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人做了个调查苏大 苏科大西交利物浦的毕业生都去了哪儿 亮点在最后……

 PSL219 2016-03-18

在经历了高考季、感受了高中毕业生择校大趋势后,又迎来了毕业季,一批大学毕业生开始收拾行囊,奔赴工作岗位……


日前,蚂蚁金服发布了全国首份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就业流向报告》,对全国2325所高校2010年至2014年的毕业生进行分析。数据显示,在这5届大学毕业生中,毕业时更换城市成为主流,大约有59%的毕业生在就业时都选择离开学校所在城市,去别的城市打拼,而其中,有一半的人是在省内迁移,另一半则是跨省迁移。

而在苏州,不仅过半的本地高校毕业生选择留在苏州工作,还有相当数量的外地高校毕业生将苏州作为就业首选。

苏州高校毕业生半数留苏就业

通过蚂蚁金服的查询系统,查询了苏州一些本地院校的就业流动情况。发现半数的苏州高校毕业生选择了留苏就业。

苏州大学


西交利物浦大学


苏州科技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


从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苏州对于本地高校的毕业生还是相当有吸引力的。

外地高校毕业生爱来苏州就业

报告显示,在全国就业流向中,东部经济带显示了吸引人才的巨大能力。在所有选择更换城市的毕业生中,有一半都流入了广东、浙江、北京、江苏、山东、上海这6个东部省份或直辖市。

江苏省的流入学生数在全国排在第4位,其中主要来自安徽省、山东省和湖北省,而他们最热衷去的城市就是苏州和南京。


其实早在2014年,苏州就入选高校生求职”十大理想城市“,说明苏州的城市环境和就业情况是很得高校毕业生的认同的。

但此番《大学生就业流向报告》推出了“十大最热门线路”,揭示了省内存在“南京读书苏州就业”的现象。


南京作为江苏省中具有最丰富教育资源的城市,江苏省的高校毕业生南京要占了大多数。

数据显示南京读书苏州就业的迁徙线路在全国排名第三。说明苏州的就业环境对人才颇有吸引力,超过了南京到上海、南京到无锡的人才城际流动量。

为什么选择苏州?苏州优势在哪?

1.苏州市是1.5线城市,仅次于北上广深

2015年四月,世界知名五大咨询机构之一的仲量联行发布综合研究报告《中国城市60强》。根据该报告,苏州位列第7位,被划分为1.5线城市”。

在《中国城市60强》报告中,60强并不包括中国最发达的“北上广深”。这个体系中, 上海和北京作为“超一线”城市,广州和深圳作为“一线城市”,他们是评出60强的“基准”。报告中,成都、重庆、杭州、南京、沈阳、苏州、天津、武汉、西安成为“1.5线城市”。二线城市包括长沙、大连、济南、宁波、青岛、无锡、厦门和郑州。三线城市依次分为增长型、新兴型和起步型3个层次。增长型三线城 市包括长春、常州等14个,新兴型三线城市包括唐山、海口等17个,起步型三线城市包括淮安、吉林等12个。


2.苏州是第二大移民城市,生活却相当和谐

作为全省第一人口大市的苏州,现有常住人口1300万,其中外来人口已超过本地人口,达到了700万,外来人口比重已经超过50%,占到了整个江苏省的1/3,成为继深圳后的全国第二大移民城市。但是,这里的生活却很和谐。


3.苏州上榜的城市榜单数不胜数

苏州多年来被多家媒体评选为中国最适宜养老的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最具竞争力城市、创业最活跃城市、全国游客最满意城市、十大魅力城市之首等等,有“东方威尼斯”之称。


4.苏州经济发达,房价与同等城市相比较低

2014年,2014年中国城市GDP排名中,我大苏州排名第七,江苏省第一位,全国地级市之首。同时苏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13市的首位,连同南京、无锡、常州、镇江在内的5个市,该数额已经超出全省平均水平。


而和其他1.5线城市的房价相比,苏州的房价并不算高


5.苏州名企众多,需大量专业人才

落户苏州的名企众多,如西门子,松下,三星,日立,久保田,飞利浦,杜邦,三井,三菱,欧莱雅,微软,IBM,华为,tradeshift,同程网,游戏蜗牛等。这些企业需要大量人才,尤其是专业性质较强的岗位。


6.苏州是创业的天堂

在大力度的创新创业政策支持下,整个园区特别是“金鸡湖创业长廊”里创业氛围空前浓厚!目前园区已经聚集了19家各具特色的创新型孵化器,吸引孵化了226个项目,合计孵化面积2.1万平方米。

7.苏州是活着的历史


有着2500历史的苏州古城是一部活着的中国历史。处处都是历史遗迹。中国大运河2014年6月22日申遗成功,苏州7个核心点段列入名录,是大运河在江南最闪光的一段。苏州是运河沿线35个地级市中唯一以古城概念进行申遗的城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