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冒

 学中医书馆 2016-03-18
感冒常用良方大全
感冒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四时皆可发病,但以冬春寒冷季节为多见。中医学认为主要有风寒型、风热型、风寒挟湿型和体虚外感。风寒感冒以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流涕为主症。风热感冒以身热微恶风、头痛且胀、咽喉肿痛、口干欲饮、汗出为特征。风寒挟湿型以恶寒、发热、头晕蒙重痛、周身酸困、沉重疼痛为主症。体虚外感以素体虚弱、抵抗力差,易反复感冒为特点。
 
1.感冒散
是清代道医傅青主所创,荆芥50g柴胡50g黄芩50g姜半夏50g炙甘草50g,上五味研细末,一次5g,白开水冲服。此感冒散治感冒初期之妙也。恶寒、咽痛、打喷嚏、流鼻涕、头痛等感冒症状初起,一日内,均可用感冒散,越早用疗效越好。一饮感冒症状即可缓解
2.a.感冒的人可連續三天食用,一大匙微熱蜂蜜加1/4匙肉桂粉。這個過程可治癒慢性咳嗽、感冒及清理靜脈。
  b.车前草,:治感冒高烧。用法如下:用鲜品5~8棵(视大小而定,洗净后切段并捣成泥状,再加适量的温开水,热天用冷开水或纯净水、矿泉水滤渣取汁,再兑入适量的白糖备用。每次服100~200毫升约半小碗至一小碗,视年龄而定,间隔时间为2小时左右,连服3次左右即可痊愈。
3.中药敷脚心治疗宝宝高烧的验方
a.四仁粉材料:杏仁、桃仁、栀仁、枣仁等量,磨成细粉。用法:取适量,以鸭蛋清调成糊,置于纱布块中,贴于宝宝脚掌心外用长布条将纱布块和宝宝脚丫缠绕固定,为避免宝宝踢掉,可以再套上袜子。要点:男孩敷左脚,女孩敷右脚。注:1、四种仁只要等量即可,药店最少卖几克你就买几克。刚开始我不知道药粉效果这么好,每种仁买了几两,磨好后变成一大罐,两来只用了一点点就很有效。杭州地区的妈妈如果需要,我可以免费给你们一点。2、有的药店只有山栀仁、炒栀仁、酸枣仁,也可以。3、家里没有常备鸭蛋的,用鸡蛋也可以。4、敷好后定时检查药糊是否变干,如果已变干而未退烧可以再敷新药糊。我是敷一次就好。5、如果敷药的脚心有黑色药痕,是体内热气排出,不必担心。我从未敷出药痕,药粉本身不褪色
b.
小孩发烧——绿豆面饼子贴脚心。
孩子偶尔发烧,送去医院,排队挂号、交叉感染,一折腾怕更严重了,而父母也不敢给孩子随便用药。这位老人家说,有些来自民间的小方法其实挺管用的。鸡蛋清做水,和生绿豆面一起和成面,捏成小饼子,贴在孩子双脚脚心最洼处,贴上一两天就能退烧。燕窝加鸡蛋清和面,捏成小饼子,贴在孩子的肚脐眼上,也能治轻微发烧。
4.生姜5片,紫苏叶3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5.党参15克,苏叶10克,开水冲泡,不拘时饮用。据报道,对习惯性感冒,体虚感冒疗效颇佳,有效率达96%。
6.糯米60克淘净后,入生姜少许,放砂锅内煮1--2沸,再放入连须葱白5--7根,待粥将熟时,加入米醋一匙,稍煮即可。然后趁热服食,疗效颇著。
7.鲜紫苏叶30克,放入熬好的米粥中煮2--3分钟,去苏叶服粥。此方又治老年伤风咳嗽。
8.苏叶、生姜各3克,红糖15克。沸水冲泡,盖严,浸泡10分钟,趁热频服。
9.葱白50克,淡豆豉15克。水煎服。
10.连须葱白10根,生姜3片。煎汤或加入红糖适量调服。
11.临睡前用生姜适量切片,煎水洗脚。疗效显著。
12.大蒜适量,去皮,削成圆柱形,水裹油纱布(以减轻刺激作用,塞鼻中。约20分钟,鼻内有刺痛感时取出。左右两鼻交替塞,每日2次。轻度感冒1--2天即愈。
13.葱白头、生姜各15--30克,食盐3--6克,白酒1蛊。上药共捣如糊状,酒加入调匀,用纱布包之,涂擦前胸、后背、手心、脚心及(月国窝、肘窝。擦1遍后,嘱患者安卧。据报道,部分病例半小时许,汗出,热退,自觉症状减轻,次日可完全消失。治疗107例,均在1--2日内见效,一般用1次,少数病例用2次。
14.僵蚕粉3克,蝉蜕粉1.5克,并用金银花30克煎汤送服,每日1剂。本方适应于感冒高热的患者。
15.马鞭草30克,青蒿、羌活各1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连服2--3日。据报道,用药后随访51例,46例痊愈,3例有效,2例无效。
16.贯众30克。加水600--800毫升,煎至300毫升左右后过滤,加白糖适量。每次服100毫升左右,每日3次,连服6天。据报道,治疗100例,均收到较好效果。
17.羌活12--15克,板蓝根,蒲公英各3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18.桑叶、菊花各5克,竹叶、白茅根各30克,薄荷3克。共用沸水浸泡,白糖适量调味,当饮料多量饮用。
19.金银花30克,山楂10克,蜂蜜250克。前二味药加水煎2次后,合并,放入蜂蜜搅匀,随时饮用。
20.银翘解毒片6片,研为细末,(可加冰片少许,开水调成糊状,纱布包裹,敷肚脐,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21.白矾30克,面粉适量。将白矾研末后,加面粉用醋调成糊状,敷两脚心(涌泉穴,不时滴醋使药膏保持湿润。据报道,治疗100余例普通感冒,一般于敷药6小时后开始降温,12--36小时后体温恢复正常(涌泉穴位置:将五个足趾屈曲,在足掌心前面正中出现一个凹窝的地方。
22.鲜地龙数条,白糖适量。将地龙洗净,放入碗内,撒入白糖,地龙倾刻而死,再加入面粉适量,共捣成稠膏,纱布包裹,敷头顶(百会穴和肚脐。干则取下,加水调稀再敷,数小时后开始降温,一般1--2日内体温可降至正常(百会穴位置:在头顶上。从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脖子后边的头发边上的正当中的地方
23.轻度感冒——白菜疙瘩加葱姜。
a.轻度感冒可以喝点白菜疙瘩水来缓解。把白菜疙瘩洗净切成小碎块,加上葱块、姜片,一起加水熬,白菜熬得快烂时,把水沥出来喝掉。中医看来,感冒就是内热太多,白菜解表,葱姜性温,能帮助发汗,汗发出来,感冒就好多了。
