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蓝玉案:大明武将的宿命

 尤里蒙提 2016-03-17

朱元璋的大清洗(连载之五)

在朱元璋看来,比一般文职官员更可怕的是手握兵权的武将,这些武将往往又是在打天下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功勋贵族。

朱元璋分封的公、侯两级贵族一共有60多人,除李善长一人为文官外,其他都是武将。

朱元璋和他手下的武将的关系,最初有点象合伙做生意,大家都是老乡、老战友,都是为人打工,只不过目的不是赚钱,而是取天下。

在这个过程中,朱元璋因为能力强、威望高被推举为大股东,最后顺理成章地就成了皇帝。朱元璋比较担心的就是他这个大股东到了他儿子手里能否继续控股,所以他在天下方定的时候就开始着手铲除这些开国元勋。

朱元璋手下武将的第一号人物徐达据说是被赐食蒸鹅而死,第二号人物常遇春暴病身亡。其他有名的大将傅友德被逼自杀身亡,廖永忠被巫偷穿龙袍死于狱中,冯胜被赐酒死去,李文忠因为礼贤下士而被毒死狱中。在第一批被封为国公级的武将中,只有信国公汤和逃过一死。

汤和是朱元璋的同村老乡,两人曾经一起放牛。徐达死时,汤和看出老伙伴想要解除武将兵权的心思,主动提出告老还乡。朱元璋很高兴,给了他不少赏赐。汤和回乡后,从来不过问朝中之事,也不同地方上的官员往来。朱元璋手下的特务汇报得最多的就是信国公汤和经常口流涎水,形若痴呆,甚至连成句子的话都说不出来。朱元璋实在不觉得这样的人会有什么危险,就放过了他。

汤和一直活到70多岁,可谓善终。

总的说来,朱元璋手下大将结局都不太好,限于篇幅,我们这里主要讲两个人。一个是蓝玉,因为他的案子牵连而死的武将很多。一个是傅友德,他死得很惨。

先说蓝玉。蓝玉是名将常玉春的小舅子,打仗以猛打猛冲速度快著称,特别善于打那种千里奔袭的运动仗。朱元璋手下猛将如云,蓝玉是成名比较晚的一个。蓝玉的成名晚与他资历比较浅有关系。军队是讲资历的,蓝玉的年龄比第一代的大将如徐达、常玉春、李文忠、冯胜、傅友德要小一点,所以在大多数时候他只能当副手。朱元璋立国时,封了6个公爵,28个侯爵,其中除李善长为文臣外,其余都是武将,蓝玉不在其中。蓝玉一直到洪武12年第二次封赏时被封为永昌侯。

成名晚不等于不能打仗,关键在于要有机会,而机会是一把手朱元璋给的。

蓝玉的机会来得很晚,一直等到洪武21年朱元璋准备和北元残余势力决战的时刻才来到。

朱元璋虽然把蒙古势力驱赶出中原,但是来自蒙古草原的威胁从来没有停止过,为了解决这个老对手,朱元璋什么手段都用了,但是效果却不怎么明显。

在徐达收复大都20年之后,朱元璋作好了对北元最后一战的打算。

这个时候,徐达、常玉春、李文忠这些独当一面的大将军都已经离开了人世。而尚存人世的冯胜、傅友德也因为年老体衰不被看好,何况朱元璋也因为这两个人功高盖世在军中享有崇高威望不愿意让他们继续担任大将军领兵出征,所以,蓝玉的资历浅反而成了朱元璋放心使用他的原因。

洪武21年,蓝玉率领明军主力15万出征北元。

蓝玉果然没有辜负朱元璋的希望,在捕鱼儿海一战,彻底歼灭了北元的武装力量,俘获北元皇帝次子地保奴、太子妃并公主内眷100余人以及王公贵族3000余人。另外,蓝玉还俘虏士兵7万余人,缴获牛羊10多万头,连元朝皇帝使用上百年的印玺也被蓝玉拿到献给了朱元璋。

蓝玉的功劳堪比20年前攻破大都的徐达。

在蓝玉凯旋归来时,朱元璋当着满朝文武说出他一生对于部下将领的最高评价:“蓝玉就是我的卫青和李靖。”

蓝玉在孤军无援的情况下,率领大军深入蒙古沙漠,最终彻底击溃了北元,完成了前辈将领未能完成的功勋,确实无愧于这一评价。

蓝玉因为此次功勋被封为凉国公,成为朱元璋一生封赏的9个国公之一。此后,蓝玉又为明朝陆续平定了湖北、四川等地的叛乱。

洪武25年,太子朱标病亡,朱元璋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太孙,准备自己百年之后让他接班,但是朱元璋很担心一些幸存的开国功臣影响朱家子孙的统治。经过胡惟庸案等大案,开国功臣已经去其大半。但是考虑到王朝建立之初,还需要有人领兵平定元朝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可能发生的动乱,朱元璋有意保留了一些军事将领。随着朱元璋身体的日渐衰弱,交班的日子越来越近。朱元璋决定对蓝玉等中青年军事将领大清洗,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天下落入他人之手。

跟前辈将领相比,蓝玉的军事才能并不逊色。但是蓝玉本质上是个粗人,做事情没脑子。这使得朱元璋要解决他很容易,没有必要找人暗杀、下毒,随便找个茬子就可以治他的罪。

蓝玉在征讨北元得胜归来的途中,曾经欺负元主的老婆,这无论如何是件很不光彩的事情。他的部队经过喜烽口的时候,守关的官兵动作慢了一点,他竟然纵容手下将领毁关而去。在中国封建社会任何时候,食盐都是国家专营,贩卖私盐可以获暴利,但同时也是死罪,蓝玉就经常指使部下贩卖私盐。

