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的硬木家具表面处理有“南漆北蜡”之说。
南漆的“漆”指的是生漆,生漆是一种天然漆,俗称“土漆”,又称“国漆“或“大漆”。北蜡,是指烫蜡工艺。生漆历史悠久,有大量历史典籍均有记载,而烫蜡工艺出现得相对比较晚,文字记载也较少,因此出现了一些争议。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来简单阐述“生漆工艺”、“烫蜡工艺”的历史。
生漆是从漆树上采割的乳白色胶状液休,一旦接触空气后即转为褐色,数小时后表面干涸硬化而生成漆皮。早在古代,就有关于漆树的记载。《尚书·禹贡》曰:“兖州厥贡漆丝” 。《山海经·西山经》中说:“虢山,其木多漆棕。英靼之山,上多漆木。”前面所说的兖州、虢山系指山东、甘肃一带多漆树,在几千年前已经用漆丝作为贡品了。《庄子·人世间》有“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的记载。
经过多道生漆工艺之后,在木器表面形成漆膜,漆膜耐磨强度大,漆膜光泽明亮,亮度典雅、附著力强,具有很强保护木材的作用。同时生漆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

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春秋战国时期漆器几
 日本正仓院藏唐代漆挟轼

故宫博物院藏明代黑漆描金山水纹顶竖柜

现代制做上生漆的明式硬木家具
综合以上信息可知,生漆工艺历史非常悠久,从春秋到明清均有广泛的使用,并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漆器、生漆家具文化,并且一直延续至今。
烫蜡所用的蜡,其主要成份是蜂蜡,此外还有少量的川蜡等。蜂蜡是由蜜蜂(工蜂)腹部蜡腺分泌出来的蜡。蜂蜡具有防潮、绝缘、可塑和可燃等性质,在常温下呈固体状态,熔点较低,具有蜜、粉的特殊香味,颜色有淡黄、中黄或暗棕色及白色不等。
民间关于烫蜡的记录不多,容庚先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成书的《商周彝器通考》中记载:“乾嘉以前出土之器,磨砻光泽,外敷以蜡。”算是民间书籍记录得比较早的“烫蜡”工艺。这种“烫蜡”工艺,主要是针对出土的青铜器,对历经千年的青铜器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还能在青铜器表面形成类似于包浆的效果。实际上这种方法,现在也继续沿用,涉及面也更广,包括古砚、老的硬木家具等等。
虽然烫蜡工艺在民间资料中记载不多见,但在我国的清宫档案里却有不少关于烫蜡的记载。
乾隆年间装修圆明园留下的档案《圆明园内工程装修则例》记载:
“楠柏木裙板绦环,如一面镶嵌厚板绦环凑长四尺五寸,宽九寸,镶嵌凑长三尺五寸,宽九寸,用长五尺宽一尺,厚一寸楠柏木一块,长四尺宽一尺厚四分楠柏木一块,每面绦环四面折一面,如雕夔龙每二面折一面,每面用木匠七分五厘工,雕匠二工,水磨烫蜡匠一工,镶嵌工一匠。 如二面镶嵌裙板绦环凑长四尺五寸,... ... 厚四分楠柏木一块,每面用木匠七分五厘,雕匠二工,水磨烫蜡匠一工,镶嵌匠一工。 如一面二面镶嵌花梨紫檀木雕花用木植同上,每面绦环四面折一面,如雕夔龙每二面折一面,每面用木匠一工,雕匠四工,水磨烫蜡匠二工,镶嵌匠一工。 花梨木紫檀木镶嵌雕花如有大圆凹面夔龙式口线,每面用外加水磨烫蜡匠二分五厘,雕匠半工,镶嵌匠二分五厘。
楠柏木支窗秋窗推窗方窗大框,每扇用长一丈,... ... 如尺寸小者用长五尺一块,每扇用木匠半工,水磨烫蜡匠半工。
楠柏木圆光窗什锦窗大框,每扇用长五尺,... ... 每扇用木匠一工,水磨烫蜡匠一工。
楠柏木廉架大框,每扇用长一丈,... ... 每扇用鱼胶五钱,如单边鱼胶三钱,用木匠半工,水磨烫蜡匠半工。”
以上这段,清晰的记录了,乾隆年间对圆明园的内部装修过程中,装修中使用了楠、柏、花梨、紫檀等木材,并使用了烫蜡工艺。实际故宫太和殿的内部装饰,也用到了与圆明园同样的烫蜡工艺。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
“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记事录:二十八日档房掌稿笔帖式和宁持来武备院清宁印文内开三丈四方房二间,内楠木桌子二张,粘补烫腊,二丈庭房二间内长一丈二尺底径一寸,稍径八分班竹椽子五十根,随铜筒锭给交旧换新,围屏璧子一分,口沿糊折口,佛房内楠木佛桌一张,粘补烫蜡,照例应交造办处收什妥协等因回明中堂英廉。
乾隆四十六年各作成活计档五月记事录:五月初四日,员外郎五德催长大达色舒兴将粤海关送到紫檀木供案三张(系须弥福寿之庙),呈览奉旨着本家人送往热河钦此(于本月九日本家人汤起送往热河讫)
乾隆四十九年三月行文:盆架 三月初二日,员外郎五德库掌大达色催长舒兴来说太监鄂鲁里传旨舒文,拟画盆架衣架样呈览钦此,随经武备院卿舒文,拟画得通高五尺九寸五分,见方二尺二寸五分盆架纸样一张,上画夔龙花纹样,... ... 于五十年十二月十九日,粤海关送到,雕紫檀木盆架一对,衣架一对,呈进交敬事房讫。于五十一年四月二十七日,苏州送到绣盆架单衣架单门帘幔子七件,呈进好生收贮用时再做讫。
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记事录:十一月初二日,掌稿笔帖式和宁持来武备院清字印文一件内七为换做事查得明春驾幸五台随围应用蒙古包内竹椽屏风坐褥等项计:…… 楠木杌子二个,粘补烫蜡,一丈四方房楠木活腿佛桌二张……”
以上乾隆四十五年---四十九年的几则记载,说明这一时期,有一部分楠木家具(桌子、杌子),是采用烫蜡工艺的。而紫檀家具并没有注明是否有用生漆或烫蜡工艺。
另据清宫《内务府活计档》记载:宫廷备料常有黄蜡、白蜡。黄蜡即现在常用的蜂蜡,白蜡即川蜡。

现代制作烫蜡硬木家具

现代制作烫蜡硬木家具
综上所述,基本可以判断乾嘉之前,烫蜡工艺(与木器烫蜡应略有不同)就运用于出土青铜器的保养上。从目前查到的信息来看,乾隆时期,木器烫蜡工艺有运用于楠木家具表面起保护作用的实例。在使用楠、柏、花梨、紫檀等木材对宫殿内部进行装修时,也使用了木材烫蜡工艺来对木材表面进行保护处理。
笔者家中,烫蜡工艺和生漆工艺家具都有,从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都非常不错,工艺只要处理得好,效果是各有千秋。那么,对于目前行业内存在烫蜡与生漆谁好的争议,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好比老百姓争论是北方面食好还是南方米饭好,相信这样的争论毫无意义。一言概之,存在即合理。
最后,特别感谢故宫博物院周京南老师提供的史料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