b.外感方.方药:荆芥10g防风10g细辛5g桔梗10g麻黄10g杏仁10g干姜10g黄芩10g陈皮10g川芎10g党参10g甘草6g主治:外感风寒所至的头疼、发热、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闷气痰多等。疗效非常好
24.葱白粥)
来源;《济生秘览》原料;.粳米50克葱白白糖各适量。制法;先煮粳米,待粳米将熟时把切成段的葱白2~3茎及白糖放入即可。用法;每日1次。热服,取微汗。功效;解表散寒,和胃补中。适用于风寒感冒。
25.姜糖饮)
来源;民间验方原料;生姜片15克葱白适量红糖20克。制法;将葱白切成3厘米长的段(共3段)与生姜一起,加水50克煮沸,加入红糖即可。用法;趁热一次服下,盖被取微汗。功效;止呕吐,除风湿寒热,发汗解表,和中散寒。适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者。
26银花饮)来源民间方原料;银花30克山楂10克蜂蜜250克。制法;将银花、山楂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3分钟后取药液一次,再加水煎熬一次,将两次药液合并,放入蜂蜜,搅拌均匀即成。用法;每日3次,或随时饮用。功効;辛凉解表,清热解毒。适用于风热感冒。
27香薷饮)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料;香薷10克厚朴5克白扁豆5克(或加白糖适量)。制法将香薷、厚朴剪碎,白扁豆炒黄捣碎,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1小时。用法代茶频饮。功效;解表清暑,健脾利湿。适用于夏季感冒,夹暑湿证。
28.五神汤)来源《惠直堂经验方》原料;荆芥苏叶生姜各10克茶叶6克红糖30克。制法;将荆芥、苏叶洗净,与茶叶、生姜一并放文火上煎沸,加红糖溶化即成。用法;随量服。功效发汗解表。适用于风寒感冒。
29葱豉汤)来源《孟诜方》原料;连须葱白30克淡豆豉10克生姜3片黄酒30克。制法将葱白、淡豆豉、生姜加水500克,煎沸再加黄酒煎煮。用法;热服,服后盖被取汗。功效;解表和中。
30.杭菊糖茶)来源;民间验方原料;杭菊花30克白糖适量。制法;将杭菊花放茶壶内开水浸泡,加白糖适量。用法;代茶饮服。
功效;通肺气止咳逆,清三焦郁火。适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发热患者。
31.姜糖苏叶饮原料;苏叶生姜各3克红糖15克。制法;将生姜、苏叶洗净切成细丝,放入瓷杯内,再加红糖,以沸水冲泡,盖上盖,温浸10分钟即成。用法;每日2次,趁热服食。
32.桑菊薄竹饮)来源《广东凉茶验方》原料;桑叶菊花各5克薄荷3克苦竹叶白茅根各30克制法;将桑叶、菊花、苦竹叶、白茅根、薄荷洗净,放入茶壶内,用开水泡10分钟即成。用法;代茶随时饮用。功效;辛凉解表。适用于风热感冒。
33.葱豉黄酒汤)来源;《孟诜方》原料;豆豉15克葱须30克黄酒50克制法;豆豉加水1小碗,煎煮10分钟,再加洗净的葱须,继续煎5分钟,最后加黄酒,出锅。用法;每日2次,趁热顿服。功效;解表和中。适用于风寒感冒。
34.银花薄荷饮)来源经验方原料;银花30克薄荷10克鲜芦根60克制法;先将银花、芦根加水500克,煮15分钟,后下薄荷煮沸3分钟,滤去渣,加适量白糖。用法;每日3~4次,温热服。功效;清热凉血解毒。适用于各种热病初起;对发热较重的风热型感冒,效果显著
35.姜糖饮)来源;民间验方原料;生姜片15克葱白适量红糖20克。制法;将葱白切成3厘米长的段(共3段)与生姜一起,加水50克煮沸,加入红糖即可。用法;趁热一次服下,盖被取微汗。功效;止呕吐,除风湿寒热,发汗解表,和中散寒。适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者。
36黄豆芫荽煎)来源民间方原料;黄豆10克芫荽(香菜)30克制法;将黄豆适量水煎煮,15分钟后加入芫荽,再煎15分钟,去渣。用法;1次服完。每日1服。功效;辛温解表,健脾胃。适用于流行性感冒。
37.地瓜葛根煎)来源民间方原料;鲜地瓜100克葛根(干品)50克制法;将地瓜洗净切片和葛根一起,加水适量水煎,去渣。用法;每日1次。1次服完。功效;发表解肌,解热生津。适用于流行性感冒。
38.孩子在感冒的时候经常会流鼻涕、发烧,接着又咳嗽,喉咙听起来呼咙呼咙的有痰。有时虽然用药物让鼻涕不再流,也不发烧了,但有痰的症状却一直消除不去,这表明孩子的体内因感冒引起的上火还没有完全退去。有时家长忽略了这个问题,常常让孩子喉咙里的痰维持半年之久。我们可以去药店购买桑树皮10克,甘草、竹叶各5克,洗净入锅,加水适量煎服,能治疗多痰症,尤其是清晨多痰。
39.神仙粥
治风寒感冒[功能主治]发表解毒,驱风散寒。治外感初起周身疼痛,恶寒怕冷无汗,脉紧,其效甚佳。有人写诗赞曰:“一把糯米煮成粥,7个葱白7片姜,煮熟对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方组成]糯米l00克,葱白、生姜各20克,食醋30毫升。[处方备注]『制用法]先将糯米煮成粥,再把葱姜捣烂下粥内沸后煮5分钟,然后倒入醋,立即起锅。趁热服下,上床覆被以助药力。l5分钟后便觉胃中热气升腾,遍体微热而出小汗。每日早晚各l次,连服4次即愈。注风热感冒不宜服用。
40.葱姜豆豉治伤风感冒
[功能主治]解热透表,解毒通阳。用于感冒初起,症见鼻塞、头痛、畏寒、无汗等。‘
[处方组成]葱白5根,姜1片,淡豆豉2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用沙锅加水一碗煎煮。趁热顿服,然后卧床盖
41.白胡椒热汤面治感冒
[功能主治]辛温解表,消痰解毒。治风寒袭表引起的感冒
[处方组成]白胡椒末、葱白各适量。
[处方备注][制用法]煮热汤面条一碗,加入葱白及胡椒面拌匀。趁热吃下,盖被而卧,汗出即愈。
