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状元皇子 --- 赵楷墨竹题款政和“己卯”年号避讳宋神宗、宋徽宗解读

 肖峄 2016-03-16
                                        赵楷《墨竹画》与梁楷《六祖斫竹图》的比较
          一个是赵楷,1118年的状元,是北宋徽宗时期的墨竹画家;一个是梁楷,是南宋1201-1204年间的画院待诏。二人相距约八十年。应说比较二人的竹子画法是最近的了。
       看梁楷画上的竹子:竹节是一笔画出,竹叶也是一笔画出。竹枝与竹节的关系与赵楷处理是一样的。
       相比较可知:梁楷与赵楷墨竹画法是一致的。只是梁楷画上和竹子处理得更简洁些,是由赵楷的墨竹画化出的,也是一脉相承的。
        
 
          梁楷,生卒年不详,祖籍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居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宁宗景泰年间(1201-1204),曾在画院任待诏,以画宗教人物、鬼神、高士为主,也能画山水花鸟,是活动于南宋中期的画家。


六祖斫竹图角度  赵楷墨竹角度

 

 
 
 
 
        此画上有吴昌硕的两个收藏印,左右各一。一个是“俊卿之印”,一个是“仓硕”。希望能合作。   谢谢!       
 
    状元皇子 --- 赵楷墨竹题款政和“己卯”年号避讳宋神宗、宋徽宗解读
      赵楷此幅墨竹题款避讳写成是"政和己卯"或说是“政和己甲”。 为避讳政和“戊戌”写成是"己卯"或说是“己甲”。---政和八年,1118年,是戊戌年。
     “戊戌”中的“戌”发音xū ,地支的第十一位,生肖戌狗。事实上,赵楷的爷爷北宋第六位皇帝---宋神宗趙頊初名仲鍼頊(Xū)、勖、勗、朐、旭、珛。“戌”字和“勖、旭”等是同音字當避(北宋《礼部韻略》注:呼玉切者皆當迴避)。
       再就是, 赵楷的父亲是宋徽宗赵佶(神宗子),生肖戌狗,《东京梦华录》和《曲洧旧闻》中都记载当时是避讳狗的。
        一是为了避讳祖父赵顼(顼):Xū。此字在宋本《古今姓氏书辩证》亦有,题云庙讳再者还是为了避讳他父亲赵佶属相的。所以政和“戊戌”年号,赵楷是绝对不能写的。
 
 
 
     
 
       政和八年---对赵楷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十八岁的他三月初一,参加科举殿试夺得一甲头名状元。高兴之余,到夏至前三日,百官将要放假时,做此幅墨竹给宋徽宗,并为徽宗所藏。现装裱是北宋官府的原裱。
      宋史·卷二百四十六·列传第五》记载:郓王楷,帝第三子。政和八年,廷策进士,唱名第一。母王妃方有宠,遂超拜太傅,改王郓,仍提举皇城司。出入禁省,不复限朝暮,于外第作飞桥复道以通往来。从文字中可见宋徽宗对赵楷的喜爱。
      
 
 
      附1:徽宗第三子赵楷——历史上身份最高的状元。宋徽宗第三子,赵楷时为嘉王,殿试阅卷官原拟赵楷为第一,可徽宗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当状元,免得世人议论。故将王昂点为第一,赵楷为第二。
      

      附2:《礼部韵略》由宋代丁度等奉敕编纂,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六月丙申诏令颁行,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太学博士孙谔等增补。该书是一部专门为科举而设,作为考官、士子共同遵守的审音定韵标准的韵书。

