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所说的放下,并非放弃,不是表象的什么东西都不要,而是放下心中的执取之心,没有了执念,即便是拿起,也会是彻底的解脱。生活中常常听人说好难放下,随之而来的是痛与苦,伴随着哭与无助。谈及放下却非易事,并非口舌之事。从小到大,我们被灌以的一个理念就是要有所得,为了所谓的有所得,我们做着耕耘,绞尽脑汁,有些并非自己想得到,只是自己不想轻易放掉,这是贪欲所感,有些是自己想得到的,于是不择手段的去争夺,这是欲望所感,在这场此起彼伏的追逐战中,为了“有所得”而展开了较量。得到了还好,没得到就难受,但更要命的则是得到了又失去,这才是让人痛不欲生的情况,这可比从未有过更为让人难堪。 可是这种情况又存在与我们所有人现实生活当中,有些人放不下,逐而产生妄想,做着那些虚无缥缈的梦,以求来满足自己心中那份无法释怀的情绪,既然放不下,于是寄希望与非现实的意识形态中,可妄想终将照进现实,不切实际的天马行空又将被现实打入谷底,事到最后,还是一个放不下。当然,妄想之心,人皆有之,在某种意思上来说是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可是这份妄想心竟是会吃人的,慢慢的一点点把我们蚕食。好在我们在某种时刻会感知并察觉到自己已经是那样的不切实际,空花兔角终脱离了现实。佛教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对于修道人而言,检验自己修行功夫如何时,往往就要去对境,也就是烦恼出现了我们该如何去对治它。平日见很多人说自己读了很多佛教典籍,指正这个不如法,那个不如他,但当他自己面临此种境界时,则乱了方寸,嗔心马上就显现出来。而真正的修道人则是当遇到此种境界时,深知因缘法,无常法,会从容而对。 烦恼皆由无明所感,而无明又表现在我们对于事物的执取跟放不下。那又如何放下呢?放下的确很难,可总该面对。有说放不下的,也有叫人放下的,放不下的人说好难放下,轻言说出叫人放下的人,是否已安然放下?还就是说出来容易做出来难,通常我们谈到放下,相信大家都会听到一则小故事,故事是说:“拿着一个杯子,然后往里面倒热水,一直倒到水溢出来,你烫到手的时候就会马上把杯子放下。”这则故事想表达的无非就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放不下的,痛到一定的程度也就会自然而然的放下了,可是谁有愿意做那个被烫伤的人呢?也就是说,往往有说放不下的,通常是在感果后被苦所侵扰而才有的出离心。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有些人能够承受得了这种放不下的痛楚,可还有些承受不来的呢?即使能挺过来,但苦忍真明过后也会是心力憔悴,也就是说,在果位上放下固然很难,而这种逼迫感又很难缠,并非像拾起一个苹果,放下一个梨那样轻而易举,可又如何是好呢?试问,为什么在我们造作因的时候,何不“留一手”,在源头就戛然而止。所言“放不下”是因为手中已有此物,难以分离。有取总危灾,换句话说,不曾拥有何来放下?在因位上没有执取,果位上自然而然不会有放不下了。 不曾拥有何来放下 佛教所说的放下,并非放弃,不是表象的什么东西都不要,而是放下心中的执取之心,没有了执念,即便是拿起,也会是彻底的解脱。生活中常常听人说好难放下,随之而来的是痛与苦,伴随着哭与无助。谈及放下却非易事,并非口舌之事。从小到大,我们被灌以的一个理念就是要有所得,为了所谓的有所得,我们做着耕耘,绞尽脑汁,有些并非自己想得到,只是自己不想轻易放掉,这是贪欲所感,有些是自己想得到的,于是不择手段的去争夺,这是欲望所感,在这场此起彼伏的追逐战中,为了“有所得”而展开了较量。得到了还好,没得到就难受,但更要命的则是得到了又失去,这才是让人痛不欲生的情况,这可比从未有过更为让人难堪。 可是这种情况又存在与我们所有人现实生活当中,有些人放不下,逐而产生妄想,做着那些虚无缥缈的梦,以求来满足自己心中那份无法释怀的情绪,既然放不下,于是寄希望与非现实的意识形态中,可妄想终将照进现实,不切实际的天马行空又将被现实打入谷底,事到最后,还是一个放不下。当然,妄想之心,人皆有之,在某种意思上来说是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可是这份妄想心竟是会吃人的,慢慢的一点点把我们蚕食。好在我们在某种时刻会感知并察觉到自己已经是那样的不切实际,空花兔角终脱离了现实。佛教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对于修道人而言,检验自己修行功夫如何时,往往就要去对境,也就是烦恼出现了我们该如何去对治它。平日见很多人说自己读了很多佛教典籍,指正这个不如法,那个不如他,但当他自己面临此种境界时,则乱了方寸,嗔心马上就显现出来。而真正的修道人则是当遇到此种境界时,深知因缘法,无常法,会从容而对。 烦恼皆由无明所感,而无明又表现在我们对于事物的执取跟放不下。那又如何放下呢?放下的确很难,可总该面对。有说放不下的,也有叫人放下的,放不下的人说好难放下,轻言说出叫人放下的人,是否已安然放下?还就是说出来容易做出来难,通常我们谈到放下,相信大家都会听到一则小故事,故事是说:“拿着一个杯子,然后往里面倒热水,一直倒到水溢出来,你烫到手的时候就会马上把杯子放下。”这则故事想表达的无非就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放不下的,痛到一定的程度也就会自然而然的放下了,可是谁有愿意做那个被烫伤的人呢?也就是说,往往有说放不下的,通常是在感果后被苦所侵扰而才有的出离心。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有些人能够承受得了这种放不下的痛楚,可还有些承受不来的呢?即使能挺过来,但苦忍真明过后也会是心力憔悴,也就是说,在果位上放下固然很难,而这种逼迫感又很难缠,并非像拾起一个苹果,放下一个梨那样轻而易举,可又如何是好呢?试问,为什么在我们造作因的时候,何不“留一手”,在源头就戛然而止。所言“放不下”是因为手中已有此物,难以分离。有取总危灾,换句话说,不曾拥有何来放下?在因位上没有执取,果位上自然而然不会有放不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