42.滴大白萝卜汁治感冒头痛
[功能主治]治感冒头痛、火热头痛、中暑头痛及中风头痛等
[处方组成]大白萝卜。
[处方备注][制用法]将大白萝卜洗净,捣烂取汁。滴入鼻内,治各种头痛;饮用,治中风。
43.核桃葱姜茶治感冒发热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发汗退热。治感冒发热,头痛无汗
[处方组成]核桃仁25克,葱白25克,生姜25克,茶叶15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将核桃仁、葱白、生姜共捣烂,与茶叶一同放人沙锅内,加水一碗半煎煮。去渣一次服下,盖棉被卧床,注意避风。
44.西瓜番茄汁治夏季感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暑化湿。治夏季感冒,症见发热、口渴、烦躁、小便赤热、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等。
[处方组成]西瓜、番茄各适量。
[处方备注]『制用法]西瓜取瓤,去子,用纱布绞挤汁液。番茄先用沸水烫,剥去皮,去子,也用纱布绞挤汁液。二汁合并,代茶饮用。
45.青龙白虎汤治流感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流行性感冒、白喉等。
[处方组成]橄榄5枚,白萝卜20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将白萝卜洗净,切作小块,同橄榄共煮汤。曰服3次,用量不限。
46.醋熏法预防流感
[功能主治]消毒杀菌。有预防流行性感冒、脑膜炎、胆囊炎之功效
[处方组成]米醋不拘量。
[处方备注][制用法]米醋加水适量,文火慢熬,在室内烧熏约1小时。
47.双白汤治感冒咽痛
[功能主治]养阴清热。治感冒,症见咳嗽、音哑、咽喉肿痛等。
[处方组成]鸭蛋清(蛋白)2个,葱白4段,饴糖5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先将葱白及饴糖用两茶杯水煮一两沸,倒入盛有鸭蛋清的碗中,搅匀。分2次热服。忌食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48.胡萝卜汤发汗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治感冒,畏寒需发汗。胡萝卜汤发汗作用轻微而持续,无过度之弊。
[处方备注][制用法]洗净,切碎,煎汤。热饮。
49.五神汤发汗解表
[功能主治]发散风寒,祛风止痛。治风寒感冒,症见畏寒、身痛、无汗等。如伴咳嗽痰盛可加橘皮l0克(鲜品加倍)。[处方组成]荆芥、苏叶(中药店有售)各10克,茶叶6克,鲜姜l0克,红糖3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先以文火煎煮荆芥、苏叶、茶叶、生姜,l5~20分钟后,加入红糖溶化即成。每日2次,量不拘。
50.干白菜根汤治感冒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解表。治风寒感冒。
[处方组成]干白菜根l块,红糖50克,姜3片。
[处方备注][制用法]加水共煎汤。日服3次
51.红糖乌梅汤治感冒发热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发汗退热。治感冒,症见发热、畏寒等。
[处方组成]乌梅4个,红糖l0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加水共煮浓汤。分2次服。
52.萝卜甘蔗汤治发热咽痛
[功能主治]消积化热,润燥止痛。治感冒,症见发热、咽喉疼痛及鼻干等。
[处方组成]萝卜、甘蔗各500克,金银花10克,竹叶5克,白糖适量。
[处方备注][制用法]萝卜与甘蔗切块,加水于沙锅内,下金银花、竹叶共煎,饮服时加白糖。可当茶饮,每日数次。
53.酒煮荔枝肉治气虚感冒
[功能主治]通神益气,消散滞气。治气虚感冒[处方组成]荔枝肉30克,黄酒适量。
[处方备注][制用法]用酒煮荔枝肉。趁热顿服。注据《续名医类案》介绍,某患者因气虚感寒,胸膈稍滞,鼻塞不畅。用上法无不奏效。
54.芦根汤治流行性感冒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宣通气机。可预防和治疗流行性感冒。
[处方组成]芦根50克,鲜萝卜200克,葱白7个,青橄榄7个。
[处方备注][制用法]煮汤。代茶饮。
55.葱白大蒜汤预防流感
[功能主治]解毒杀菌,透表通阳。可预防流行陛感冒
[处方组成]葱白500克,大蒜25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葱白洗净,大蒜去皮,切碎,加水2千克煎汤。每日服3次,每次一茶杯。
56.荸荠汁治咽痛
[功能主治]凉血解毒,清咽利膈。治风寒或虚火咽痛等。
[处方组成]荸荠适量。
[处方备注][制用法]将荸荠洗净,去皮,捣烂后裹以纱布挤汁。以汁漱喉,徐徐咽下。每日数次,可连续漱服。
57.草鱼汤治伤风鼻塞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疏风止痛。用治感冒,症见畏寒发冷、头痛体倦、鼻塞不通等。
[处方组成]草鱼(青鱼)肉150克,生姜片25克,米酒10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用半碗水煮沸后,放入鱼肉片、姜片及米酒共炖约30分钟,加盐调味。趁热食用,食后卧床盖被取微汗。每日2次。注意避风寒。
58.口含生大蒜治感冒
[功能主治]辛温解表,解毒杀菌。用于感冒初起,症见鼻流清涕、风寒咳嗽等。
[处方组成]大蒜
[处方备注][制用法]将蒜瓣含于口中,生津则咽下,直至大蒜无味时吐掉,连续3瓣即可奏效。
59.冰糖鸡蛋治感冒
[功能主治]养阴润燥,清肺止咳。治感冒,症见流清涕、咳嗽、发冷等。对小儿流鼻血亦有效。