编辑词条 360百科

顼(顼):Xū,名词

1.中华姓氏之

2."颛顼"的省称。 3.北宋第六位皇帝:赵顼

 
附3:避讳字参照表-北宋
 神宗趙頊(英宗子)初名仲鍼頊、勖、勗、朐、旭、珛、
    廟諱本字及同音字並當避(《韻略》注呼玉切者皆當迴避),另有「畜、慉」二字為私輒迴避者。
哲宗趙煦(神宗子)初名傭煦、昫、朐、蚼、酗、姁、呴、欨、休、咻。
令曰:《韻略》注吁句、吁玉切者俱避。
徽宗趙佶(神宗子)
   自稱主道君皇帝佶、姞、郅、鮚、芞、趌、吉、咭、狤。與上諱音同或近者均避,其吉、極乞二切音均須避。單名避兩音者惟英徽二帝。
欽宗趙桓(徽宗子)初名亶,又名烜桓、梡、瓛、捖、完、貆、丸、院、峘、紈、垸、芄、雚、鸛、羦、豲、獂、荁、脘、皖、貆、狟、垣、洹、汍、蒝、莞

與上諱音同或近者均避,舊諱二字皆合迴避。
《日知錄》云:宋板書「完」字多缺筆。

 
 
                                                                                                                    肖   军
                                                                      2016.3.2
 
 
 
 
 
 
---------------------------------------------------------------------
将前一段时间所写的文字进行了整理,又详细补加印章、题款的内容,想说得更清楚,多发了几次邮件。请谅解。
装裱情况:就是原裱。北宋的,没任何疑问!
印章情况:项子京、黎民表、吴荣光三个收藏家之外,又见翁方纲、吴昌硕两个收藏家。翁方纲收藏印:恩加二品重宴琼林; 吴昌硕收藏印:仓硕,还有一个是“俊卿之印”。----我以前认为是戴有恒的“保卿之印”是不对的,应是“俊卿之印”。是吴昌硕的收藏印。
          可知收藏者顺序是:项子京---黎民表---翁方纲--吴荣光--吴昌硕。翁方纲是吴荣光的老师
 
       翁方纲(1733~1818), 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溪,晚号苏斋。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乾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历督广东、江西、山东三省学政,官至内阁学士。精通金石、谱录、书画、词章之学,书法与同时的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  翁方纲以藏书富而闻名。 藏书印有“苏斋墨缘”、“苏斋真鉴”、“秘阁校理”、“内阁学士内阁侍读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石默书楼”、“三任广东学政”、“大兴翁氏石默书楼珍藏图书”、“恩加二品重宴琼林”、“小蓬莱阁”、“覃溪审定”、“子孙宝之”、“北平翁方纲审定真迹”等。          翁方纲的复古,不是尊唐,而是崇宋,特别推崇江西诗派的黄庭坚
        吴荣光文章学术渊源深厚,性爱书法,金石,收藏和鉴赏之精,海内闻名。与干嘉学派人士如阮元、翁方纲等为师友,与龚自珍、魏源、林则徐等官员和金石学术人士多有交往。
        吴昌硕(1844.8.1 —1927.11.29),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老缶、缶道人等等,浙江湖州安吉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
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

                                                                    肖 军
                                                            
                                                                2016.2.23
再补充三点:1、装裱是北宋原裱。我反复看了装裱情况,可以确定是北宋原裱。我真得没想到能装裱得如此之好,然而这是事实。
      2、21日所说的“得密”葫芦印应当是“退密”、“樵李”圆章应当是”此二章与“神品”章都是项子京的。整幅画上共有项子京的章共八方。左右各四方。   
      3、21日所说不知印文的两个印:一个是黎民表两印之下的,印文内容解读为恩加二品重宴琼林”,是方纲的。
        另一个是右退密印上的“仓硕”是吴昌硕的收藏印。
      可知收藏者顺序是:项子京---黎民表---翁方纲--吴荣光--吴昌硕。翁方纲是吴荣光的老师;吴昌硕是文人画的最后高峰,此画由他收藏并有两个藏印
       
                                                                                                                                                                                      肖
                                                                             2016.2.23
 
     
 
                                                  
 申 明:此画来历正当
 
                                             唯一的赵楷真的墨竹 (审定文)
                                                          -------赵楷唯一真迹说明
       此画作者赵楷名焕,生于1101年,卒年不详。宋徽宗第三子,封郓王,母懿肃贵妃王氏。跟他的父亲宋徽宗一样是个琴棋书画皆有所成的人,自小聪明伶俐,深得徽宗宠爱。他性极嗜画,颇多储积。善画花鸟,极为精致。又善墨花。《宋史本传、画继、图绘宝鉴》[1]
       -----装裱情况:就是原裱。北宋的,没任何疑问!
 
