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炎 是新生儿的常见病。在偏僻的农村,多因为出生时脐带结扎消毒不严引起,在城市,多因护理不当,细菌感染所致。脐带轻度发炎时,脐带根部,或脐带脱落处,脐窝内发红或不红,有少量黏液,或为脓性分泌物,重症脐炎时,脐部脓肿,并波及大部分腹壁,同时可伴有发烧、哭闹、呕吐、拒食等表现,甚至可继发腹型蜂窝组织炎或败血症,危及新生儿生命。本病以外治为主。 (一)西药 1.轻症:可用75%的酒精消毒,清除分泌物,然后用市售的紫药水或碘酒涂擦即可,每日1~2次。 2.重症:分泌物多者,先用市售的3%过氧化氢液冲洗后,再涂以紫药水。每日3次。分泌物减少后可撒上消炎粉。如脓肿,并伴有全身症状者,应立即去医院治疗。 (二)中药 1.马齿苋1撮,香葱3~5根。马齿苋(干品)烧炭存性,研细末备用。香葱捣泥。使用时用淡的盐开水将脐部洗净,将马齿苋末撒于脐窝,上敷香葱泥,盖上纱布,胶布固定,每日1次。一般3~5次即效。 2.对年龄稍大的小儿脐炎,红肿者可用仙人掌或木芙蓉鲜品捣烂如泥外敷。 3.车前子炒焦,和黄柏共研细末,外敷。 4.柿蒂焙干,研细末,敷于脐部。 5.苎麻适量,烧灰撒于脐部。 6.蚕茧壳1个或一块丝绸织品,烧灰敷于脐上。 7.五倍子适量,压碾成细末,撒于患处。 【防护】断脐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家长要密切观察,脐部一旦有分泌物,应立即用75%的酒精消毒,并涂上紫药水。每天1~2次。脐部应注意保持干燥、清洁,勿使水湿、汗液、尿液污染。一旦发生污染,应立即用75%的酒精消毒,并密切观察。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72.对症辩证选名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