[处方组成]鸡蛋l个,冰糖3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将鸡蛋打破,同捣碎的冰糖混合调匀。临睡前用开水冲服,取微汗。
60.葱豉黄酒汤解表和中
[功能主治]解表祛风,发散风寒,温中降逆。治风寒感冒,症见发热、头痛、虚烦、无汗、呕吐、泄泻等。
[处方组成]全葱30克,淡豆豉20克,黄酒5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先将豆豉放人沙锅内加水一小碗,煮l0余分钟,再把洗净切段的(带须)放人,继续煮5分钟。然后加黄酒,立即出锅。趁热顿饮,注意避风寒。

[处方备注][制用法]先将豆豉放人沙锅内加水一小碗,煮l0余分钟,再把洗净切段的(带须)放人,继续煮5分钟。然后加黄酒,立即出锅。趁热顿饮,注意避风寒。
61.银花山楂汤治风热感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风止痛。治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口渴等。
[处方组成]银花30克,山楂l0克,蜂蜜25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将银花与山楂放入沙锅内,加水置旺火上烧沸,3~5分钟后,将药液滤入碗内。再加水煎熬一次后滤出药
62.绿豆茶饮治流感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流行性感冒,症见咽痛、热咳。也可用于预防流感
[处方组成]绿豆50克,绿茶5克,冰糖l5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绿豆洗净,捣碎,同茶、糖放入碗内,用开水冲沏,约泡20分钟。代茶饮用。
63.白菜根白糖汤治流感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流行性感冒,症见热多寒少。
[处方组成]白菜根(疙瘩)1个,白糖少许。
[处方备注][制用法]将白菜根洗净,切片,加水一碗煎好,后加白糖。日服2次
64.外用治感冒方
[功能主治]清热,发表,通阳,解毒。治感冒。
[处方组成]葱白、生姜各l5克,食盐3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葱姜洗净,捣烂成糊,用纱布包裹。用力涂擦前胸、后背、脚心、手心、胭窝、肘窝,擦后安卧注据《中级医刊》l965年介绍:部分病例涂擦后半小时即出汗退热,自觉症状减轻,次日可完全恢复。治疗107例,均在一两日内见效,一般用l次,少数病例用2次即愈。
65.鸡蛋白糖治嗓子痛
[功能主治]清咽润喉。治嗓子疼痛。[处方组成]鲜鸡蛋2个,白糖l5克,香油数滴
[处方备注][制用法]将鸡蛋打破,三味共搅匀。空腹服食,一次食尽。
66.参苏饮治病毒性感冒
[方剂]人参、苏叶、葛根、前胡、半夏、茯苓各22克,陈皮、甘草、桔梗、枳壳、木香各15克,生姜3片,大枣l枚。
[制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
[功效]益气解毒,祛痰止咳。
[验证]王xx,男,6岁,于1985年11月24日初诊。3天来,身热无汗,鼻流清涕,头痛形寒,倦怠乏力,某医院诊为病毒性感冒。选用病毒灵、阿斯匹林,服后汗出热度暂降,须臾汗收身热复作。又加用速效感冒胶囊、紫雪散,热仍不退,遂来院求治。查体:身热暮重,体温37.8℃,热前略有形寒,手足微凉,鼻仍流涕,面色苍白,心烦胸闷气短,形体消瘦,倦怠无力,尹纳差,口干不欲饮,小便清,大便稀塘,舌苔薄白质淡,脉细无力。证属素体虚弱,外邪遏表,未得宣散,有里虚邪陷之虞。治当益气解毒,和中达邪,宗参苏散加减。处方:太子参、苏叶、葛根、前胡、淡豆豉、神曲各10克,橘皮、法半夏、枳壳各5克,葱白3个。每天1剂水煎,分3次服。上方服药3剂,身热渐降,晚间体温37.2℃左右,形寒肢冷已解,心烦气短亦已,面色略转红润,胃纳转佳,舌苔白,脉缓。余邪尚未尽除,治宗原方化裁。处方:太子参、苏叶、陈皮、法半夏各5克,柴胡、葛根、茯苓、神曲各10克,炙甘草3克,生姜2片,大枣5枚。又服3剂,诸症均解。
67.神仙粥治风寒感冒
[方剂]糯米100克,葱白、生姜各20克,食醋30毫升。
[制用法]先将糯米煮成粥,再把葱姜捣烂下粥内沸后煮5分钟,然后倒人醋,立即起锅。趁热服下,上床覆被以助药力。15分钟后便觉胃中热气升腾,遍体微热而出小汗。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4次即愈。
[功效]发表解毒,驱风散寒。治外感初起周身疼痛,恶寒怕冷无汗,脉紧,其效甚佳。有人写诗赞曰:“一把孺米煮成粥,7个葱白7片姜,煮熟对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
[验证]刘x、,女,8岁,于19977年10月6日初诊。被诊为风寒感冒,先服西药感冒通、康必得等药,疗效不佳,后服用上方一连用三日痊愈。
[备注]风热感胃不宜服用。
68.银翘合剂治风热感冒
[方剂]板兰根、银花、连翘各30克,荆芥10克(后下。
[制用法]煎成50%浓液,每服30-60ml,1日3次,儿童酌减。服药后多饮水。
[加减]咳嗽加生甘草、桔梗、杏仁各10克。,咽喉肿痛加锦灯笼、山豆根各10克
[功效]主治风热感冒,咽红喉痛,目赤发热或咳嗽痰黄等。
[验证]靳xx,男,20岁。就诊日期;1970年3月。患者发热头痛,喉红痛,咳嗽痰粘黄,咯不爽。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予上方加味,每服60ml,1日3次。第2天退热,第4天咳嗽咽喉红痛均解而愈。
[备注]风寒外感忌用。
69.冰糖鸡蛋治感冒
[方剂]鸡蛋1个,冰糖30克。
[制用法]将鸡蛋打破,同捣碎的冰糖混合调匀。临睡前用开水冲服,取微汗。
[功效]养阴润燥,清肺止咳。治感冒,症见流清涕、咳嗽、发冷等。对小儿流鼻血亦有效。
