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总是陈词滥调,怎么办?

 长沙7喜 2016-03-17


                                

 考情分析



  陈词滥调是考场作文的一种通病,在议论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其具体“病态”如下:套话、空话、大话、废话,俯拾皆是;板着脸孔空洞说教,老生常谈;素材陈旧,千篇一律,人云亦云;语言干瘪,缺少文采,味同嚼蜡;隔靴搔痒,官样文章,浅尝辄止;东一榔头西一斧子,逻辑混乱。这样的文章,淡而无味,面目可憎,丝毫不能让读者获得蹊径寻幽、顿悟事理的愉悦。

  

写作技法


  避免陈词滥调、众口同腔,做到文质兼美、情理并茂,是议论文写作成功的标志之一。那么,如何避免陈词滥调呢?

首先,讲真话,抒真情。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有真情实感就不会无病呻吟,敢讲真话就不会随声附和,陈词滥调往往是爱讲“高大上”的结果。考生写作文时,往往喜欢无限拔高,将普通的师生情、故园情上升到爱国高度,导致材料与得出的结论之间思维跳跃性很大。这种文章,不能说观点错误,但读后心里总感觉有些别扭、生硬,似曾相识,其得分自然不会高。


其次,严选材,深挖掘。


     选材要遵循典型性和新颖性的原则,宁缺毋滥,带露折花,找新鲜有力的论据来充实自己的文章,不能动辄陶潜、司马迁、苏轼,用这些已经没有丝毫新意的论据。再者,要善于进行开掘,深挖材料内涵,使观点不同凡响。就像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里所写的那样,由平常小事生发深刻议论,得出人生真谛。从课本中挖掘素材,从时事热点中淘金,从身边人事中探究道理,这些均是我们获得好素材的源头活水。

再次,巧说理,善表达。

      

      议论之所以空洞乏味,主要是由于抽象议论过多,说理死板生硬。倘若借助文学手法,锤炼语言,运用技巧,就能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形象,从而引起读者共鸣。如一位考生在《勇者与智者》一文的题记中这样写道:“勇者,知道自己脚下都是路;而智者,知道自己应该走哪条路。”对比鲜明,褒贬立显,说理极佳。  


最后,辟蹊径,有新意。


     精彩的议论一定是独辟蹊径的。独辟蹊径的议论并非故作惊人之语,而是要善于从最佳的说理视角,进行入情入理的阐发。它或从正面,或从侧面,或从反面,巧妙地揭开问题的一角,让人窥见事物的全部真相。

(内容来源:《作文指导报·高考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