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回唐朝|那些文学大家眼中的大江大河

 WUTIANMA 2016-03-17




龍宿郊民圖 南唐 董源


  唐朝的河流是王湾眼中的河流。他的旅途就像那长江一样遥远,他的乡书要托大雁捎去,那时王湾的头顶正有大雁飞过。


  唐朝的河流是孟浩然眼中的河流。在建德江一个烟雾朦胧的洲岛,他的客愁如此之“新”。相对于古老的乡愁,这种新是一种特别突出的思乡感觉,所以他感觉江水中的明月是那样近。月儿在孟浩然的脸庞陪伴着他,清清的江水是所有思乡者的思绪,沉淀出一轮皎月,一轮永恒。


  唐朝的河流是崔颢眼中的河流。在日暮的时候,他想到乡关遥远。崔颢与孟浩然有一种烟波式的呼应,那样的愁绪随浩渺烟波向唐朝之外扩散开去。

唐朝的河流是张继的河流。那江枫和渔火更增添了愁眠人心中的孤寂之情,那到客船的夜半钟声更是在千年之后余音不绝,那客船之下的长江因此更添文化的韵味。


  唐朝的河流是李白眼中的河流。不管是“朝辞白帝彩云间”,还是“故人西辞黄鹤楼”,还是“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眼中的河流都有李白命运的影子,都有他远望故人的痴情,都有他对自然和人生美好的期许和欣喜。当作者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遇赦东归,人生的大快乐可以超越凄异的猿啼和万重山。那时,长江在李白眼中活了起来,作为李白命运的见证者,它简直在与李白同乐。可以想象,江上的风如何吹动李白的襟怀,一位诗人的精神气度已融入一江流水,渐行渐远渐无穷。伫望“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唯见长江天际流”,长江也唯见李白江边永站立,那一道眼波已在长江的流水里陪伴远去的朋友。李白是纵情山水的人,他对大自然的爱与山水同在。“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在李白笔下,流经古楚地的长江水也像有了灵性,它与青山和孤帆有着自然的和谐,也正因为有了孤帆,人在自然中的意义得到验证,人在自然中的探索有了明证。值得注意的是李白对黄河的抒写,“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可见,黄河是如何影响了一个诗人。对时光一去不回的感叹,包容着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对黄河气势和胸怀的赞美,包容了对友人裴十四的赞美,也是诗人自己的精神写意。“欲渡黄河冰塞川”则是对自己人生处境的象喻,极富感染力。“黄河入海流”,“黄河远上白云间”,“长河落日圆”,“九曲黄河万里沙”,李白与此前此后的诗人构成了一种自然的呼应,是一种气脉的贯通,是一个强大的气场。


  唐朝的河流是张若虚眼中唯美的河流。“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江月之待何曾不是人生的等待,长江流水是绵绵无尽的相思。无论是扁舟子,还是思妇,都寄寓了人间的相思,而相思的背景是在春江花月夜,可见相思之美和相思之悠远。


  唐朝的河流是杜甫眼中的河流。从时间流逝的意义上说,杜甫的“不尽长江滚滚来”与张若虚的“但见长江送流水”都有时间易逝之感。但与张若虚的表达相比,杜甫用与“送”相对的“来”字,写出了他的真切感觉,是那种入心入怀的感觉。杜甫长期在外漂泊而又多病,鬓边又增添了白发,他对长江流水的感知显得格外强烈,人生的悲壮和韶华易逝的感慨尽在其中。在杜甫有关河流的诗中,我们总能看到杜甫悲苦的命运。“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从诗歌展示的开阔意境上看,不能不想到杜甫眼中和心中大江的雄浑,而正是在这样的意境中,诗人展开了对自己命运的思索,似乎在那一瞬间诗人超脱了自己的身世来看待自然,但诗人对自然美好的感知恰恰衬托了自己命运的悲苦和孤独。最后诗人死在湘水的一条破船上,湘水感知了他最后的呼吸。


