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心学指导投资的修炼

 小小平 2016-03-16


首先回顾一下,心学的基本要旨是“心即理,事上练,知行合一,致良知”

投资的五重境界是“不知其不可”→“知其不可”→“顿悟”→“知其可为”→“止于至善”

心即理:人人其实都有投资成功的法门,这是一种坚韧的“心性之刀”,与生俱来,不必外求。自然地回避损失、自然地追求赢利,人之本性。关键在于不断修炼自己与生俱来的投资本能,即“只做风险极低、极可能赢利的机会,看准一波搞一波,看准一单搞一单”

投资“止于至善”的境界是单调的、枯燥的、极其简单的重复,至善的境界已经完全不必思考,靠的是一种本能,或者说直觉。追求圣人的精神境界是已经超越了生死,投资领域追求至圣的境界则是超越盈亏。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一切皆在我心。看涨、看跌,都是我心中所想,并非市场实际可能的走势,涨多了要跌,跌多了要涨,此理存于我心,并不在我心之外。什么时候真正不预测市场了,才是“顿悟”的那一刹那。涨总要涨过头,跌总要跌过头,此理同样存于我心,并不在我心之外。

事上练:心学与禅学的区别就在于实践。每个人的心像一面镜子,需要时刻保持它的一尘不染。禅宗说要勤擦,也就是在心上擦,六祖慧能甚至连这面镜子也没了。王阳明也说要勤擦,但要去实践,不能枯坐那里。内心是否有杂念、内心是否强大,非得到实践中去检验。如果不去实践,就流入枯禅的境地。王阳明还说,佛道之学与圣学只有一张纸的厚度,这张纸的厚度就是责任心和使命感。心学是一门要人去外面建功立业的学说,而佛道是避世的学说。理都在我心,那么事上练什么呢?市场众人的智慧其实并非天差地别,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不动心岂是轻易能做到的?非要在平时有克制能力,在自己的良知上用功,把自己锻造成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人,才能不动心。

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合一就是一件事的开始和终结,任何时候,知行都是合一的,没有主次先后之分。实践出真知,并非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精华,它只是一个常识。心中的良知是无所不知的,它知道屎难吃,不需要实践。知行合一是从“心即理”的心学磐石衍生来的。

致良知:你的那点良知,正是你自己的行为准则。你的意念所到之处,正确的就知道正确,错误的就知道错误,不可能有丝毫隐瞒。良知刹那间一发作,那就是正确答案。但千万不能有第二次发作,也就是在一件事上不要反复思考,记住你面对事情时的第一反应,那就是最佳方案,这也就是真正的致良知。听上去简洁明快的“致良知”真有如此神奇?王阳明说,就因为致良知如此简捷,很多人不太重视,容易走上歧途。心中最简单直接的声音就是良知的声音,人人都明白,但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致良知看似简单其实艰难的原因就是“知行不一”。良知其实就是判断力,分清是非善恶,处事对错。良知是直觉,听从第一感觉,听从内心的声音。由于良知知道是非善恶,所以它能第一时间做出迅疾的判断,而这种判断正如直觉那样:比以语言要素通过逻辑关系构建的反应系统要更加高效、更具准确性。王阳明说,只要良知判定是非善恶,你照着去做就是了。实际上,就是这么简单,人类历史上真正做到的人屈指可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