初中,孩子们还有读书的时间吗?孩子为什么喜欢电子产品呢?我们不仅要看到现象,更要探究背后的原因!

如何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呢?就需要孩子真的开始感觉自己在掌控自己的生命,他的生命需要被理解、被尊重、被满足!如果家长能做到了尊重和理解孩子,那么再看孩子的表现,他们就会表现出值得被信任的表现。


本公众号坚持原创,转载或发表请联系作者,欢迎提问和供稿。有问题咨询者请加微信ymd525,开门信号:小东家庭教育咨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