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1、子曰:父在,观其志

 六谷斋 2016-03-17

言麸子

1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集解]孔曰:“父在,子不得自专,故观其志而已。父没乃观其行。孝子在丧,哀慕犹若父存,无所改於父之道。”

[唐以前古注]皇疏:所以是孝者,其义有二也。一则哀毁之深,岂复识政之是非,故君薨,世子听冢宰三年也。二则三年之内哀慕心事亡如存,则所不忍改也。或曰“若父政善则不改为可。若父政恶,恶政伤民,宁可不该乎?”答曰“本不论父政之善恶,自论孝子之心耳。若人君风政之恶,则冢宰自行政;若卿大夫之心恶,则其家相邑宰自行事,无关于孝子也。”

:此则为治人者说,非后世苛之于匹夫匹妇之谓也。后世王朝所谓祖宗之法不可变者,亦是此意乎!

[朱子集注]父在,子不得自专,而志则可知。父没,然后其行可见。故观此足以知其人之善恶,然又必能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乃见其孝,不然,则所行虽善,亦不得为孝矣。○尹氏曰:“如其道,虽终身无改可也。如其非道,何待三年。然则三年无改者,孝子之心有所不忍故也。”游氏曰:“三年无改,亦谓在所当改而可以未改者耳。”

朱熹之说简明直接,其说切实,但是还是要添设一个前提,为治人者说也。

更有说者,以为是说:“为人子者,父在则能观其父之志而承顺之,父没则能观其父之行而继述之。”(见程树德《论语集释》引范祖禹《论语说》)此解实是不通,在而观志,没却观行,如何能解得通。

  此处对孝重加解释。语云:“国之大事,在祭与戎。”而对于士大夫、庶民百姓,孝弟之行、祖先神灵祭祀当然也是重大的事情。相反来说,“绝人之祀”就是最为可怕的事情了,不谨于孝弟、祭祀岂非自绝于家族、祖先、神灵。(这关涉到孔子对于人神关系的理解,留待后面解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