[验证]赵xx,女,17岁,感冒后经治疗较差,遂取本方服用,一次即愈。
70.大白萝卜汁治感冒头痛
[方剂]大白萝卜。
[制用法]将大白萝卜洗净,捣烂取汁。滴人鼻内,治各种头痛;饮用治中风。
[功效]治感冒头痛、火热头痛、中暑头痛及中风头痛等。
[验证]据《新中医》介绍,本方曾治愈感冒患者23例,收效良好。
71.萝卜甘蔗汤治发热咽痛
[方剂]萝卜、甘蔗各500克,金银花10克,竹叶5克,白糖适量。
[制用法]萝卜与甘蔗切块,加水于砂锅内,下金银花、竹叶共煎,饮服时加白糖。可当茶饮,每日数次。
[功效]消积化热,润燥止痛。治感冒,症见发热、咽喉疼痛及鼻干等。
[验证]经临床治疗9例,9例全部痊愈。
72.西瓜番茄汁治夏季感冒
[方剂]西瓜、番茄各适量。
[制用法]西瓜取瓤,去子,用纱布绞挤汁液。番茄先用沸水烫,剥去皮,也用纱布绞挤汁液。二汁合并,代茶饮用。
[功效]清热解毒,祛暑化湿。治夏季感冒,症见发热、口渴、烦躁、小便赤热、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等。
[验证]据《卫生报》介绍,本方治疗感冒可获良效。
73.绿豆茶饮治流感
[方剂]绿豆50克,绿茶5克,冰糖15克。
[制用法]绿豆洗净,捣碎,同茶、糖放人碗内,用开水冲沏,约泡20分钟。代茶饮用。
[功效]清热解毒。治流行性感冒,症见咽痛、热咳。也可用于预防流感。
[验证]本方在广大群众中被广泛应用。
74.青龙白虎汤治流感
[方剂]橄榄5枚,白萝卜200克。
[制用法]将白萝卜洗净,切作小块,同橄榄共煮汤。日服3次,用量不限。
[功效]清热解毒。治流行性感冒、白喉等。
[验证]经临床治疗10例患者,8例痊愈,2例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率100%。
75.醋熏法预防流感
[方剂]米醋不拘量。
[制用法]米醋加水适量,文火慢熬,在室内烧熏约1小时。
[功效]消毒杀菌。有预防流行性感冒、脑膜炎之功效。
[验证]本方系民间方,被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应用。
76.外用治感冒方
[方剂]葱白、生姜各15克,食盐3克。
[制用法]葱姜洗净,捣烂成糊,用纱布包裹。用力涂擦前胸、后背、脚心、手心、腘窝、肘窝,擦后安卧。
[功效]清热,发表,通阳,解毒。治感冒。
[验证]本方系民间方,被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应用。
77.鸡蛋白糖治嗓子痛
[方剂]鲜鸡蛋个,白糖15克,香油数滴。
[制用法]将鸡蛋打破,三味共搅匀。空腹服食,一次食尽。
[功效]清咽润喉。
[验证]李x,女,22岁,感冒后经服用本方,1次即愈。
78.加味葱豉汤治风寒感冒
[方剂]豆豉、紫苏叶、生姜各10克,葱白5枚。
[制用法]每天1剂,煎2遍,l日3次分服。服后多饮热开水。如无汗者,争取出汗为佳。
[加减]头痛肢楚较重者加白芷10克;鼻塞嚏多较甚者加辛夷10克、麻黄6克。咳嗽加杏仁10克、桔梗10克。
[功效]主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嚏多、流清涕,肢楚无汗,咳嗽痰白等。
[验证]叶x,男,25岁。就诊日期:1978年12月10日。严冬多雪,患者2天前外出着凉后鼻塞,嚏多,流清涕,恶寒肢楚,咳嗽痰稀白。苔薄白,脉浮紧。予上方加味,服1剂后微觉温热感,微微出汗,鼻塞已通,恶寒亦解。续原方2剂,诸证均解。备注]风热外感忌用。
79.板蓝根等治感冒
[方剂]板蓝根20-30克,金银花、黄芪各10克,连翘、桔梗、黄芩各12克,蒲公英30克,芦根40克,虎杖、玄参各15克,甘草6克。
[制用法]将上药用温水浸泡20分钟,煎2次共约40分钟,滤得药液200ml,分3次l日内服完。
[验证]用本方治疗流行性感冒患者324例,其中24小时内服药1剂,体温降至正常者45例,服药2剂体温降至正常105例,服药3剂体温降至正常174例。总有效率为100%。1个疗程为l-3天。
80.大青叶等治感冒
[方剂]大青叶、板蓝根、紫草各50克。
[制用法]将上药用温水浸泡半小时后,用文火煎,煮沸后3-5分钟即可,忌煎时间过长,每日1剂,分2次服。小儿以少最昼夜服。
[验证]用本方治疗流行性感冒患者156例,均获痊愈。一般服药2剂而愈,少数服3-4剂痊愈。愈后观察,未发现反复和副作用。
81.香薷、银花等治感冒
[方剂]香薷10克,银花、连翘各15克,青蒿12克,板蓝根、大青叶各30克。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加减]若偏寒者,加淡豆豉;若偏热者,加薄荷、野菊花;若汗多者,去香薷;若热盛者,加鸭跖草;若咳重者,加杏仁、虎耳草;若暑湿明显者,加鲜薷香、鲜佩兰、厚朴、六一散;若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竹茹。
[验证]用上方治疗夏季流感患者198例,均获治愈。平均退热时间为1.57天,自觉症状消失时间为2.4天。
82.实表膏治感冒
[方剂]羌活、防风、川芎、白芷、白术、黄芪、桂枝、白芍、甘草、柴胡、黄芩、半夏各等份。
[制用法]上研粗末,麻油熬,黄丹收。每取药膏适量,做成小饼,贴于心口上,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功效]实卫解表。
[验证]曾用本方治疗体虚感冒15例,表虚自汗5例,用药2-5天,均收良效。
[备注]引自《理瀹拼文》。本方有调和营卫,祛邪实表之功。凡卫阳不固,外感风邪所致外感诸症,用之皆效。本方亦可用麻油熬煎后、研细,用白酒调敷胸口。
83、治外感风热、咳嗽、痰黄稠方:鱼腥草30克,蒲公英30克,桑皮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3—5日
84、治春咳三方:
A、红糖30克、鲜姜15克、红枣30克、加水三碗煎烫,温服以出微汗。