       ----- 印章情况:
          一期:北宋宣和三印、赵楷印为原印
         二期:明朝的印。项子京的五个印。另外的“神品”二连小方印、“得密”小葫芦印可能是项子京的收藏印。黎民表的题诗后两个一样大的方印。
                          可能是明朝的印“樵李”小圆印    肖22日注:此段所述的印的确是项子京的.是“退密”、“檇李”及“神品”都是项子京的。整幅画上共有项子京的印八个,左右各四方。
                         三期:清朝的印。吴荣光左二右一,三个方形印。“俊卿之印”(俊卿是吴昌硕的名)、仓硕”是吴昌硕的字号,晚清大书画家、收藏家。(“仓硕”印在右侧中下“退密”葫芦印上)。
      可知收藏者顺序是:项子京---黎民表---翁方纲--吴荣光--吴昌硕。翁方纲是吴荣光的老师。
           ------《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创作于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是一本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汉族风俗人情的著作。所记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1125)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情况,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汉族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古籍。许多宋朝士大夫甚至以食狗肉为耻。
     有人统计过《东京梦华录》提到的所有肉类食品,发现羊肉的比例为36%,猪肉的比例是12%,鸡肉等禽类肉食为11%,鱼贝类为15%,完全没有出现狗肉。

       注:由《东京梦华录》的统计可知,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1125)年间在上流社会是避讳狗的。

                                      
 
                                第一部分    题款  印章   装裱
 
本画尺寸:38cm,长130cm
            
        赵楷题款下是他自己的章“赵楷之印”,印泥颜色和最上的三个印相同,在全图上是第二大方形印章。
        右中下方形印是"仓硕"是吴昌硕的收藏印、葫芦形印是“退密”、再下是圆印“檇李再下是“项元汴印”方形印章、再下“吴荣光”阴阳文小方形印。
 
          
        上图中可见印:最上方的三个印,中间最大方形印“宣和殿宝”(宣和七印之一)、左侧“双螭”圆章(注:此印章在网上还没见到过,我只是在网上见有人文字中提到过,说宣和七印中有双龙圆或方章,双螭有人说为双龙)、右侧“秘宝”葫芦印(这个印是宣和七印之一)。这三个宣和印十分规整,印泥的颜色比较特别(赵楷题字款下边的“赵楷之印”第大二方印也是这种颜色)。应当是北宋府库官员盖的。       
     还可见右侧的中上一方印“天籁阁”阳文印,是项子京的藏印。左侧也是中上,对称“天籁阁”的是“神品”二连小方印,在“政和”二字的旁边。  这两个印应该都是项子京的收藏印“退密”葫芦印和“檇李圆印也是项子京的
      上方的共五个印章,大印顶天立地,其它四个小印相对称。
      注:不仅是这五个章规整,从整幅作品来看,20个印章,大小、方圆、葫芦形、阴文和阳文,相互关联,又互不影响,整体排列规整美观,在各位收藏家盖章时都十分讲究。
 
 
 
 
 
 
上图中可看到“赵楷之印”,为第二大的方印。
 
 
 
 
 
神品章
 
 
最上方章是"仓硕"章
 
 
 
 
项元汴    吴荣光章    照片没拍好
 
 
 
天籁阁章
 
 
 
