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有你听到了我的心愿”——《丹麦女孩》,我所不能理解的美与痛

 汉青的马甲 2016-03-16




文/简书作者:蜜糖Mito


由于没有特意找预告片来看的习惯,我通常是通过网友或朋友的一句推荐、一番介绍来决定是否要去看某一部电影。


而《丹麦女孩》吸引我的那句话是:“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演完霍金,又演变性人。


埃迪·雷德梅恩这个名字我不熟,外国演员的名字我总是记不得。可我记得饰演霍金的那个男孩,我记得《万物理论》给我带来的感动,我记得他笑起来的样子,实在太独特了。


影片很明显地就男主(天哪,我不能只叫他Einar,也不能只叫她Lily,为了和女主Gerda区分开,我就暂且叫他为男主吧orz……)在性别上的态度和心理变化分为了几个阶段。


一开始是腼腆的男孩子——渐渐进入女性视角的新鲜和欣喜——对自身身份的疑惑和焦虑——第一次手术后——第二次手术。


我不得不惊叹小雀斑的演技。




第一次穿上妻子的丝袜时,心里的忐忑、奇怪的触感,都统统写在Einar的眼神里。但他依然是Einar,即使心中燎起了一丝丝阴柔的火焰,至少在面子上,他依旧是个排斥穿上妻子裙子的男人。


第一次和妻子打趣说也许会“Enjoy”妻子的睡裙,并且真的穿在了自己衬衫里面;被发现的时候,Einar的眼神里有一些紧张不安,又想知道自己的妻子会有怎样的反应。Gerda的反应的确让我惊讶,出于她的意料之外,但并没有让她感到恐慌,半夜还起来为自己的丈夫画颇有女性色彩的肖像。


这里想岔开去说一下Gerda为Einar画像,这个情节导演没有很刻意地去渲染,显得平凡而普通,我自己也并没有太多的在意。直到Lily第一次手术以后对Gerda说:听到你画画时沙沙的声音,我就觉得自己正在好起来……你画什么,我就变成什么,你让我变得漂亮,现在你让我变得坚强。


Lily的话让我很受触动,Gerda为她画像、为她找朋友、找医生,为她做了很多事。这一点我们待会儿再聊。


回到Einar的心理变化上来。


逐渐地,Gerda开始教Einar怎样像一个女人,也许只是出于好玩,也许是想有个完美的模特,总之Gerda只是将这件事情当做夫妻二人世界里颇有情趣的调味品。但对Einar来说,内心的那个Lily慢慢地醒过来了。


在那个舞会上,Henrik发现了Lily(作为同性恋,也许他从一开始就知道Lily就是Einar这件事),Lily成年以后第一次被男性青睐并且接吻。渴望和抵触交替出现,矛盾也至此开始。




Gerda提醒他这只是一个游戏,Einar说他知道;Gerda说Lily只是他们虚构出来的,Einar说,他知道。可那个姑娘醒了,已经不是童年那个小女孩儿了,Einar控制不了她,或者说,Lily控制不了自己。


至此,Lily越加频繁地出现,他们都开始惶恐:Gerda渐渐失去自己的丈夫,Lily满心内疚却不知道该往哪儿走。但Einar并没有完全认清自己究竟是谁,在女装的时候,她不会承认自己是Einar,男装的时候,他会用She这样的第三人称去提到Lily;直到慢慢地,Lily完全占有了整个身体。


其实Einar比较女性的一面导演在影片中时不时会给我们一些暗示,比如Einar说Gerda的妆容很漂亮,但不完美,细心地擦拭了下妻子的口红。有的网友觉得关于Einar的转变在影片中显得太过突然,背景薄弱;而我恰恰相反,我不认为影片应该对Einar是否从小就有一颗女性阴柔的心有过多的刻画,因为这不是Einar的成长纪录片,而主要讲他在成年成家以后,发现内心的那个girl苏醒过来直到变性,这一段的心理变化。带给我感动的也正是这一段。


影片里面还有一个小小的“埋伏”,或者说彩蛋吧,对她说,吃掉这棵橡树上的果实,就能向它许愿,终有一天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


