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大名县城东5华里孔庄村北,碑为青石质,螭首,龟趺,碑额阴篆“大唐狄梁公祠堂之碑”。碑高4.46米,宽1.46米,厚0.46米。碑座深埋地下,碑首精雕四龙,每遇阴雨天气,好像有黑龙围绕于上,故民间俗称“黑龙碑”,碑额阳篆“大唐狄梁公祠堂之碑”,三行三字排列。碑身淤地之半,地表以上尚存碑身200。1厘米,地面部分龟裂,碑阳刻记碑文,记述狄公在魏州(今大名)任刺史时的政绩和重修祠堂及碑的过程。碑文字体工整,笔法俊秀有力。
公元696年(武则天万岁登封元年),契丹入侵,河北震动。狄仁杰来任魏州刺史,安定百姓,契丹闻风自退,民心得安,使魏州人民免受战火。魏州人民感念狄公恩德,于神功二年(698年)为其建造了生祠,以报恩德。开元十年(722年)十一月,为其立碑,李邕撰文,张庭圭书丹。安史之乱中祠堂与碑废于战火。现在所看到的祠堂碑立于公元812年(唐宪宗元和七年)魏博节度使田弘正于旧址复建狄仁杰祠堂,立碑记其事。该碑由冯宿撰文,胡证篆刻、书丹。
胡证,字启中,唐河中河东(今山西永济县西)人。生于乾元元年(公元七五八年),卒于太和二年(公元八二八年)。举进士第,曾官魏博节度副使、振武军节度使、岭南节度使等。工书法,所书碑刻尚有《魏侍中王粲石井阑记》、《田弘正家庙碑》等。清人刘熙载称胡证等人在书法上『各以能鸣』(清·刘熙载《艺概·书概》)。
《狄梁公碑》之楷体字,属于颜真卿楷书一路,略近于颜氏《麻姑山仙坛记》。胡氏此碑以篆、隶为根基而作楷书,中锋运笔,舒展浑厚;结体全然正面取势,字字磊落庄肃、气宇轩昂;布局充实茂密,有行无列,行距狭小,字距紧密,但字内洞达开张;风格清雄劲秀。 1982年河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修亭、桥加以保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