俊卿之印---是吴昌硕的。
 
 
项氏子京     项子京家珍藏    恩和二品章
 
 
 
 
 
 
 
 
双龙圆章
 
 
 
 
       
 
 
 
 
          上图中可看到的印章:左下角:项氏子京(“京”字没拍完整。这个印的下面还有一方印没拍上,是“项子京家珍藏”阳文”。)、再上“墨林秘玩”(也是项子京的藏印)。左侧下角有关项子京的印有三方,右侧还有两方:一个是“天籁阁”(在右侧靠上)、右侧靠下还有一个是“项元汴印”方阳文印图上未拍出(黄庭坚帖上有相同的印)。  整幅图上可确定项子京的共八方印,左右各四方。
       再上为“伯荣审定”(是清收藏家吴荣光的收藏印,吴荣光字伯荣)阳文章、再上“吴水荷印”阴文印章(也是吴荣光的,他的号是水荷,吴荣光号是荷屋,而这个印我基本断定也是他的,吴水荷这个名号也是第一次见到,网上没有人提到过。可知左侧有吴荣光的印两个。右侧还有一个“吴荣光”(本图上未拍出,比较特别。我说一下右侧此印情况,“吴”字为阳文,“荣光”为阴文。整幅图上吴荣光的印共三个,左二右一))、再上为“俊卿之印”(“俊卿之印”是吴昌硕的名。)
       左侧靠中间,黎民表题字下面是“黎氏惟敬”(黎民表字“惟敬”,再下是“太史之印”(没拍完整。应该也是黎民表的印。黎民表的两个印和项子京的印是明朝的,两人同时代,应该认识)。
      未知是谁的印:有题款中上的“神品”两连小方印,右侧中下一方“樵李”圆印,圆印上是“退密”葫芦印(注:已确定是项子京的)。未知印文内容的两方(注:一方在黎氏二章下方,另一个在右侧“退秘”葫芦印上方)----24日注:已知一个是恩加二品重宴琼林”翁方纲的;一个是吴昌硕的“仓硕”。 
     综合印章人的情况、所盖位置和先后顺序进行分析,可划分为三个时期。我的理解是:
                         一期:北宋宣和三印、赵楷印为原印
                         二期:明朝的印。项子京的八个印。“神品”二连小方印、“退密”小葫芦印 也是项子京的收藏印。黎民表的题诗后两个一样大的方印。
                         三期:清朝的印。翁方纲印一、吴荣光左二右一,三个方形印。吴昌硕的两个印,左右各一。
                        翁方纲、吴荣光之后是吴昌硕。
下图是黄庭坚的《读书绿荫帖》   也是项子京收藏过的。与赵楷的墨竹画有神品、项子京家珍藏、项元汴印(在“项子京家珍藏”印上面)、墨林山人、退密五方印一样。
       可参照。-----还得专家找,不好意思了。
 
                                                                            
 
 
 
 
                                                     关于此画应说明几点:
       