扯远了。


最后遇到真正能帮到Lily的Dr.Warnerkros,告诉她们可以有这样的手术,让Lily从生理上成为真正的女人。我不得不佩服这位医生,绕过了所有所谓的“治疗”,直截了当地道出了Lily从未说出口的愿望;我也佩服Gerda,失去自己的丈夫即便会心痛,但如果这样能让Lily摆脱痛苦,她觉得Lily想做的就是她想支持的。


第一次手术结束,Lily尝到了真正作为女人的喜悦,和女人一起工作,为女人介绍香水。她不再画画,那是Einar过去做的事情;她已经浪费了一小半辈子去扮演Einar,香水也好,妆容也罢,现在一切的工作和兴趣都要围绕如何做一个女人这件事情上,谁知道能够享受多久。


第一次手术不过多久Lily就要求去做第二次。也许她内心是知道风险十分大的,但表现得那么坚决,我觉得在她内心有两个原因:1、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完完全全地成为女人;2、是对Gerda的复杂情感。


对Gerda,她是真心爱着的,可现在的爱和Einar时代的爱是否相同?必定有些些许许的微妙变化,但妨碍这份爱的存在吗?不妨碍。Lily觉得自己杀害了Gerda的丈夫,她没有办法再给Gerda她想要的东西,这一份内疚谁也看得出来。


内疚不仅会让人道歉,也会让人反抗。谁都讨厌内疚的感觉,讨厌亏欠的感觉,这样的感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过,比如对自己的父母,内疚的时候一定会单单是道歉和补偿吗?和自卑一样,内疚常常还伴随一些不好的东西,比如想要逃离的心情。


另一方面Lily已经厌倦了过去的模式,她爱Gerda,可不想被她束缚,她想成为真正的女人,而不是做了变性手术的丈夫。


最后Lily去世,却是含着微笑在花园中去世,她也许早就有预感,也许害怕过。但这才是她真正想要的,也许是最理想的归宿吧。




《丹麦女孩》看下来,我甚至想到了另外一部电影的名字——美丽心灵。“美丽心灵”作为这一部电影的名字依旧不会显得差劲。Gerda的心灵、Lily的心灵、Einar的心灵、Hans的心灵,还有那位医生的心灵,都好像拥有着人性强大的力量,而且是善良的力量;即便是这样一部内容和我的生活、乃至三观都相差万里的影片,依旧让我感慨人类心灵美丽的那一面。


但同时我必须惭愧地承认,《丹麦女孩》里所表现的一切或者美,或者痛,都是以我的经历所很难理解的。并不是说我不能理解他们的做法,我是说,就像在成为母亲之前不能真正理解母爱一样,那些苦与痛,美与丑,都是我很难去评价的。


影片最让我感动的有两点,一个是Lily对于内心真实性格的坚定。从小时候就发现自己的些许不同→克制她,演好Einar→释放她,为了成为女人而承受巨大的痛苦(不仅是生理的痛苦,还要忍受可能因此而带来的负面效应,例如别人的评价)去做变性手术。


我们真实的生活中,有很多时候需要妥协,很多时候为了别人的评价而改变真实的自己,或者说,压抑真实的自己。但也许有的“自己”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不好”呢?


除此之外,就是Gerda对Lily的爱。她是一个在事业上要强的女人,也是一个贴心并坚强的女人。很多人都说Einar/Lily疯掉的时候,只有Gerda说:你没有。有人说他是同性恋,有人说他人格分裂,只有Gerda相信她“内心是一个女人”的事实。


“变性手术”即便是放在现代,也绝对算不上那种什么人听完都能接受的事情,而在那个年代就更不必提及若被其他人知道会招来多少争议;但正如Lily所说:只有你听到了我的心愿。


只有你,听到了,并一直支持着,我的心愿。


影片的最后,那条贯穿大半部电影的丝巾被风吹走,而Gerda却说:让它去吧。随即笑着涌出了眼泪,导演也许是善良地想要在影片的结尾给Lily一个交代吧:随风去吧,天堂是故乡。




题外话:话说有人觉得Hans的饰演者长得超像刘烨么……




蜜糖Mito简书原创作者。


版权所属,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