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计算机网络学习

 机械战士A 2016-03-17
学习循序渐进的过程: 先要从整体上有个把握,再到局部,再一步步展开
=============
学习网络,按照网络的发展的历史去一个个展开学习,按规律去学习;
第三层转发技术和第二层交换技术
IP网络层 重点是基于IP地址的 路由技术
数据链路层重点是基于MAC地址的交换技术
注意MAC层是数据链路层中的一个子层
以太网数据帧 = 头信息 + MAC帧 ;
ARP协议:各层都需要特定的信息来封装
OSI模型把网络工作分为七层,IP地址在OSI模型的第三层,MAC地址在第二层,彼此不直接打交道。在通过以太网发送IP数据包时,需要先封装第三层(32位IP地址)、第二层(48位MAC地址)的报头,但由于发送时只知道目标IP地址,不知道其MAC地址,又不能跨第二、三层,所以需要使用地址解析协议。使用地址解析协议,可根据网络层IP数据包包头中的IP地址信息解析出目标硬件地址(MAC地址)信息,以保证通信的顺利进行。
以太网 Ethernet,是一种局域网组网技术标准;局域网有很多的种类:如令牌环、FDDI和ARCNET等,每种不同的局域网网络都有自己的组网的标准,然后以太网是目前最为流行的局域网组网技术与标准,符合IEEE802.3标准;因此以太网标准(IEEE802.3标准)规定了包含物理层的连线、电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等的内容【也就是叫做以太网接口技术】;
数据链路层在OSI 或TCP/IP网络通信模型中,我们都可以将这层分为两层来理解,LLC与MAC两层,尽管很多的以太网网卡只实现了MAC层,但不影响;所以以太网的接口就可以理解为下面的模型:
计算机网络学习---VLANX

MAC层包含在了以太网的接口中,因为数据链路层之所以要分为两层就是因为考虑到物理局域网的多样性,所以将数据链路层细分了LLC与MAC层,而MAC层就是用来匹配具体的物理网络的,MAC之上的所有层就与硬件无关了,所以I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