 
一、关于“己卯”年
        问题1:原题款中:“政和己卯”是不是不对?政和八年中没有“己卯”,为什么?
       题款为"政和己卯夏至前三日赵楷戏墨"政和”(1111年-1118年十月)是宋徽宗赵佶的年号,共八年。问题来了,这八年中没有“己卯”这个年号!这是怎么回事?
        赵楷题款写为己卯是为了避讳。政和八年是1118年,是戊戌年,也就是狗年。宋徽宗赵佶属狗中国古代讲究为尊者讳,对长辈或者上级的名字称呼等都要有所避讳,以表示尊重。皇帝身为九五之尊,那就更是神圣不可冒犯,如果有人不小心犯了忌讳,等于犯了大逆不道的重罪。做为皇子的赵楷更是应该避讳,于是,将戊戌改为特别的“己卯”。
     再者,北宋为题款的发轫时期。                            
      北宋时的题款是中国画的发轫阶段,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宋徽宗赵佶题款与画面结合相得益彰,几乎是北宋的唯一,是题款的开山者。
       再看赵楷的本幅墨竹,可知题款与画面结合得十分完美,印章是他自己的章。这样的题款与元明清时期完备时期的题款几乎是一样的(但毕竟还是有些不同,如“己卯”的变化使用),也是开拓者。这在赵楷身上发生是合情合理的。因为徽宗赵佶是他的父亲,对赵楷是有影响的。
    仍应清醒地认识到,北宋时期是题款的发轫、萌芽阶段的实际。再看“政和己卯”,“己卯”我想就是一个例子,我在上一篇《唯一的赵楷真的墨竹》中做过解读。与发轫、萌芽时期当是符合的。既然是发轫时期,题款的法度、原则几近完备,但又可略游离于法度之外,有一定的自由空间。此画的“己卯”就是如此,二字或可做成其它意思。
       我想关于“己卯”还可以看成是“己甲”---自己是一甲。考虑到政和八年赵楷参加科举考试,夺得一甲头名的实情,我认为题款中的“己卯”或可解读为“己甲”的同形字体。题款中如可看为“政和己甲”---“政和自己一甲”,也是“政和八年”。这样的话,此画的时间是政和八年,此年自己夺得一甲(北宋殿试在春节的三月初一进行),即使是对皇家来说也是光彩非常的好事。于是到了夏节的夏至前三日,正好做此画作给徽宗皇帝。政和八年,1118年十月前,戊戌年,赵楷十八岁。(注:1、北宋在夏至之日始,百官还放假三天。2、到了1118年秋天的十月之前年号是政和,之后的年号为宣和)。
       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预防“中暑”“上火”等。日照时间最长的一天。---指徽宗要注意身体。---赵楷是宋徽宗最喜爱的第三子。
         所以,赵楷身份的特殊,造成了题款时特殊。别人能用的他不能!他只能用“己卯”,唯一选择!因为赵楷是古今唯一作画如此高水平的状元皇子!
 二、是关于黎民表的题诗
        问题2:为何黎民表的题字与原款字体相近?是一个人题的吗?
         黎民表(公元1515~1581年)字惟敬、号瑶石、罗浮山樵、瑶石山人,广东从化人。嘉靖十三年(1534)中举人,累官河南布政参议。
         黎民表精书法、绘画。他题的是倪瓒的一首写竹的诗。
      他是明代的人,他要在画是题字。这个题字必须得题好才行。因为原来赵楷已经有款字了。黎民表再要题,就要将整幅的画都结合起来才行。否则,就会弄巧成拙。于是,他题的字要小、字要多,而且要画龙点晴才行。还有一点,他的题字的字形上要与原来的落款相近才行。
      你看看,黎民表的题字要求有多严!
      别人做不到,黎民表是大家,他做到了。
      他将诗和自己的款写成三行。为什么是三行?因为画上的竹子是两根,一实一虚,再加上原来赵楷的款正好是三行!而且黎民表的后题款,与原来赵楷的款字形相近,墨色都近于一致!相互呼应。不是高手的话,根本做不到!
        我们还可看到的是,赵楷的落款、印章时,与画已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也就是说,赵楷做画时,没想到后人题字。如果说去掉黎民表的题诗,原来的画仍然是成立、完整的。题字时间是1564年,甲子年,49岁。传承有序.
       而加上黎民表的题诗款,我们没有看到丝毫的不舒服,画作仍然是完美的(1564年,他49岁在北京,任吏部司务,办理内阁制敕房事,得有机会阅内府藏书,熟悉三朝掌故。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迁南京兵部职方员外郎)。
       这就说明,原作好,黎民表的题诗款同样出色!
            
