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的养生观重在一个“捂”字,“春捂秋冻”是老一辈传下来的至理名言。可是现在很多爱美的年轻人,总是在天气刚一转暖的时候,就急于脱掉厚重的外套,换上轻薄美丽的衣服,一展自己的身材。可是这一举动正好犯了春季养生的大忌!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春捂”到底应该“捂”哪里?
冬去春来,天气刚刚转暖,有些人便早早地脱掉冬装,换上轻便漂亮的春装。一些爱美女性也穿上超短裙、丝袜、凉鞋,露出美丽的双腿和双脚。殊不知,这种做法会给身体带来诸多隐患。
人的体温要保持在37℃左右。人体保持恒定的温度,一是依赖血管的收缩和皮肤的排汗功能来调节;二是依赖增减衣服鞋袜来维持。如果过早地减掉衣服、暴露出腿脚,就会影响人体温度的调节。在初春时节,经常有寒流和冷空气来袭,如果不“捂”着点儿,身体就很难适应这种冷暖的变化,许多人就会患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人体同自然界一样,在春天开始复苏,原先处于“冬眠”状态的皮肤逐渐苏醒,毛孔张开。如春季风较大的时候,即使不冷,寒气也能透过皮肤、肌肉、经络袭击人体。受风寒后,经络痹阻,湿往下走,体内寒湿之气长时间排不出体外,很容易诱发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认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躲开冬春交替时邪风的入侵,最重要的就是从“捂”开始。“春捂”是适应春季的养生观,在对待“春捂”的问题上,需遵循一定的“春捂指数”。 首先要注意温差。春天的气温变化无常,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日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其次是温度。15℃是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当气温稳定在15℃ 左右时,就可以适当减少衣服。再次需掌握时机。应根据气温变化及时采取“春捂”措施,可多关注天气预报,在冷空气到来前一两天先做好准备。最后把握好“春捂”的持续时间。气温回升后,需再捂7天左右,身体才能适应外界环境,一般1~2周恰到好处。
第一,浴足。 浴足与通常的洗脚相似,只是开始时水要少一点,浸过脚趾就可以了,水温保持在40℃~50℃。浸泡一会儿后,再逐渐加水至踝关节以上。水温根据个人的耐受情况,可以适当增加。同时两脚不停地活动或相互搓动,以促进水的流动。每次持续20~30分钟,以身体感到微热为宜。 ![]()
第二,晒脚。 早晨九点至下午三点之间,脱掉鞋袜,将两脚心朝向太阳晒20~30分钟,能促进全身代谢,加快血液循环,提升脏腑器官的活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健康小博士
![]() 第三,摩脚。 洗脚后,双手搓热,轻揉、搓擦相关部位或穴位,可按摩全脚,也可局部按摩。或者捶脚,用拳头轻轻捶击脚底,每次50~100下,使脚产生酸、麻、热、胀的感觉,左右脚各重复捶三遍。 ![]()
第四,脚部锻炼。 每天早起和睡前泡完脚后,两脚相互撞击5~10分钟,不仅可以让两脚立刻温暖起来,而且还可以刺激足部穴位,强身健体。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用一只脚的脚跟去踩另一只脚的各个脚趾,双脚轮换,缓慢进行,也可达到暖脚的效果。
![]()
第五,加强脚部的运动。 春季不宜进行激烈、长时间的运动,一些节奏较慢而且运动量不大的活动适于春季进行,如上下楼走楼梯、外出步行、散步、晨跑、放风筝等,都能锻炼双脚。原地踏步走或做摇摆动作,活动脚趾10分钟等,都可以起到暖脚的效果。 ![]()
第六 双脚的表面温度维持在28℃~30℃ 时,人感觉最为舒适。保持脚部的最佳温度,可以选择保暖效果较好又柔软的袜子,可穿有绒里的棉鞋。在室内时,最好穿着能把脚包裹起来的棉拖鞋。
第七 选用暖脚物品,如热水袋、暖脚宝、暖脚器。在晚上睡眠的时候,给自己的脚营造一个温暖的空间,不仅保护了身体,更帮助了睡眠。春天本身就气候干燥,再加上人体容易蓄积内热,出现春燥现象。因此,“春捂”也要适度。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健康小博士 文章来源于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