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市场近年来的表现让全世界见识到了“中国速度”,不仅产销量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累计保有量也仅次于拥有超过百年汽车历史的美国。然而在汽车产业捷报频传的背后,对于汽车消费的投诉也在逐渐增加。2015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受理的商品类投诉中,交通工具类投诉量高居第三,并且仍在同比增长。 汽车作为一种价值高、技术含量高的特殊消费商品,不仅承载着代步的功能性,其质量好坏更是会对社会安全起到重大的影响。然而在消费者选购新车时,相关质量信息的缺失与不透明同消费者对于新车质量的高度关注之间却产生了矛盾,多数消费者苦于只能通过道听途说和支离破碎的信息臆断新车质量。 在建设良好的汽车消费生态闭环的过程中,汽车互联网平台作为第三方舆论平台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消费者发声,利用自身的媒体资源对新车质量做出公正的评价。时值“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作为汽车互联网企业的领导者,汽车之家发布了新车质量报告,这份报告以真实且详细的数据统计为依托,对于当前国内新车质量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是当前消费者掌握此方面信息最为权威的来源。 长期以来,汽车之家依托覆盖九成以上在售车型、收录70万名真实车主评价的汽车用户口碑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了可靠的新车质量信息来源。而在此次的新车质量报告中,汽车之家对过去2-12个月内购车的38,813名私人用户进行了新车质量情况的调查,覆盖615个车系,其中热门车型覆盖率达到100%。采用加权计算的新车百车故障数(PPH)的指标重点探究了新车故障类型及车系国别、级别、价位等与新车质量的关系,对于消费者而言有巨大的参考价值。 在汽车之家新车质量报告中,质量问题被分为车身外观、行驶过程、功能操作、电子设备、座椅、内饰、空调系统、发动机、变速系统等9大类,二级指标超过200个,以对新车故障进行全面分析。 在这9大类问题中,行驶过程的问题高居首位,包括换挡、转向及刹车性能等方面。这些多数发生在消费者实际驾驶中的动态性能问题,不仅给消费者带来经济上的损失,更是对于消费者行驶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而在车辆的选购中,消费者往往更加关注车辆的静态特性,动态行驶的质量问题通常难以被发现,即使是购车前的短途试驾也因为普遍较为仓促而不能对动态性能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因此,行驶过程质量问题的隐蔽性强与危害性大成为当前国内新车消费者最为头疼的方面。 是不是价位越高的车型,质量就会越好呢?根据汽车之家的调研数据来看,此话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尽然。当车型价位在25万元以下时,随着车价的降低,新车故障数确实在增加。这体现出低价位车型对于成本的控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车型的品质,也导致了故障的增多。而当车价超过25万元后,新车故障数基本与价位不存在直接联系,而呈现较为平稳的趋势。所以认为价格越高,车型品质就越好的想法并不可取,盲目迷信高价位车型正是如今国内消费者购车的一大误区。 而从各个车型级别来看,车型定位越高,故障数相对来说也越少。价位在5万元以内的微型车质量问题远多于其它车型,与之前分车型价位的调研相呼应。而MPV排名第二则主要是由10万元以内的中低端MPV车型庞大的销量基数所致使。 从汽车之家的分国别调研数据来看,中国品牌质量问题最多,而瑞典品牌、日本品牌在新车质量方面的表现最好。 汽车之家的新车质量报告为消费者带来了可靠的购车参考,然而这份质量报告的背后是我们对于当前如何确保汽车消费者权益的思考。唯有车企遵循行业守则,消费者提升维权意识与方式,媒体加大对消费者权益的关注与支持,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健全,新车质量问题才能够在这个稳定而健康的消费链中得到根本性解决。 【观察】福田与双环的得与失【深度解读】北汽新能源技术路线背后的深意【头条新闻】爱卡独家囊括百度PC、移动端阿拉丁,用意何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