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世纪的艺术长征 姚治华的黄山情节

 大东村人 2016-03-16
                  

              

              
              

                  

【姚治华教授个人简介】

姚治华,1932年9月2日出生,湖北孝感市人。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兼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校长一职达十年之久,并曾兼任、中华英才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延安鲁艺美术学院校友会美术委员会主任、黄山写生画院院长、北京中外民间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会会长等职。被有关机构聘为《联合国新闻》咨询委员,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咨询委员,美国传记协会顾问委员会研究会研究员,美国国际大学名誉博士。多次参加社会助残、抗震救灾和支农等书画捐赠慈善活动,被中华慈善总会聘为“慈善大使”,被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评为“中华名人支持三农功勋人物”。

姚治华擅长中国人物画和山水画。他曾在国内多地举办个人画展。曾5次赴日本,4次赴韩国,3次在法国,2次在美国、澳大利亚以及肯尼亚等国家举办画展并讲学。先后赴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和瑞典等欧洲16个国家进行艺术考察和访问。1991年曾获日本“国际和平文化宝鼎艺术大赏奖”。1998年5月和10月,获世界和平艺术大展“阿克特米”大奖及“世界名人最高奖”,2000年又获该组织颁发的“最高学院奖”。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为其颁发“20世纪杰出成就奖”,并收入该组织撰写的《国际名人传记辞典》。并入选《世界名人录中国卷》、《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世界当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等典籍。

姚治华的一些优秀作品被中南海、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及国外知名艺术馆收藏。其作品曾作为国礼由国家领导人赠送给外国元首,并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出版有《姚治华画集》、《姚治华画选》、《姚治华山水画选》、《中国画人物速写》、《姚治华小品画选》、《姚治华精品集》、《姚治华速写》、《荣宝斋画谱·姚治华绘山水画》、《姚治华作品集》、《画与诗》及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山水、人物、书法精品集和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人物、山水画集两册。中央电视台等6家电视台为其录制了专题片5集。主编出版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材一套(共计9本,由中央美院11位教授编写),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国画教材21本。

姚治华的中国画意境深邃,神韵精致,饱含激情。他一向以情作画,满怀深情地用画笔描绘祖国的名山大川,刻画黎民百姓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他既不忘继承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又注重吸收西画的精髓,不断追求创新,作品不落俗套和窠臼。其作品创作形式与风格多姿多彩,磅礴大气之中浸透清新优雅,令人沉醉神往。他的人物画形象生动,出神入化,笔力雄健;山水画构图新颖,笔墨酣畅,情景交融,表现了独特的艺术意境。其作品广受喜爱,被国内外有关人士及多方机构收藏。

半世纪的艺术长征 姚治华的黄山情节

数次立足千山,无数次枕江而眠,每次山登绝顶,看脚下海雨天风姚治华都有不同的艺术感受。姚治华是个有着深厚黄山情结的画家,他十三次不远万里策杖登临,把黄山的风晴雨晦用丹青妙笔描摹成一套蔚为可观的艺术蓝本,完成了将近半个世纪的艺术长征!

黄山美,美在松石奇绝;黄山奇,奇在云海波诡;黄山秀,秀在岩泉飞瀑。如果拿黄山当做天地坐标的话,姚治华就是站在坐标轴上壮写河山的典型人物。从八十年代初第一次上黄山写生到现在,姚治华已经白发苍苍。黄山的金乌西坠旭日东升,行到水穷坐看云起,早已成为他胸中丘壑。每每放笔黄山,放佛灵魂在宣纸上起舞,信马春风,平地春雷,神通笔畅,逸兴遄飞。现在的他,还念念不忘要再到黄山去实地写生。姚治华说:“每次上黄山都是徒步,只有第十三次的时候体力不支了才半途坐的缆车……每一次上黄山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这让人想起著名诗人汪国真写的诗句“没有比山更高的人,没有比脚更远的路”。姚治华,用脚步丈量出了山峰的高度,用岁月写就了黄山的水墨宏图。

半世纪的艺术长征 姚治华的黄山情节

黄山钟灵毓秀,气象万千,对于画家来说是丰富的自然摹本,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美称。但是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瞬息万变的自然景色又成为画家创作的一种挑战,如何运用丰富的技法语言来表达美轮美奂、气象万千的客体物像成为一项重大的艺术课题。

“二三星斗胸前落,十万峰峦足下青”,丹青圣手,文人骚客多慕名登临。张大千、关山月、刘海粟、黎雄才等入山以后多有佳构,但精彩之余又令人称憾。因为黄山太美了,阴晴雨雪酝酿出来的造化表情看不够,也写不完。姚治华用了几十年的时间,系统性地从内容上、技法上和数量上都建设性地填补了这片空白!

姚治华和前辈大师一样,很注重写生。刘海粟以93岁高龄十上黄山,不无自豪地写下了“九十三翁原未老,杖履登临,笑剪秋云巧。十上黄山犹太少,点头峰恭姿容好。瑰丽烟霞事故饱。游人仰望,扬我诗帆早。百岁重来寻画稿,墨团愿借灵芝草”的诗句,而姚治华八十三岁却上了十三次,并且创办了黄山写生画院,这在精神上和行动上鼓励了很多人。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主观情愫与客观物象的形神交融,使姚治华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灵感百出,像源头活水一般滋润着他们的创作。作品的生命力,在于思想上的深度、技法上的高度和主体情感的温度。任何脱离思想、感情的客体,都是冰冷而苍白的。艺术品不等同于数学范畴里的加减乘除,方程式般的生搬硬套都会使艺术含量流失。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必须有他百看而不厌的形神含量。

半世纪的艺术长征 姚治华的黄山情节

姚治华描写黄山的《人字瀑》、《百丈泉》、《雨后青山铁铸成》、《江山任尔眺》等都是我们过目难忘的作品。

他的作品不仅仅局限于客体表象,还渗透着生活的哲学和充沛的情感,由表及里地阐述出艺术与生活、客体与主体的血肉关系和美学内涵,鲜活、生动、丰富、精彩!

《人字瀑》写出了悬泉飞瀑,一泻千里,有险无阻的奔腾浩荡,也写出了人性中坚贞不屈的优秀品格。那满构图的画面,瀑布看不到源头,冲波逆折,百阻不回,分流成一个“人”字,飞漱而下,坠入云底,空谷惊雷,浩气千里。这柔弱的“水”用“倔强”的性格走出了一个浩荡的“人”字,画面雄浑、意境深邃,令人辗转回味。姚治华用他的阅历,他的哲学观在美学的框架内构建出丰满健全的精神家园,告诉我们一个简单“人”字背后,有多少人格的分量!

半世纪的艺术长征 姚治华的黄山情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