  唐朝的河流是刘禹锡眼中的河流。刘禹锡的诗歌有着深沉的历史感,“千寻铁锁沉江底”,“山形依旧枕寒流”,在这种历史感中,诗人追寻和回味的意味很浓。“寒流”与前一句“人世几回伤往事”中的“伤”和结尾“故垒萧萧芦荻秋”中的“秋”字相匹配,尽显“怀古”意味。《石头城》一诗历史意味浓郁,而诗人“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细节满带着人的情感,极富感染力。这里无论是长江之潮,还是淮水,都在诗歌的主体建构中起着应有的作用。那些《竹枝词》、《踏歌词》、《堤上行》等,大多与江水有着紧密的联系,“水流无限月明多”、“水流无限似侬愁”等,与人的愁怨相联系,表达自然而情深。“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首诗以江为背景展开诗意,写了初恋少女所看所听所感,把少女欣喜和担忧的情感表达得恰到好处。那条江是美的,那江上的唱歌人是美的,那听歌的少女更是美的,因为从那一刻开始,爱情的层次开始向她展开。那半雨半晴的天空也是美的,少女望天空的眼睛和少女复杂的心跳那一刻都属于对那个小伙子的猜想,而我们在猜想那个情系大江的少女。“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这首《柳枝词》系怀旧之作。柳千条也“留”不住美人,那大江的曲折又多像诗人愁肠之曲折。如果说大江过渡了帆船,如果说板桥过渡了诗人与美人的相别,那么岁月也在一点点过渡着我们人生的无数个瞬间。刘禹锡遗恨的叹息中似乎也融入了我们的叹息,我们为那些美好的人和事的逝去而叹息。


  唐朝的河流是白居易眼中的河流。那年被贬谪的他在浔阳江(长江的一段)头遇到了身世凄凉的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让他泪湿青衫。那一晚江心秋月白,那一晚浔阳江的水都像白居易的泪。与《琵琶行》表现的情感不同,《暮江吟》则表现了人生欣悦中自然的美好。“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那种“铺”的真切感,那种光色的变化,都可看出诗人的细腻体悟,都可看出诗人一瞬间如江水一样的情感律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念中的出色描写突显了江南带给他的强烈印象,让人想到诗人江畔独步时的深情眼眸。白居易就是以这样的形式完成了一次深情的回望,让他的每个文字都成了回望大江的眼睛。


  唐朝的河流是柳宗元的河流。那汲湘江水的渔翁,那“下中流”的渔翁,都让我们想到一条江与一个人生命的联系,那种情韵是“欸乃一声山水绿”的情韵,那种情感是人与自然融合的美好感和神秘感,是对人生境遇的审美观照,也是诗人孤高品质的独特展现。那孤舟中“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把奇特的境界给了我们,那独钓是如此与众不同,那寒江雪该与谁的品格相配?柳宗元的河流是独一无二的,是象征意义上的河流。


  唐朝的河流是诗人命运的河流,不管是身世之慨还是思念之情,不管是热爱之情还是孤高之喻,都融入了那个时代的波浪。唐朝的河流上有孤舟,唐朝的河流上有月相伴,唐朝的河流上有无眠的人,唐朝的河流旁有树一样久立的人……这就注定了唐朝的河流是大美的河流,是有着诗人呼吸的河流,是牵系着我们情感的河流。


  由于古代交通不发达,河流作为水路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与人生相伴的河流,它的波浪注定要与诗人内心的波浪相呼应。河流是灵动的,它是时间、愁绪的代名词,它意旨的丰富性注定了诗人会垂青于它。唐代的诗人当然不能例外。唐朝的河流就这样流淌在唐诗之中,它的优美和丰富,它的宽阔与深邃,它的源远与流长,都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能得到唐朝的河流的浸润,真是莫大的幸福。

原标题:唐朝的河流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王立宪


报网导读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6年2月26日学术资讯,重点文章推荐


·   供给侧改革为发展提质增效

·   探索社会规律与物理机制同构现象

·  种族结构多元化利于改善教学环境

·  推动农村能源消费革命 治理PM2.5

· 【《新大众哲学》摘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之四)

 更多内容请点击公众号首页菜单“全媒体”→“中国社科网”阅读

                      △ 来源:学术汇



随时随地浏览新鲜学术资讯,请点击下载“学术要闻”客户端查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