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类来说,战争一直都是死神镰刀的象征,人类对于战争的恐惧,是渊源它对生命无情的收割。从古至今,战争对于人口减少方面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最为严重的。可是除掉战争以外,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件比战争更加无情的杀虐机器,人类在战争中死亡的人数在它的面前也不过是小儿科。假如说战争是一件不断收割生命的死神镰刀,那么对于人类而言,它是直接笼罩在生命上方的无底黑洞,这就是瘟疫。瘟疫,亦称作大流行病,指大型且具有传染力的流行病,由于一些强烈致病性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引起的恶性传染病,我们所熟知的,比如禽流感、非典、天花等。 在古时候,由于卫生环境和医疗条件的限制,瘟疫往往伴随着战争所流行,甚至可以说,在任意一场地域性的持续战争中, 瘟疫造成的人员伤亡,往往要比在战场上直接对抗造成的死亡人数多的多。即使到了近代,人们依旧对拥有梦魇般手段的瘟疫素手无策,比如1918年的那场“全球性世纪瘟疫”—西班牙流行感冒(连同国王阿方索十三世,西班牙有近800万人感染,而作为中立国,西班牙官方媒体率先在欧洲其他国家之前大幅报道),其一般文献上的死亡人数是在2000万到4000之间,全球平均2.5%-5%的死亡率,然而据实际情况是,其真实的死亡人数在一个亿左右,死亡率更是接近6%。这是一幅单单从数据上就可以想象出那场瘟疫下的世界是多么恐慌的画面。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马克波罗并未到过中国,但是他为什么要撒谎呢》),我们提到了马克波罗或许并未到真正过中国,却为了让《马可波罗游记》一书成为“畅销书”,在内容上进行大量的杜撰和夸张描述,对全欧洲的人撒了一个弥天大谎。或许在说谎上面,我们也只能谴责马可波罗的品行实在不怎么样。毕竟《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畅销后,他也被人们称之为“百万先生(牛皮大王)”。但是在某个特殊的条件下,他所描述的“黄金满地,香料百万”,却实实在在的刺激了当时许多欧洲人的神经,以至于无数贪婪的欧洲人血红着双眼,在全世界烧杀奸掠,就为了寻找那个书中所描述的“东方神秘天堂”。然而如果单单只是一本《马可波罗游记》,或许还无法激起欧洲人对于黄金的饥渴,但是就在《马可波罗游记》畅销后的一个世纪,一场瘟疫的爆发,彻底激发了欧洲人铤而走险的动机,那就是瘟疫史里面大名鼎鼎的黑死病。 关于黑死病的文献已然太多太多,对于这场直接杀死欧洲接近一半人口的瘟疫,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界和历史学界关注的焦点。对于医学界来说,黑死病原先认为是一场鼠疫,发源于中亚,并携带鼠疫杆菌的老鼠经丝绸之路于1343年传播到克里米亚半岛,然后乘着货船抵达欧洲。之后,腺鼠疫与败血性鼠疫病毒会由经跳蚤的直接接触而传染。原先生活在这些跳蚤的身体中细菌,会导致饥饿的跳蚤不断地叮咬宿主,于是经由伤口和血液的传播,越来越多的活体便会携带这一病毒,在当时的卫生条件之下,鼠疫几乎得到了最大的扩散。而经过大半个世纪之后,在本世纪初,利物浦大学的苏珊·斯科特和克里斯托弗·邓肯则经由数学模型建立的论证,认为那场黑死病的应该更加类似埃博拉出血热,而它的起源,则相对来说更加久远,是东非大裂谷时期人类祖先和动物一同生存的时候。 在历史学界,黑死病对于后来整个世界的影响,其实远大于丧失无数人口的欧洲。这其中就包括了推动后来的“大航海时代”的产生。可以想象,大量人口的丧生,特别是最低层的手工劳动力的缺失,使得欧洲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更加直白的讲,就是社会财富的大量缩水,这是最最直接的影响,也是这场黑死病对欧洲诸多经济影响中最简单和最本质的影响。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由于这场灾难的席卷范围之广,使得产业结构崩坏,人们根本无法从欧洲本土获得任何的调整。当区域本身已经无能为力的时候,人们就只能寄希望于马可波罗口中那个满地黄金的东方神秘天堂了。另一方面,中世纪的欧洲本身就是宗教战争最为严重的地方,黑死病这种恐慌性疾病使得宗教的声望直线下降,而传教和发展新教徒是宗教生活下去的根本,他们同样希望开辟新的教会地盘,目标则是显而易见了。 除去宗教和财富,黑死病之后的欧洲人对于香料的渴望已经从原先的只是因为这东西可以增加美味和香气,转而认为欧洲香料的缺失,才是导致鼠疫这种不卫生病毒传播的原因。亚洲的香料本身已经是欧洲最为急缺货物,飘扬而至的香料更是等价于黄金,但是其实这都并没有足够充分的理由去说服一个欧洲人倾家荡产,冒着生命危险去进行全球性略夺。然而当一件物品从原来只是稍微贵重的物品上升到带着信仰和神奇属性的物品以后,他的价值就从可以衡量到了无价。于是“黄金满地,香料成吨”的神秘东方天堂已经变成了越来越多的欧洲人不得不去探索的区域,大航海时代来临的契机在一系列的酝酿之下一触而发。而航海家、冒险家、政治家、统治者对于马可波罗撒下的弥天大谎开始从原先的嘲笑,也变成了可以一试的态度,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建立在无数土著淘汰的基础上,加速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