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论童声训练的原则及方法

 江山携手 2016-03-17

 

试论童声训练的原则及方法

 作者(来源):苍南县龙港一中 章彩微

 

 无论是常规课堂唱歌教学,或是课外音乐活动,让学生的歌唱柔和、美、动听,都应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歌唱训练,决不可放任自流,任他们用所谓“自然声”大声喊叫。这种“自然声”不仅毫无艺术美感,不能准确表达作品思想内容,直接影响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而且会极大地甚至毁灭性地损坏他们的噪音。因此,歌唱训练不可忽视,我们应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采取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歌唱方法,经过长期训练,使他们的歌唱音色优美,音高准确,音域扩展,从而准确、流畅自如地表达歌曲的艺术竟境,受到音乐艺术的美的熏陶。

一.呼吸为基础

中外歌唱大师曾明确指出:“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和动力,谁懂得呼吸谁就懂得歌唱”,又“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动则声发”。这些都科学地说明了歌唱呼吸的重要性及歌唱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这一原则。而儿童的肺活量较小,呼吸各器官控制能力较弱,加之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因此,根据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教师在训练中应通过准确的示范,形象的比喻,耐心的启发,让学生模仿、听辨和感受,从而最终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法。

正确的歌唱呼吸法简言之:吸气时,口鼻并用,同时下降横膈膜和张开下胸部肋骨,使胸腔全面扩张,吸气量以能唱完下一乐句稍有节余为宜,过多或过少均会对歌唱发声造成危害和影响,呼气时,要特别注意保持后部脊柱的向上挺立感和胸稍向下部肋骨的扩张状态,像张开的翅膀一样,同时收缩腹部,推动横膈膜上升回原位。纯呼吸练习法有:①急吸急呼——此练习着重让学生体会呼吸部位和腹部弹性,初学者应稍多练,注意在练习中切不可耸肩和抬起锁骨。②急吸缓呼——此练习在歌唱中最为常用,应着重练习。呼气时,变可用“咝”不(发出韵母)和“嘟”吹嘴唇结合练习,以丰富练习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③缓吸缓呼——加强此练习能提高腹部和呼吸控制能力,应要求学生用心体会、仔细揣摩,力求平衡均匀。④缓吸急呼——此练习既可丰富练习形式,提高学生兴趣,亦可调节和提高呼吸器官活动能力,训练中,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学生,都应长期坚持不懈,甚至在完全理解和熟练掌握之后仍有必要。纯呼吸练习每单位时间不宜过长(三分钟左右),可根据具体情况多安排练习次数。如歌唱训练时,可在中途有意插进一些纯呼吸练习,它既可有效调节学生歌唱状态,亦可使学生娇嫩的发声器官得以短暂调整恢复。尤其在每次歌唱发声训练前,让学生作一些纯呼吸练习,这对于稳定他们的情绪,集中他们的精神均有极为良好的作用。

二.轻声练习

我们知道,儿童的歌唱器官有别于成年人,他们的肌肉组织较嫩,较松驰,控制能力远不及成年人,极易疲劳。特别是他们的气息控制能力较弱,而且声带既薄且短,不能承受过量的运动。因此,童声训练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是运用轻声练习帮助学生获得干净、柔和的声音,而不是追求音量和力度。这是一种在童声训练中极为有效的手段,特别是对初学歌唱的学生更是如此。

训练中,无论是发声练习还是作品排练,声音的量限和力度一般以不超过mp为宜,以使他们的声带处于边缘振动状态,从而减轻声带负荷。要绝对避免因大声喊叫带来全声带的振动,致使声带因过于劳累而产生充血、沙哑,甚至病变,此其一。其二:笔者倡导的轻声练习是以良好的歌唱呼吸为基础,有高位置的柔美声音。所谓“轻而不虚,强而不咤”,这里提倡的轻声,相对正常歌唱的声音而言,只是音量和力度有区别,其余要求均为一致。如若将“虚”误解为“轻”,则会导致学生发声器官另一极端的毛病问题——如声带小结等,还会造成学生在声音概念上的错误和混淆。因此,在具体训练中,指导教师应有用敏锐细微的听辨能力,以区分学生声音的正误,随时予以指导和调整。其三:轻声练习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童声歌唱的声音也应有必要的音量和充实感,只有经过轻声发声练习阶段,使学生的声带及其附属器官充分调整好之后,再慢慢予以加强获得。这个步骤的跨越绝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必然导致学生嗓音的伤害和学习上“进一步,退两步”的结果,指导教师应循序渐进,慎之又慎。