蓝玉这些事情很过分,鉴于他在军队中的影响力,朱元璋一直未予深究。蓝玉也以为这是朱元璋对他的特殊待遇,所以也就更加放肆。

蓝玉甚至在朱元璋给与他的封赏上讨价还价。比如西征湖北、四川等地归来后,朱元璋加封蓝玉为太子太傅,这在地位上仅次于太子太师冯胜和傅友德。但是蓝玉很不知足,他当众质问朱元璋:我怎么就不能当太师?搞得朱元璋很难堪。

蓝玉做得最过分的是在军队里瞒着朱元璋提拔自己的亲信,借以发展自己的势力。这一点朱元璋曾经领教过,有一次出征前蓝玉带着两名将领向朱元璋辞行。朱元璋大概想单独跟蓝玉讲一会儿话,三次示意这两个人退下。这两个人动都没有动。而后蓝玉一挥手,他们就立刻退下。这件事给朱元璋留下了时刻印象,觉得这个人不除掉不行。

蓝玉因为是太子妃的舅舅,大概跟太子朱标个人关系比较好,唯恐在北京的燕王朱棣有野心,多次提醒太子要提防。虽然蓝玉的提醒有道理,但传到朱元璋耳朵里,就觉得蓝玉这个人对做皇帝这样的事情有兴趣,犯了大忌。

洪武26年二月初八,蓝玉在上朝时被朱元璋逮捕,接下来受尽酷刑后于第三天被下令凌迟处死,同时被诛杀三族。

蓝玉的案子被定性为谋反案,据说蓝玉准备乘朱元璋年老多病造反夺取天下。朱元璋接下来就是在全国各地搜捕蓝党,一共杀了2万多人,胡惟庸案幸存的开国元勋基本上全部被杀。这一次的打击对象主要是武将,一些开国功臣之后和军队中的后起之秀基本上被清洗干净。

与胡惟庸案不同,这次清洗进行了两个多月就结束了。事情结束以后,朱元璋让翰林院编写了一本《逆臣录》,里面记载了蓝党的供词。

这部《逆臣录》是屈打成招的产物,供词矛盾百出,可信度不高。按照里面的记载,蓝玉的谋反阴谋一点都不保密,简直是不分时间、地点,也不管对方是什么人到处拉人,封官许愿。《逆臣录》记载了上千人的口供,其中大多数是渔夫、裁缝之类的人,据说这些人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在蓝玉的公爵府饮酒赴宴,商量怎样密谋造反。在朱元璋眼皮子底下造反是人头落地的高风险买卖,蓝玉好歹也是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大军事家,这么会这么不小心跟一些无足轻重的人去商量来商量去呢?

如果说蓝玉之死还跟他的个人性格有关的话,那么因此案而牵连的所谓“蓝党”则是冤枉无疑,值得同情。我们这里来谈谈傅友德的死。

蓝玉的案子牵涉到的文官很少,但傅友德的弟弟户部尚书傅友文就在其中。傅友文的涉案当然会使朱元璋联想到傅友德,但傅友德一直小心翼翼,所以一直没有被抓住什么把柄。

傅友德原来是陈友谅的部下。据说,他平时沉默寡言,作战时却能身先士卒、出奇制胜,所以他能在朱元璋手下从普通的校级军官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将,成为朱元璋封赏的9个公爵之一。

据说蓝玉案发后,部下王弼向傅友德吐露心声:皇上年事已高,说话办事都叫人摸不着头脑。洪武13年到现在,大案层出不穷,许多功勋显赫的文武大臣都被牵连。上次我们还年轻,侥幸得免。这次蓝玉的事会不会把我们搞进去?历来谨慎的傅友德深知这种话不能说,阻止了王弼。

是祸躲不过。洪武27年年底的一天,朱元璋举行盛大宴会。傅友德与长子驸马都尉傅忠都去了,次子傅让为金吾卫镇抚,正在殿前值班。朱元璋斥责傅让不带箭囊是对自己不敬。傅友德连忙站起来,准备赔罪。不料,朱元璋也立即站起来,呵斥道:“你站起来干什么?谁让你站起来的?”傅友德赶紧坐下,不敢吭声。一会儿,朱元璋递给傅友德一把宝剑,让他召来两个儿子,将他们杀死。当傅友德拎着两个儿子的人头返回时,没有下跪,也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站着。朱元璋呵斥道:“你这么残忍,是不是对我怀恨在心?”愤怒的傅友德终于爆发,大吼道:“你不就是想要我们父子的人头吗?我死,遂了你的心愿。”说罢,横剑自刎而死。

傅友德死后,乘下的公爵只有宋国公冯胜了。蓝玉案后,功臣们已经被剪除得差不多,朱元璋不再有所顾忌,随便找个理由就把冯胜解决了。

洪武28年,有人告发冯胜图谋不轨,罪名包括出入骑马不乘轿,最严重的是私藏兵器。其实,喜欢骑马是武将的习惯,而私藏兵器云云,只是冯胜癖好在打谷场下埋些瓦罐,听轱辘压过去的声音而已。朱元璋听到有人告发,就将冯胜赐死,连他子孙都不能继承爵位。冯胜死得特别冤枉。

冯胜死后的第三年,朱元璋病死在应天府,这时他所封赏的公、侯只有两个据说是最平庸的人尚且苟活人世。

【链接】朱元璋的大清洗(连载之五):郭桓案,朱元璋像割韭菜一样把整个官场又割了一遍 - 今日头条(TouTiao.com)

http://toutiao.com/i626253008541738649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