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维·行者】跟着欧元图案游欧洲(德奥篇)

 包松 2016-03-17



欧元图案是由奥地利纸币设计家罗伯特·卡利纳设计、欧洲货币局于1996年12月13日最终确定的。按照卡利纳方案,票面值越大,纸币面积越大。各种纸币正面图案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门和窗,象征着合作和坦诚精神。纸币的反面是各种门、窗、桥梁图案分别代表欧洲各时期的建筑风格。而欧元硬币的正面都是相同的,但背面则是由各个国家自行设计。今天理查就带大家一起领略一下德奥欧元硬币上的风景。




文|理查丁 图|网络




奥地利版10欧分
10欧分的图案建筑为维也纳圣斯德望主教座堂。





维也纳斯蒂芬大教堂



斯蒂芬大教堂是维也纳的地标建筑,与科隆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并称为欧洲三大教堂。历代奥地利皇帝的葬礼就是在这座华丽的教堂内举行,自15世纪晚期开始,斯蒂芬大教堂就是天主教的主教地和奥地利最重要的教堂。如今,斯蒂芬大教堂依然静静地矗立在热闹的旧市区中心,如同维也纳的守护者一般,当你来到维也纳市中心,一定会被它的雄伟壮观所吸引。




斯蒂芬教堂始建于1147年,最初以罗马教堂之名兴建,14世纪鲁道夫四世又下令进行大规模改建,被二战硝烟焚毁后又几经重建,才形成了现在呈现在世人眼前的哥特式大教堂。斯蒂芬大教堂由1座主体楼和3座楼塔组成,高耸的锥形尖塔直冲云霄、镶嵌着青黄拼花瓦片的彩色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瓦片组成的臂章图案以及代表哈布斯堡王朝的双头鹰十分壮观。


教堂内部经过数度改建,各种欧洲建筑艺术在此折中调合、兼收并蓄,阳光透过色彩鲜艳的彩绘玻璃窗照进教堂,形成了梦幻般的光晕。步入其中,赫然映入眼帘的是宏大的哥特式布道坛,是由安东·皮尔格拉姆设计建造的,在布道坛上方的管风琴支撑台上,还有这位传教者本人手持圆规和尺的雕像。除此之外,教堂内“忧伤的耶稣”雕像、以玛利亚加冕为题材,精雕细琢的巴洛克式祭坛等也很值得一看。斯蒂芬大教堂的地下墓园安放着约2000名黑死病牺牲者的骨骸和七十二个哈布斯堡王朝皇族成员的内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三世、鲁道夫四世的棺木也安置于此,其中腓特烈三世的豪华大石棺是16世纪早期后哥特式雕塑艺术的杰作,重达8吨。


奥地利版20欧分
20欧分的图案建筑为维也纳美景宫。




维也纳美景宫



奥地利国家美术馆又名美景宫,由两个建筑群组成,一是1714年建造而成的下美景宫,当时作为欧根亲王的夏宫;另一部分是1721年建成的上美景宫,是王室用来举办各种盛大节日庆典活动的场所。这座宫殿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巴洛克宫殿之一,目前已经成为奥地利国家美术馆。收藏的艺术品包括从中世纪和巴洛克直到21世纪的杰作,重点是19世纪末和新艺术运动期间的奥地利画家。展出的最有名的作品是创办了维也纳分离派的克里姆特的代表作《吻》。



下宫的馆藏主要集中在中世纪的巴洛克风格的花厅内,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浪漫派和圣坛画像下后哥特风格大师米歇尔·帕赫尔、卢兰德·弗鲁夫和康莱德·莱布的作品。


奥地利版50欧分
50欧分的图案建筑为维也纳分离派会馆。





维也纳分离派会馆



分离派展览馆(Wiener Secessionsgeb?ude)是奥地利维也纳的一座代表建筑,由约瑟夫·马里亚·欧尔布里希兴建于1897年,作为维也纳分离派的建筑宣言和展览馆。维也纳分离派指一批从历史悠久的美术机构分离出去的反叛艺术家。这座建筑最著名的藏品是收藏在底层的古斯塔夫·克林姆名作《贝多芬横饰带》,这是最为人熟知的分离派风格的艺术品(新艺术运动的分支)。 分离派运动的格言写在展览馆的入口上方:“每个时代有它自己的艺术,艺术有它的自由”(德语:“Der Zeit ihre Kunst. Der Kunst ihre Freiheit”)。




分离派为1897年维也纳学派中的部分成员成立的建筑派系。主张造型简洁和集中装饰,装饰的主题采用直线和大片光墙面以及简单的立方体。代表作品即为此分离派展览馆。分离派画家反对古典学院派艺术,宣称与其分离,主张创新,追求表现功能的“实用性”和“合理性”,既强调在风格上发扬个性,又尽力探索与现代生活的结合,创造出一种新的样式。分离派是在绘画、装饰美术、建筑设计上有过影响的新艺术流派。它在形式上虽好使用直线而其根本精神却在于反对传统规范艺术,主张与现代的文化接触与现代生活的融合。这个派的画家们在反对学院派旧艺术形式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但在艺术倾向和风格上,始终是多种多样的,所以说它并没有明确统一的纲领,对德国影响颇大。


德国版10、20、50欧分
德国版10、20、50欧分的图案建筑均为德国柏林勃兰登堡门。





柏林勃兰登堡门



勃兰登堡门是柏林的标志,也是德国的国家标志。这座建成于1791年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砂岩建筑,以雅典卫城城门为蓝本,门顶上是张开翅膀的胜利女神驾驶四轮马车的铜像,女神手中的权杖上,有橡树花环、铁十字勋章和展翅的鹰鹫,这一切都象征着战争的胜利。勃兰登堡门正面朝东,其以东的区域是柏林老城的核心所在,这也是唯一仅存的柏林城门。勃兰登堡门立于此地的二百余年,见证了德国历史的兴衰。东西德分裂时期,柏林墙即竖立在勃兰登堡门的西面,几十年中再无人通过。如今的城门和周围的巴黎广场,是在冷战结束之后,完成的最近的一次修缮。




这座仅存的柏林城门以前被用来分割东西柏林。自从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它就成为了两德统一的象征。不仅如此,这座砂石结构建筑物还是德国古典主义建筑中最为赏心悦目的典范之一。勃兰登堡门于1788到1791年期间施工建造,城门仿照了希腊雅典卫城的柱廊建筑风格。它的前后各有6根多立克式的立柱,支撑着11米深的5条通道。1793年,勃兰登堡门顶上装饰了沙多塑造的四马战车,指向东方的市中心。柏林市议会决定,从2002年10月起勃兰登堡门禁止通行汽车、公交车和出租车。



- THE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