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野】日本人为什么喜欢相扑| 朱辉

 昵称JDTWtBsL 2016-03-18



日本人为什么喜欢相扑

 

朱辉



作者简介:


朱辉,1963年出生于江苏。曾任职于河海大学多年,教授。现为江苏省作协专业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牛角梳》《我的表情》《天知道》《白驹》,小说集《红口白牙》《我离你一箭之遥》《视线有多长》等。曾获“紫金山文学奖”“汪曾祺精短小说奖”等奖项。 



 

透过体育运动看民族特性,常常是一条别样的门径。譬如美国的拳击,肌肉袒露,攻势凌厉,规则简单明确,就充分体现了所谓的美国精神。而我们的乒乓球则小巧而诡异,算度精确,也是我们民族性格的一个侧影。那么相扑呢?

相扑是怪异甚至是滑稽的。我们基本上不知晓相扑繁琐而一丝不苟的程式、选手间森严的等级,我们只看到“两个胖子打架”——这个简单的概括流露出了我们的态度。但相扑在日本的地位是尊崇的,每年六轮的全国巡回赛近乎于全民盛典。相扑选手享有足球、棒球等一切热门运动员所无法望其项背的收入和人气,他们可以娶到最美丽的女人——著名影星宫泽理惠就嫁给了相扑手——这简直令人难以理解,一个肥肉颤颤的人,娶了宅男女神!日本人,怎么就如此喜爱相扑?!

这确实是个问题。

这也是我的疑问。随着看到更多场次的相扑比赛,我的疑问越发难解,直到有一天,我有幸观看了相扑史上一场著名的赛事,我才突然间找到了谜底。

那是贵花田大战贵花田是日本本土选手,而曙是来自美国夏威夷的黑人,横纲,最高等级。此人加入了日本籍,身高2米,威仪赫赫。而贵花田身高仅有1.87米,先天劣势。在此之前,贵花田和其兄若花田已经与曙以及另一个黑人选手武藏丸缠斗多年。此前的过程,都是一种酝酿和预演。这似乎是上个世纪末的最后一战,无数人关注着这场比赛,如果没有电视转播,也许会真的万人空巷。最后的决战来临了,繁复的仪式酝酿了期待的情绪。最后,经过一系列的试探,突然间短兵相接,贵花田利用曙下身较弱的缺点,猛然一个推转,曙硕大的身躯一下子失去控制,摔到了台下!

所有的观众都站起来了,掌声如雷。曙受伤了,从此他退出了相扑台。更为重要的是,贵花田胜利了,他战胜了看上去比他高一头,也比他庞大得多的人。我们无法排除观众的狂热和兴奋是因为一个本国人打败了外国人,但此前多场两个日本本土选手对决,我都从周围观众的脸上发现了那种期待。他们期待的是:名气小、级别低、体重轻、身高矮的战胜比他更强大的。

这种期待,恐怕才是相扑的精髓。

要知道,相扑虽然等级森严,但它却是全世界所有角力格斗运动中,唯一不设置体重级别的——承认一种秩序,然后向秩序发起挑战,进而颠覆秩序,这就是相扑的内核。小的可以打败大的,弱的可以战胜强的,这就是相扑的精神指向。

带着这个答案,我一有机会就要把话题引到相扑上来。我要求证我的答案。大多数日本人常常是先被问得一愣,然后顾左右而言他;也有人沉吟良久,最后微微点头。他们是含蓄的。

我不得不承认,相扑的精神追求是一个伟大的境界。

相扑手经过长期苦练,比赛程式烦琐冗长,然而真正的决战也就在那几分钟,甚至几秒。这正像樱花,它们每年平庸地积蓄了一年的力量,轰一声就全开了,哗一下又全凋了,就像一片大火,它们由南向北从这个岛国上席卷而去,消失在太平洋里。日本的河流也与此神似,它们一律河道狭窄,铺满顽石,平日里只是涓涓细水,一夜骤雨后,突然间就咆哮起来,仿佛要冲垮一切……樱花之所以被日本人尊为“国花”,大概不仅是因为它遍布日本吧。

了解了相扑,也许我们可以更了解日本。这个国土狭小,资源贫乏的国家,历来不缺乏挑战强者,挑战秩序的追求和勇气。因为自强不息、苦练内功,它也常常不缺乏实力。它像相扑选手一样地追随强者,学习强者;它乖巧,却也自负,常常隐忍不发,它比任何国家更知道居安思危。

与这样一个国家为邻,是天的安排。我们要学会怎样做它的邻居。可惜我们现在只能看到武术了。不客气地说,有点大谈炎炎,花拳绣腿。我们自己制定了既可用拳,又可用腿,还可以抱摔但又不可抱摔超过几秒这样的“四不像”规则,常邀请多国力士前来丢丑,在我看来,实在是有点胜之不武。其实,武术最讲究“精、气、神”,我们很需要一种像美国拳击或者日本相扑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它可以像拳击一样“走向世界”,也可以像相扑一样“孤芳自赏”。但可惜,我们现在没有。国家竞争与体育运动异曲同工,对对手的态度常常决定最后的结果。






《花城》2016年第2期目录

(总第219期)





中篇小说

《东山宴》(孙频)

《无妄之灾——中锋王大保系列之四》(肖建国)

《冈则吾结的血》(海桀)

《掘地》(张弛)


短篇小说

《灰鲸》(须一瓜)

《绝对星等》(朱辉)

《他的怀仁堂》(谢络绎)

《失语年》(林渊液)

《回旋》(周李立)


诗歌

《于坚新作》(于坚)

《石笺记——石头的哀歌》(上官南华)


家族记忆

《亨爷略记》(刘平)


散文随笔

《作为文学符号的土司——白马土司谈话录》(阿贝尔?白林)


蓝色东欧

《一个小国家写给上帝的信》(【波兰】亚当·扎加耶夫斯基   著  李以亮   译)


思无止境

《文学中的道德和人性问题》(艾伟)

《生活充满偏见,和对的人在一起》(项静)


域外视角

《苦恼过海与角色文化——东亚现代文化的转折与日本当代青年文化(二)》(【日本】千野拓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