三.母音的应用

在人类发音过程中,由于各发音器官的不同运动方式和状态而形成各种不同的母音。根据歌唱发声规律,这些发音器官的不同运动方式和状态而形成的各种母音有些更接近和符合歌唱发声要求,有些则相距稍远些。因此,采用和选择不同母亲练习也是童声训练中应注意的原则。根据汉语语音规则,单韵母为a e i o u u六个。在童声训练中,应遵循的原则:先单一韵母练习,再多韵母复合练习,先练习闭口母音,再练开口母音。就人类语言发音生理机能状态而言,人们在发u母音时的生理机能状态较符合歌唱发声的要求。如果再辅以声母i则效果更佳。此时的发音着力点在舌尖,舌根放松,喉节自然下放,喉管自然上下伸张,声音集中在眉心处,较容易使学生获取高位置的头腔共鸣。此外用lu的发声练习,喊叫几乎是发不出声来而必须要用高位置头声来唱。因此,在童声训练中,尤其是那些初学歌唱的学生,首先唱好lu的母音的练习是至关重要的。待到lu的发声练习基本成形和稳定之后,再用lu导引和带动其他母音的练习。其二:在中国汉语法音a e i o u u六个单韵母中,从整体上我们以u母音作为童声的突破口,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将这六个母音划分为u o a 和u e i两大类。因为就人类语言发音生理机能活动状态而言,这两大类中三个母音在发音生理机能状态中的变化只存在程度上的差异而无本质上区别。例如前者u o a这三个母音在发音时的口腔内部活动状态是一致的,从u到o再到a,只是收扰双唇幅度的大小程度不同而形成o u e i类的变化,部位不同,原理也基本一样。因此,在训练中,前一类别我们可以u为基础母音,后一类别以u为基础母音,先练习好基础母音,再以各类别的基础母音导引其他两个母音。这样的细分母音类别的训练,会使学生更容易获取理想的声音效果。其三:在练习好各母音尤其是基础母音的前提下,无论在发声练习或是作品演唱,笔者认为,运用以基础母音为主体的混合母音发声演唱,都能更地使学生声区统一,音色一致。例如唱a或o母音时,可融进相当部分u母音的成分,而在唱e或i母音时则融进相当部分u母音的成发。也可以立意在u母音上唱a或o,立意在u母音上唱e或i,在发声中,只闻母音的变化而无声音的不同。这样发出的a和o母音就不致于苍白散敞,而e和i母音则更圆润柔美。根据歌唱医学原理,人类发声器官口腔后部主事声音的控制,而口腔前部则主要作用于咬字吐字。只要训练得法,持之以恒,这些要求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四.发声练习应以下行音阶练习为基本原则

在童声训练中,无论是轻声练习或母音选用,目的均为使学生尽快较好地获取有高位置的优美声音。为达到这个目的,在具体发声训练中,从高音处开始,采用下行音阶练习,则是童声训练中的又一基本原则。

遵前所述,学生轻声采用lu发声时,他们的声带处于边缘振动状态,振幅较小。此种声带振动状态同高音区所要求的声带振动状态是相吻合和适应的,如若从中低音区起始发声,则会本质地改变这种状态而造成声带全范围的振动,长此以往,将会给学生的嗓音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害;其次,歌唱要求全身心投入,情绪饱满高涨,精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根据儿童心理特征,从中高音处起始发声,能诱引他们较快进入规定的歌唱精神状态。因此,在童声训练中,应从bb1或b1开始进行下行音阶练习较为适宜,然后半音逐步向上,再顺次向下。在下行音阶发声练习中,无论是三度、五度或八度,均应要求保持高位置共鸣点不变,甚至感觉与之相反,好比上山坡一样,一步一步地向上,声音感觉要求后一音连贯滚盖前一音,这样效果将会更佳。

五.声音训练原则

中小学音乐课唱歌教学的另一重要内容和任务是,二声部合唱训练。合唱由于其在音域、音量及音色上的变化多样而使其具有极为丰富的表现力和可塑性,因而它也是发展学生的和声听觉,培养他们多层次的思维空间以及主动性,协作性和创造性的极佳途径。

教学中,就普遍情况而言,一般原则应为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唱名练习后母音或歌词练习,先分声部练习后合唱练习,分声部练习先低声部后中高声部练习。

就我国目前大多中小学音乐教学而言,在合唱教学中首要问题是学生音唱不准。因此,在初期阶段,可进行一些简单的节奏模仿和单声部流动的二声部练习,如:

1=C  2/4

0        0  |  3  -  |  3  -  |  3  -  |  0  0  |  5  -  |  5  -  |  5  -  ||

 

1  -  |  0  0  |  1  -  |   1  -  |  3  -  |  0  0  |  3  -  |  3  -  |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是上述简单的二声部练习,也应先唱名练习,待基本熟练后方可运用母音或编填词进行练习。因二声部合唱两个声部唱名各不相同,区别明显,较易分辨,因而学生易于掌握。

合唱强调协调,而各声部音高准确是构成合唱整体协调的基本因素之一。因此,在练唱作品时,必须首先解决各声部的音高准确而进行分声部练习。只有在解决单声部音高准确协调之后,才有可能获取合唱整体协调乃至均衡、和谐理想效果。

在进行分声部练习时,应先着重第二声部的练习唱。因为一般合唱作品主旋律在第一声部,旋律性强,学生印象较深,相对易于掌握。而第二声部和其他声部大都着重和声织体功效,旋律性不强而学生难于掌握。教学中,如先对第二声部进行练习,待有了一定基础后再练第一声部,这样就往往能使二声部合唱教学化难为易、事半功倍。

此外,合唱教学还应要求学生演唱的同时用心倾听,应听见自己的、本声部其他同学的和另外声部同学的声音,以求得整体均衡、和谐。合唱教学尚有诸如声部平衡,和声织体层次,音量音色的控制与调整,咬字吐字以及作品处理等等。

 

  文章来源:

http://www./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8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