        三、装裱情况及收藏章的说明
      本画画心保存完好,画头还存一个,是原裱画头部分,这对本画的鉴定也至关重要。从原裱画头和画心可看到原裱的情况。此画能保存如此之完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装裱精良。就是原裱。
      原裱情况是:画头及画脚是黄色的绫绢做面(此部分可见北宋古旧感十分明显,),衬里还有一层白蚕丝纸,下层是底层托纸,共分三层。画的两边则是白色绢绸,与画头材质颜色的不同。画心用的纸质厚于常见的宣纸。再就是用墨也特别,发色很好。全部的装裱古味厚重。
      精良的装裱,后世藏家精心的保存,使得本画品相之完好极罕见。能保存如此完好的北宋纸本画作应当化仅此一件。
      有徽宗赵佶的"宣和殿宝”“双螭”章和“项子京家珍藏”“天籁阁”(明项子京、黎民表)及其它人(清吴荣光)的收藏章等章共20方。可知传承有序。画的的鉴印共计20方。
 
         综上所述,赵楷的身份的特殊唯一,造成“政和己卯”的写法。黎民表的题字是后题,原款和黎民表的题诗款与画作结合得天衣无缝,是黎民表所题无疑      
      结论是:北宋赵楷的唯一存世真迹!
                                          第二部分   风格  价值
      构图及风格:本画中有两根竹子,一实一虚,且都是竹子的中段,气势雄健非凡。竹节一笔画出,劲力十足;竹叶画得干净利落也是一笔画成且层次分明。北宋至苏轼、文同时期,墨竹画在文人、士子墨戏的推动下,成为独立的一个画类。稍后到徽宗政和年间紧接的宣和年间时编写的《宣和画谱》中首次将墨竹列为专门的一个独立画类。
       宋人重意尚气韵,重理学。所画墨竹写实性极强,气韵生动。本画中可见:以中段竹入画,大气磅礴,与黄庭坚书法风格一致,淋漓酣畅。可知此画紧承黄庭坚、苏轼、文同风格,时间上、风格上都相连承接。是北宋文同、苏轼文人士子画墨戏一脉画路。这种风格在赵楷的本幅墨竹中表现充分。
 
      整幅画面中的竹节、竹枝、竹叶气韵生动。款画结合、浓淡运用、疏密安排都恰到好处。从细节到整体都无可挑剔。与史录中对赵楷画作的记载、宋宗室及文人墨戏史、题款发轫时期史实相符。
      又仔细地看了赵楷和黎民表的题款,可知所用的墨尽管墨色相近,但仍可看出墨质的不同。因题写时间不同、墨质不同,入纸情况也不同。
 
             以上内容是自己的一些理解,请教于专家,多指导!

 

                          春节快乐!

                                                                          肖  军

                                                                      2016.2.21

 

      
 
 
  附录:相关人物及资料   
           附录中的人物介绍部分来自网络,在此向网络的写作者辛勤的劳动表示感谢!                               
      赵楷名焕,生于1101年,卒年不详。宋徽宗第三子,封郓王,母懿肃贵妃王氏。跟他的父亲宋徽宗一样是个琴棋书画皆有所成的人,自小聪明伶俐,深得徽宗宠爱。他性极嗜画,颇多储积。善画花鸟,极为精致。又善墨花,但用墨粗欠生动耳。《宋史本传、画继、图绘宝鉴》[1]
     黎民表(公元1515~1581年)字惟敬、号瑶石、罗浮山樵、瑶石山人,广东从化人。嘉靖十三年(1534)中举人,累官河南布政参议。黎民表  万历七年(一五七九)致仕。好读书,居广州粤秀山麓清泉精舍,与弟友唱和。为文自成一家。尝纂修广东、从化、罗浮诸志。着瑶石山人稿、北游稿等。隶书师文征明,行草俱入妙品。为黄佐弟子,以诗名。与欧大任、梁有誉、李时行、吴旦称“南园后五子”。尤善画,写米家云山,景象深远,点缀苔树间,以大绿加浓绿上,更极精彩。《明史·黄佐传、明史·艺文志、广东通志、从化县志、列朝诗集小传、罗浮志、广东文献初集、画史会要、明画录>.
         1564年,他49岁在北京吏部司务,办理内阁制敕房事,得有机会阅内府藏书,熟悉三朝掌故。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迁南京兵部职方员外郎
    项元汴(1525—1590),字子京,号墨林,别号墨林山人、墨林居士、香严居士、退密庵主人、退密斋主人、惠泉山樵、墨林嫩叟、鸳鸯湖长、漆园傲吏等,浙江嘉兴人。明国子生,为项忠后裔,为明代著名收藏家、鉴赏家。
       吴荣光(1773-1843)原名燎光,字殿垣,一字伯荣,号荷屋、可庵,别署拜经老人、白云山人。 广东南海(今广州)人。嘉庆四年(一七九九)进士,官至湖广总督。精鉴金石,工书,由欧阳询旁涉苏轼。能画,山水宗吴镇

