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

 六谷斋 2016-03-17

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经典释文》:“患不知也”,本或作“患己不知人也”、俗本妄加字。今本“患不知人也”。

按:若作“患不知也”,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里仁篇)相通。不过此处恐怕还是说的是“患不知人”吧!

 《学而篇》可看作孔门言行之总论。开篇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作结,于立身处事处阐明孔门学行之旨。

《反身录》:“吾人学非为人,之知不知原于己无损,故不以此为患。为是人不易知,知人实难。我若不能穷理知人,则鉴衡昏昧,贤否莫辨,是非混淆,叫人则不能亲贤而远佞,用人则不能进贤而屏奸。”

窃以为,衡之夫子之教,遍干诸侯,求为世用,其用世之心可谓疾矣,人不知之焉能为用。若以一己之进德修业为言,则可合夫子之旨;然夫子己欲达而达人,岂有不求人知之理,为进学言则可,为用世言则不合夫子之旨。此当以为学解。孔子处处求用,所见不合,或受轻慢,即自离去,显然是患“不己知”啊。

进德修业,只知其进,不知其止,不患不己知;应世济民,则知而见用;有位之时,则知人善任,如此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