B、甘蔗汁、萝卜汁各半杯、野百合100克,先煮烂野百合,和入前两汁即成。每日一剂,于睡前服食。
C、鸡蛋一个、生姜10克,将鸡蛋打碎,生姜切碎,两味搅匀,炒熟即成。日服食2—3次。
85、自我按摩疗法:
A、伤风感冒的(流行性感冒无效流鼻涕、打喷嚏:按摩迎香穴;按摩四白穴(下眼袋下边,距下眼帘一指;风池穴(后脑勺高骨下窝处;列缺穴(虎口相对食指尖处;合谷穴。以上穴位按摩1—2分钟。每穴揉1—2分钟
B、感冒头疼、后背肌肉酸痛方:太阳穴(治头痛;百会穴(头痛失眠;印堂(双眉中间;凤池穴(后脑勺高骨下窝处;攒竹穴(眉内两端;太冲穴(脚大指和二指中间二指处。每穴揉1—2分钟
C、咳嗽、咳喘、呼吸不畅:天突穴(胸骨上端窝处,喉结下窝;膻中穴(两乳尖中间;定喘穴(低头,后脖高骨两侧;尺泽穴(肘关节内窝处,止咳;孔最穴(前臂外侧中间,母、食指中线;内关穴(两指下中间,管心脏,救命穴;列缺穴。(每穴揉1—2分钟
D、降温退烧(轻度烧:凤池穴;大椎穴;外关;曲池穴;合谷。(每穴揉1—2分钟
E、预防伤风感冒:双掌搓揉整个脸部;搓耳;十指梳头;揉肚,以肚脐为圆心,治失眠、高血压等。(以上每穴揉3分钟
86、治感冒偏方:双嘧达莫片(又称潘生丁饭后一次1—2片,日3次。一般2—4天感冒就好了。此药市场上2元钱100片,原本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没有副作用,治疗效果快。
87、治重感冒偏方:生石膏15克,葛根15克,山栀子10克,黄连6克,黄柏6克,麻黄6克,黄芩6克。水煎3次,分3次饭后服。一般一剂即可病去大半,3付即可愈。
88、治因风寒引起的头痛偏方:川芎、白芷、细辛、菊花各5克。用2大碗水,将上药水煎至半碗。上药为一服,患者一天2服,早晚各一次。一般患者喝上一个星期就会见好。
药理:川芎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开郁燥湿的功效。白芷可祛风、散寒、止痛。细辛有小毒,但使用一钱,对人体无害,反而可以主治风寒引起的各种疾病。菊花有醒脑功效。在很多偏方中,菊花都有治疗偏头痛的作用。
提示:使用此方治疗期间,风寒头痛者,室内应温暖、安静、整洁、空气新鲜、避免对流风。如果有风,最好用屏风遮挡。如果头痛,不要用外力击打头部,这样会更加严重。
89、蜂蜜香油治咳嗽方:去超市买一瓶蜂蜜、一瓶香油。第一天晚上睡前取3勺蜂蜜、3勺香油,共放入一个碗中搅匀,在洗漱后不再走动时喝下;第二天晚上喝2勺蜂蜜和香油;第三天晚上喝一勺蜂蜜和香油。3天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如果没有彻底好,只是见轻,说明此方对症,需再喝一个疗程。
注:此方是亲身体验过的。
90、治感冒咳嗽方:取生核桃仁和生姜适量,放在茶杯中,用开水冲泡后,把杯子盖好,闷几分钟后,趁热把水喝掉,然后再把浸泡过的核桃仁和生姜吃掉。每天一次,一般连用两三天,就不再咳嗽了。
91、治流行性感冒偏方:马鞭草30克,青蒿、羌活各15克。水煎服,每天一剂,分2次服;或研末做茶剂冲服。
92.柴胡40克、生甘草10克、黄芩15克、连翘50克,水1500毫升,煎煮半小时,每三小时服一次。如汗出热退即停服。
93.病毒性感冒高热中药处方:石膏100g,车前草30g,鱼腥草30g。水煎代茶频频饮(这是注意点:因为石膏的剂量达100g,已经超过了用量,所以,应少量代茶频频饮,中病即止。

94.苏羌达表汤
【来源】近代·俞根初原著,徐荣斋重订《重订通俗伤寒论》
【歌诀】苏羌达表汤芷防,橘红杏仁茯苓皮,祛风散寒生姜入,风寒感冒兼挟湿。
【组成】苏叶9克,羌活45克,防风45克,白芷45克,橘红45克,杏仁9克,茯苓皮9克,生姜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祛风散寒,化湿解表。
【方解】感冒风寒,夹有湿邪之证,治宜祛风散寒,化湿解表。方用苏叶、生姜祛风散寒;羌活、防风、白芷祛风除湿,以发散解表;并佐以橘红、杏仁宣肺化痰,茯苓皮利水渗湿,使邪从小便而泄。开鬼门,洁净府同时并用,为其配合特点。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散寒、化湿解表之功。
【主治】风寒感冒(外感风寒夹湿型),症见恶寒发热、骨节酸楚、头痛、身重、舌淡苔白腻、脉浮。
【加减】临床如见发于暑节,加香薷、滑石;脘痞便溏,加藿香、佩兰;纳食不馨,加砂仁、谷芽;身重,加苍术、苡仁。
95.神白散
【来源】清·朱瑞章《卫生家宝》
【歌诀】神白散用白芷甘,姜葱淡豉与相参,一切风寒皆可服,用代麻黄功不惭。
【组成】白芷30克,甘草15克,淡豆豉50粒,生姜3片,葱白3寸。
【用法】每日1剂,水煎温服。
【功效】发汗解表。
【方解】风寒感冒,此为轻剂。方中葱白辛温通阳,豆豉宣郁透邪,二药配用,名葱豉汤;配以白芷疏风止痛;生姜散寒温胃;甘草安中和药。诸药合用,共奏通阳发汗,解表散寒之功。凡外感风寒初起,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者,皆可服用。
【主治】外感风寒初起,症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苔白脉浮者。可用于风寒感冒、风寒头痛等。
96.苏叶生姜红糖饮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歌诀】苏叶生姜红糖饮,发表散寒堪称良,风寒感冒轻证用,药仅三味效非凡。
【组成】苏叶10克,生姜15克,红糖适量。
【用法】水煎一次温服,盖被取微汗出,风寒可解。
【功效】辛温发表,祛风散寒。
【方解】方中苏叶辛温,发散风寒,理气和营;生姜味辛性温,走而不守,发表散寒,二药配合发表散寒之力增强;再加红糖甘温和中补脾,补血活血,一助姜苏发表,二可调味和药。三药合用,共奏辛温发表散寒之功。此为渝州民间常用之验方,凡风寒感冒轻证,屡用皆验。
【主治】风寒感冒(轻证)。
97.荆防汤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歌诀】风寒感冒荆防汤,苏梗桔梗与生姜,临证尚可【加减】酌,药性平和效堪良。
