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凿 按:若作“患不知也”,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里仁篇)相通。不过此处恐怕还是说的是“患不知人”吧! 度
《反身录》:“吾人学非为人,之知不知原于己无损,故不以此为患。为是人不易知,知人实难。我若不能穷理知人,则鉴衡昏昧,贤否莫辨,是非混淆,叫人则不能亲贤而远佞,用人则不能进贤而屏奸。” 窃以为,衡之夫子之教,遍干诸侯,求为世用,其用世之心可谓疾矣,人不知之焉能为用。若以一己之进德修业为言,则可合夫子之旨;然夫子己欲达而达人,岂有不求人知之理,为进学言则可,为用世言则不合夫子之旨。此当以为学解。孔子处处求用,所见不合,或受轻慢,即自离去,显然是患“不己知”啊。 进德修业,只知其进,不知其止,不患不己知;应世济民,则知而见用;有位之时,则知人善任,如此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