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朴共学是一个神奇的存在,有不分昼夜不分初一十五、日日夜夜在巡护的野保行动者;有关注江河的专家,也有关注草原的专家,更有誓要对抗雾霾的好空气侠,保护已经没有大树的中国森林守护者,还有帮助环境难民更好地维权的协助者;当然也少不了关注并着手解决跟我们息息相关的垃圾问题的环保主义者。“如今,垃圾分类想要在中国实现,任重而道远,只有个人、社会、政府三者共同努力,垃圾分类才有希望。”以下是青朴学员侧耳倾听的分享。 自我介绍一下:我的自然名是侧耳倾听,来自郑州。很开心和大家共同学习,一起成长!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垃圾分类刻不容缓,中国为何做不到。 先给大家看几张照片: 中国的垃圾分类不是做不下去,而是基本上没有开始做。政府虽然在垃圾箱上贴了分类的标签,但是没有进行相关有效的宣传,因此收效甚微。有人是按照要求把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分袋投入不同的垃圾箱了,但是垃圾车来的时候还是混在一起拉走的。人们不禁在问,就算我们有分类垃圾的意识,有专业的团队对老百姓初级分类的垃圾进行二次分选吗?就算有专业的团队,分类后的垃圾在收集、装卸、运输、处置的过程中能做到全程监管吗? 在郑州,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三轮垃圾车一辆接一辆停靠在垃圾中转站的一侧等着卸垃圾,当你路过时,空气中弥漫着垃圾腐朽的味道,顺着垃圾车车厢的缝隙不停的有污水嘀嗒嘀嗒流到路面上,时间久了,你会发现停放的这些垃圾车下的人行道的荷兰砖的颜色和其他地方的不一样,发黑。 垃圾分类是一个巨大的、系统的工程,它的复杂程度比绝大多数人想象的都要高,结合我国国情,又存在着以下几个特点: 一、我国人口基数大,生活垃圾产生量大,人口平均素质不高,环卫工人专业素养不够,垃圾收集、装卸、运输、处置过程缺乏科学有效的技术指导。 二、中国的垃圾分类可操作性太差。以日本为例,日本的生活垃圾大致分为八类,第一类:可燃及厨房垃圾 ;第二类:塑料瓶类;第三类:可回收塑料;第四类:其他塑料、容器、包装以外的塑料;第五类:不可燃垃圾;第六类:资源垃圾;第七类:有害垃圾;第八类:大型垃圾家电。而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垃圾桶上只有两种标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对于非专业的普通老百姓而言,判断什么样的垃圾是可回收的,什么样的垃圾是不可回收的,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三、我国的生活垃圾绝大部分来自厨余垃圾,这个比例远超过其他国家,因此厨余垃圾有机物含量和动植物油类含量也远高于其他国家。因为包括日本在内的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在饮食方面用油的很少,而且饮食种类相对简单,而我国得益于几千年来引以为豪的饮食文化,导致我们产生的厨余垃圾具备以下几个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特性:湿答答(含水率高)、黏糊糊(含油量高)、臭烘烘(有机物高),这种垃圾特性无形中增加了垃圾分类的难度。所以垃圾分类做不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也是功不可没。 说到垃圾分类,不得不提到我们的邻国日本。日本从1980年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日本的垃圾分类源于个人强烈的责任心,家长言传身教,让下一代从出生开始就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比如一个香烟盒,其间的纸盒、外包的塑料薄膜、封口处的铝箔,这个香烟盒就要分三类:外包是塑料,盒子是纸,铝箔是金属,所以这件东西在分类的时候就要分三类丢弃。垃圾分类对日本的孩子来说,是从小就看惯了的事,成年人遵守得一丝不苟,榜样的力量就会铸就他一生的习惯。 在日本垃圾回收的时间是固定的,错过了就要等下一次。比如厨余垃圾被叫做“生垃圾”,因为它会腐败和产生味道,因此一周有两次回收的时间。每年12月,市民会收到一份年历,每天的颜色不同,这些颜色分别代表不同垃圾的回收时间。 在日本,丢垃圾充满了人文关怀,很多丢弃充满了感人的细节:丢弃的报纸会捆扎得整整齐齐;丢弃的废电器,电线会捆绑在电器上;扔掉可使用的自行车上会贴一张小纸条:“我是不要的”;盛装液体的容器,是被空干、清洗干净后扔掉的;带刺或锋利的物品,要用纸包好再放到垃圾袋里;用过的喷雾器,一定要扎个空,防止出现爆炸现象。 ![]() 垃圾经过分类处理后变废为宝,有的用于火力发电,有的用来建设蒸汽游泳池,有的是从垃圾里提取金属成为原料,最后剩下来的垃圾渣用来铺路和填海,日本有个娱乐区叫台场,就有一半是垃圾填出来的。日本几乎做到了垃圾百分之百回收,依赖的不是先进的技术和发达的科技,是全民对环境的敬畏、真挚的感情和高度的民众的自觉性。 在日本的马路边,很少看到垃圾桶。垃圾桶在冬天还好,夏天清理稍不及时就是臭味的源头和苍蝇的乐园。成本也是一大原因,垃圾桶本身不值钱,但是要保持一个城市的垃圾桶及时清洁需要雇多少人?以日本的收入水平雇一个人一年就得50万人民币左右起,性价比太低。日本由于有发达的便利店体系,全国绝大多数城区几百米以内必有便利店,它们门前设置的垃圾桶就代替了街头垃圾桶的作用,由于有店员照看可以随时清理。对便利店来说顾客扔垃圾时可能顺便也会进来买点东西,也有一定的正面作用。这样政府节约了税金、城市更加整洁、便利店多来顾客等等,街头不设垃圾桶有了一举多得的效果。在东京,你可以看到自动贩卖机旁边都是匆匆喝完刚买的水的人,因为在自动贩售机旁边有一个小格子回收塑料瓶的。同样,这也是为什么日本的饮料小包装很多,几口就能喝完。日本人一般出门都会自带一个布袋的,垃圾啊,买菜啊,都用袋子装着,带回去扔,所以日本既看不到垃圾桶也看不到清洁工,实际上日本没有专门清理垃圾的机构。 ![]() 日本就是这样靠一个个家庭把垃圾分类做到了极致,同时也把垃圾再利用做到了世界第一。我们看日本的这些,其实是为了更好的看清自己,日本资源贫乏,所以更节约,国家人口较少而且民族单一,所以在管理上可以更容易达成一致。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浪费和挥霍我们的资源,我们可以恣意破坏社会的秩序。如今,垃圾分类想要在中国实现,任重而道远,只有个人、社会、政府三者共同努力,垃圾分类才有希望。 关于垃圾分类的内容暂时分享到这里,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还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