      吴荣光依仗着雄厚的家族经济实力以及与文人官僚间鉴藏往来的便利渠道,积累起筠清馆丰富而高端的收藏,在岭南乃至全国的收藏界树立起一代书画鉴藏大家的位置。

      吴荣光的鉴藏眼力,曾令刘墉、翁方纲等前辈大家为之“虚心下访”,他于古物聚散,信缘随缘,而绝不夺人所爱;作为一个正统文人,吴荣光的收藏取合紧守“正遭”,以文人书画谱系为主脉收藏,对“狂怪”风格的书画作品几乎不屑一顾,可谓清代中期古书画鉴藏界的典型人物。

 
 
 
 
 
 
 
 
 
 
      比较<祥龙石>画上的印鉴<宣和殿宝>与赵楷墨竹上的印章是同一方印。
 

卷二
  侯王貴戚
     鄆王,徽宗皇帝第二子也(肖注:赵楷有二个兄弟,一个是宋钦宗,另一个早夭,故有时写为第二子)。稟資秀拔,為學精到。政和八年,射策於庭,名標第一,多士推服。性極嗜畫,頗多儲積。凡得珍圖,即日上進,而御府所賜,亦不為少。復皆絕品,故王府畫目,至數千計。又復時作小筆花鳥,克肖聖藝,乃知父堯子舜,趣尚一同也。今祕閣畫目,有《水墨筍竹》及《墨竹》、《蒲竹》等圖。

                                                                                           --------宋.邓椿<画继>

   《画继》中将赵楷列为卷二之首,徽宗之后,可见其画作水平地位。有《水墨筍竹》及《墨竹》、《蒲竹》等圖。---可见他的作品并不多。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是苏东坡的表哥,也是他的挚友,还是苏东坡画竹的老师。苏东坡与文同是亲家。“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既是苏东坡的自誉,也是评点文同的话。据说苏东坡画竹,追根溯源,也是受文同技法影响。。《盐亭县府志》载,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绵阳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文同与大名鼎鼎的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他深为司马光、王安石等人赞许,尤受苏轼敬重。画家米芾称赞文同“以墨深为面,淡为背,自与可始也”,开创了中国墨竹画法的新局面。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书画家。“三苏”家族成员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苏轼对文同的竹子评价说: “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吴荣光(1773-1843)原名燎光,字殿垣,一字伯荣,号荷屋、可庵,别署拜经老人、白云山人。 广东南海(今广州)人。嘉庆四年(一七九九)进士,官至湖广总督。精鉴金石,工书,由欧阳询旁涉苏轼。能画,山水宗吴镇

      吴荣光依仗着雄厚的家族经济实力以及与文人官僚间鉴藏往来的便利渠道,积累起筠清馆丰富而高端的收藏,在岭南乃至全国的收藏界树立起一代书画鉴藏大家的位置。

      吴荣光的鉴藏眼力,曾令刘墉、翁方纲等前辈大家为之“虚心下访”,他于古物聚散,信缘随缘,而绝不夺人所爱;作为一个正统文人,吴荣光的收藏取合紧守“正遭”,以文人书画谱系为主脉收藏,对“狂怪”风格的书画作品几乎不屑一顾,可谓清代中期古书画鉴藏界的典型人物。

