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宋画家是如何画水的?

 C音MM 2016-03-17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山水 女子十二乐坊 - Beautiful Energy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表现的主体,“水”在我们中国画作品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顾恺之 《洛神赋图》局部

在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山水画的最早雏形——“山水相依”。顾恺之把水流与波纹的形状用细致、流畅的线条一丝不苟地刻画出来,使水的波纹充满了动感和变化。但顾恺之仅仅使用了线条,并没有用水墨或者颜色来渲染水面。


唐代 王维 《江干雪霁图》 局部

文人画始祖王维的山水画《江干雪霁图》,用到了典型的“借物画水”的方法,通过对河岸的刻画绘制河流形状。画面中开始使用“淡墨渲染”的技法来表现河流中水的光泽与倒影,技法的变化使绘画的表现越来越丰富。


唐代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唐代青绿山水画代表画家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中,运用类似鱼鳞纹或网巾纹一样的线条来表现水面。这种画水的技法史称“网巾法”。这种方法被后世的许多画家所接受,我们也能够在很多古代山水画中看到这样的描绘。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局部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湖泊的画法,就是一种变体的“网巾纹”技法,用极细的线条画出波纹的形状。这幅画中,水显然是配角,所以这样富有装饰效果的表现技法已经足够。但是跟以水为主角的南宋马远《水图》比起来,这些水似乎缺乏了些个性和情绪。


    马远在继承前辈画家生动线条和渲染技法的基础上,对于水纹的表现进行了更多探索,比如水的光泽、动态、浪头、雾气等综合元素。正是因为这种种“调料”的加入,使马远顺理成章地把我们眼前流动的水化为了各种内心感受。这变幻万千的水波,在马远的画面中创造出了新的生命质感。

    那么,马远的《水图》是怎样画水的呢?最新出版的图书《给孩子的中国画启蒙》在第六章中为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意犹未尽?那你可以把这本书带回家,细细地看哦!


     没有拿过画笔的人,孩子乃至大人,可以欣赏一幅中国画吗?完全没有问题,《给孩子的中国画启蒙》就是这样一本中国画启蒙书。



    全书通过从魏晋到宋朝六位中国画大师,顾恺之、王维、韩滉、张择端、王希孟、马远的名作,展示《洛神赋图》《五牛图》《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名作的细节。


    讲述画作背后和画家的有趣故事,并穿插浅显易懂的中国画绘画风格和技法,还有众多中国古代名画的举例,在画作的对比之中,认识更多的中国画,体会不同,感受中国画的意境。



小编向大家推荐此书的理由如下——   
    海量细节展示,揭开中国绘画的神秘面纱!
    从顾恺之、王维、韩滉到张择端、王希孟、马远,发现《五牛图》《清明上河图》等中国画的美好! 


《给孩子的中国画启蒙》(送缩微版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你心动了吗?



努力打造实用的书画欣赏、学习、交流平台,国画艺术(微信号quicksnowfall)期待您的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