【组成】荆芥10克,防风10克,苏梗10克,桔梗10克,生姜10克。
【用法】水煎温服。服之得微汗而解。
【功效】辛温解表,祛风散寒。
【方解】荆防汤乃宗《医学正传》之“荆防败毒散”化裁而成。方中荆芥、防风、生姜表散风寒;苏梗行气宽中,散风寒,解肌发表,消痰利肺;桔梗功能升提,引药上达,祛邪外解,增强表散风寒之力。咳甚者配前胡、杏仁、陈皮等化痰止咳之品。服之得微汗出,使风寒之邪从汗解而不伤正。此“时方”为药性平和之剂。
【主治】风寒感冒。
【加减】临证尚可随证
【加减】。如咳甚者,加前胡12克,杏仁10克;胃纳差者,加陈皮12克。
98.十神汤
【来源】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十神汤里葛升麻、陈草芎苏白芷加,麻黄赤芍兼香附,时疫感冒效堪夸。
【组成】葛根420克(15克),升麻、陈皮、炙甘草、川芎、紫苏叶、白芷、麻黄(去根节)、赤芍药、香附各120克(各6~9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次9克,加生姜5片,连须葱白3茎,煎汁温服,或水煎服。
【功效】发汗解表。
【方解】方用葛根、升麻升阳解肌;麻黄、苏叶宣肺散寒;川芎、白芷疏风止痛;生姜、葱白通阳发汗;陈皮、香附行气开郁,合苏叶辛香利气;赤芍敛阴益营,合香附、川芎行气调血;甘草安中和药,合赤芍防辛燥之药发散太过,使邪祛而不伤正。诸药合用,共奏发汗解表之功。如此则表解寒去,肺复宣降,营卫畅行,气血和调,诸症自除。
【主治】风寒感冒,症见头痛发热、恶寒无汗、咳嗽鼻塞者。
【附记】方中葛根、升麻与甘草相配,又有透疹解毒作用,所以本方除可用治一般风寒感冒外,对于麻疹初起而见恶寒发热等表寒征象者,亦可酌情使用。
99.午时茶
【来源】清·陈修园《经验百病内外方》
【歌诀】午时茶茅芷前曲,麦陈枳防芎胡苏,藿香山楂红茶叶,桔草羌翘川厚朴。
【组成】茅术、白芷、前胡、六曲各30克,麦芽45克,陈皮、枳实、防风、川芎、柴胡各30克,紫苏45克,藿香、山楂各30克,厚朴45克,红茶叶96克,连翘30克,桔梗45克,甘草、羌活各30克。
【用法】上药制成块剂或冲剂。每服约15~3克,布包后,水煎或沸水浸泡饮服,日服2~3次。
【功效】发散风寒,化湿和胃。
【方解】凡表寒而里不和之证,治宜解表和里,表里而解之法,故方用紫苏、防风、羌活、藿香、白芷等疏解在表之风寒;配以茅术、厚朴、陈皮、六曲、麦芽、枳实、红茶叶、山楂等和里消积;柴胡和解;连翘、甘草消炎;桔梗宣达上行,甘草调和诸药之性。诸药合用,共奏解表和里(发散风寒、化湿和胃)之功。
【主治】风寒感冒、寒湿阻滞、水土不服,症见食积不化、胸闷腹泻、畏寒发热、舌苔白腻等。
【附记】凡风寒挟食、挟湿之证,均可服用。
100.十味芎苏散
【来源】明·李梴《医学入门》
【歌诀】十味芎苏散葛根,桔梗柴胡夏苓甘,枳壳陈皮姜枣入,风寒上犯此方良。
【组成】川芎21克,紫苏叶、葛根各15克,桔梗(生用)75克,柴胡、茯苓各15克,甘草(炙)9克,半夏18克,枳壳9克,陈皮12克。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每服9克,加生姜,大枣水煎服。也可改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
【功效】散寒解表,祛风止痛。
【方解】风寒上犯,治宜祛风散寒,故方用川芎、葛根祛风止痛;配以紫苏叶、葛根祛风解表;柴胡疏肝解郁,和解少阳;茯苓、半夏、枳壳、陈皮、甘草温化痰湿;桔梗宣肺化痰,载药上行;姜枣和胃;甘草扶正和药。诸药合用,共奏散寒解表、祛风止痛之功。
【主治】四时伤寒,症见发热头痛。可用于风寒感冒、感冒头痛、偏头痛等病症。
【加减】感冒加荆芥,防风;头痛甚者,加藁本、白芷;咳嗽者,加麻黄、杏仁;偏头痛甚者,加羌活;伴头部刺痛者,加地龙、桃仁。
101.神术散
【来源】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神术散用甘草苍,细辛藁本芎芷羌,各走一经祛风湿,风寒泄泻总堪尝。
【组成】苍术15克,藁本9克,白芷9克,细辛6克,羌活9克,川芎9克,炙甘草9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服9克,加生姜6克,葱白6克,水煎服。也可改用饮片水煎服。
【功效】散寒除湿,祛风止痛。
【方解】本方即九味羌活汤去黄芩、生地、防风,加藁本而成。方中苍术入足太阴脾经,细辛入足少阴肾经,川芎入足厥阴肝经及足少阳胆经,羌活、藁本入足太阳膀胱经,白芷入足阳明胃经,诸药皆辛温发散之品,以疏散各经风寒湿邪,更以甘草温益中气,姜葱通阳解表,合而用之,共奏发汗散寒,祛风除湿之功。
【主治】感冒风寒湿邪,症见发热恶寒、头痛项强、无汗、肢体酸楚、鼻塞声重、咳嗽头昏以及大便泄泻等。可用于感冒、寒湿头痛、泄泻等。
【加减】临床若风寒湿重者,加干姜、厚朴、吴茱萸;郁久化热者,加菊花、薄荷;鼻塞流涕甚者,加苍耳子、辛夷花;遍身关节痛者,加独活、秦艽。
102.银翘散
【来源】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歌诀】银翘散中牛豉草,荆薄桔竹能解表,温病初起最宜用,辛凉平剂用时多。
【组成】金银花、连翘各30克,桔梗、薄荷各18克,淡竹叶12克,甘草15克,荆芥穗12克,淡豆豉15克,牛蒡子18克。
【用法】上药共研末为散,每服18克,用鲜芦根煎,香气大出即取服。轻者日服3次,重者服4次。也可用饮片,按常规剂量,水煎服。