                        <东京梦华录>、  <曲洧旧闻>对宋徽宗时期避讳狗的古籍记载与研究

 下段文字网络来源:        2015-06-06 06:59 作者:刘海永  < 寻味开封:南味小菜名家梁步雨 >    开封网WWW.KF.CN

        《曲洧旧闻》记载:崇宁初,范致虚上言,“十二宫神狗戌位,为陛下本命,今京师有以屠狗为业者宜行禁止。”宋徽宗就立即降旨禁止杀狗,并规定凡不再杀狗者,“赏钱至二万”。自此京师不见狗肉公开售卖,近于绝迹,从此有了“狗肉不能上席面”之说。  

注: 今天看来似乎可笑,而在宋徽宗时是事实。

        《 曲洧旧闻》是南宋时期的一部比较重要的文言小说集,共十卷,作于作者被羁金国期间,作品追忆、记录了北宋及南宋初期的朝野遗事、社会风情和士大夫轶闻,展现了作者高度的爱国热情及其对北宋灭亡、南宋贫弱的理性反思,作品内容丰富,情节生动,文字雅洁,活泼风趣,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作者:朱弁(1085~1144)南宋文学家。字少章,号观如居士,朱熹从父。婺源(今属江西)人。

     下段文字网络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高雯丽)  发生在北宋的一场禁食狗肉风波       2014年07月03日 08:15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吴钩

      不过宋徽宗还有一件更为荒唐的事。在十二属相里,宋徽宗属狗,当时有个叫范致虚的大臣上奏道:狗是陛下的本命属相,屠杀狗是大不敬的行为,应该彻底禁止。宋徽宗感觉这话有道理,于是下旨:天下禁杀狗。并且专门任命一名官员,负责执行禁杀令,光赏钱就花了不少。太学生们接到这道圣旨后,纷纷表示反对,上书辩论道:陛下经常说要遵守祖宗之法,陛下的父亲神宗皇帝属鼠,当时也没有颁布旨意禁止天下养猫。狗不过是一种动物,和陛下相提并论也太不恰当了。在太学生们的一致抗议下,宋徽宗只好收回成命,禁杀令并没有真正实行下去。

      虽然宋朝人太学生反对立法禁食狗肉,不过在宋代的上流社会,并不流行食用狗肉——这一点跟先秦与两汉时期完全不同。在宋人笔下,汴京与临安的饮食店与肉铺子非常之繁多,但基本上卖的都是猪肉、羊肉,狗肉店不能说没有,却难得一见。有人统计过《东京梦华录》提到的所有肉类食品,发现羊肉的比例为36%,猪肉的比例是12%,鸡肉等禽类肉食为11%,鱼贝类为15%,完全没有出现狗肉。

     许多宋朝士大夫甚至以食狗肉为耻。-----肖注:可见北宋上层社会中对徽宗的尊敬,是避讳狗的。

     实际上,在宋代士大夫家庭的正式宴席上,是不允许摆上狗肉的,若以狗肉宴请宾客,将被视为不合礼节,不懂礼貌。“狗肉不上席”的说法,便是从宋代开始流行开来的。 

 

  • 东京梦华录_360百科

        《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创作于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是一本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汉族风俗人情的著作。所记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1125)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情况,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汉族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古籍。

             有人统计过《东京梦华录》提到的所有肉类食品,发现羊肉的比例为36%,猪肉的比例是12%,鸡肉等禽类肉食为11%,鱼贝类为15%,完全没有出现狗肉。

            注:由《东京梦华录》的统计可知,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1125)年间在上流社会是避讳狗的。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