【功效】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方解】温病初起,邪在卫分,邪正相争,肺气失宣,风热止壅于咽喉。治宜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方用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轻宣透表,为君药;荆芥穗、薄荷、淡豆豉辛散表邪,透热外出,为臣药,其中荆芥穗虽属辛温之品,但温而不燥,且与金银花、连翘、竹叶、芦根配伍,温性被制,可增强本方辛散解表之功;牛蒡子、桔梗、甘草合用,能解毒利咽,宣肺祛痰;淡竹叶、芦根甘凉轻清,清热生津以止渴,均为佐药;甘草并能调和诸药之性,以为使。“病温者,精气先虚,此方之妙,予护其虚,纯然清肃上焦,不犯中下,无开门揖盗之弊,有轻清去实之能,用之得法,自然奏效”(《温病条辨》)。方中清热解毒药物与辛散表邪药物相配伍,共奏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之功。
【主治】温病初起,症见发热口渴、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而数。可用于风热感冒、流感、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大叶性肺炎、麻疹初起、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急性咽炎、喉炎、口疮、失音、暴发性风疹、咽峡疱疹、眼睑病;也有用于急、慢性胃炎、肠伤寒、产后子宫肌内膜炎、肾病综合征、疖肿等病症。
【加减】表证明显、有汗者,重用金银花、连翘;无汗者,重用荆芥、薄荷;汗出而热不解者,去荆芥、薄荷,加黄芩、青蒿;咽喉肿痛者,加马勃、射干、山豆根;咳嗽较重者,加桑白皮、杏仁、贝母;伤津口渴,加天花粉、葛根;里热已甚者,加山栀、黄芩;头痛甚者,加白芷、菊花;小便黄赤者,加滑石,甘草梢;胸闷者,加藿香、郁金;发热较甚者,加柴胡;衄者,去荆芥、豆豉,加侧柏炭、栀子炭、白茅根。
103.桑菊饮
【来源】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歌诀】桑菊饮中杏薄荷,连翘芦根草桔梗,风温初起最堪用,透表止咳热亦清。
【组成】桑叶、菊花、杏仁、连翘各9克,桔梗6克,芦根12克,薄荷、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止咳。
【方解】风热之邪,入侵手太阴肺经,治宜疏散风热,宣肺止咳。方中以桑叶、菊花甘凉轻清,疏散上焦风热,且桑叶善走肺络,又善清肺中之热而止咳嗽,二者同为君药;薄荷辛凉解表,助桑、菊以疏散上焦风热;杏仁肃降肺气,桔梗升提肺气,二药一降一升,以恢复肺的肃降与宣通功能,以达到止咳的目的,与薄荷共为臣药;连翘苦辛寒而质轻,清热透表;芦根甘寒,清热生津而止渴,共为佐药;甘草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药,且与桔梗相伍,并利咽喉。诸药配伍,使上焦风热得以疏散,肺气得以宣畅,则表证解,咳嗽止。本方是辛凉轻剂,解表清热作用逊于银翘散,但清肺止咳作用又胜于银翘散。用于风温咳嗽,最为得体,实为治风温咳嗽之妙方。
【主治】风湿初起,症见身有微热、咳嗽、口干微渴、头痛鼻塞、咽痛、舌苔薄黄、脉象浮数。可用于流行性感冒、急性结膜炎、急性支气管炎、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百日咳、大叶性肺炎或小儿肺炎等病症。儿科应用尤多。
【加减】如见肺热较甚,咳嗽痰黄稠不爽者,加瓜蒌皮、天花粉、浙贝母等;咳嗽痰多,舌苔白腻,加陈皮、半夏、茯苓;痰多黄稠、舌苔黄者,加黄芩、冬瓜仁;痰中带血,加白茅根、仙鹤草、枇杷叶;伤津口渴,加天花粉、石斛;热甚,加黄芩、生石膏;咽痛,加银花、大青叶、山豆根。
104.感冒退热冲剂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歌诀】感冒退热冲剂方,连翘拳参板蓝根,清热解毒大青叶,临证使用最方便。
【组成】大青叶200克,板蓝根200克,连翘100克,拳参100克。
【用法】上药制成冲剂,每服18~36克,日服3次,开水冲服。也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须酌减至汤剂常规剂量。
【功效】清热解毒。
【方解】方用大青叶、板蓝根、拳参清热解毒凉血,与连翘相配既可增强解毒清热之功,又可疏散风热。药仅四味,【功效】非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咽痛等。可用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喉炎、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心肌炎以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症。
【加减】如见恶风发热,加荆芥、防风、薄荷以疏风祛邪;咳嗽多痰,加前胡、桔梗以宣肺止咳化痰;咽喉肿痛,加金银花、黄芩以解毒清咽;高热不退,加生石膏、寒水石以清热泻火。
105.羌活胜湿汤
【来源】元·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
【歌诀】羌活胜湿独防风,藁本川芎草蔓荆,湿邪束表头腰重,散风升阳有奇功。
【组成】羌活6克,独活6克,藁本、防风、川芎、炙甘草各45克,蔓荆子3克。
【用法】水煎温服。每日1剂,空腹日服2次。
【功效】祛风散寒,解表除湿。
【方解】湿气在表之证,多由汗出当风,或久处湿地、风湿杂至、外袭肌表、郁于腠理、阻遏营卫所致。治宜发汗解表,祛风胜湿。方中羌活辛温,气雄而散,为太阳经之风药,善散上半身风湿而舒利关节;独活苦辛微温,行血分、走下焦,善除下半身风湿而宣痹止痛;二活并用,通治一身上下之风湿而宣痹止痛,共为君药;防风辛温,为风药中之润剂,既入太阳疏风解表,又入脾经而除肌中风湿,善治一身尽痛;藁本辛温,疏风散寒,善达巅顶而止外感头痛,二药为臣,助君药辛散解表,祛风胜湿两止头身疼痛;川芎辛温走窜,为血中气药,活血行气而能祛风止痛;蔓荆子苦辛性平,专祛头面风湿而能清利头目,用以为佐,则祛风胜湿、宣痹止痛之力尤著;更以炙甘草为使,调和诸药,于辛温升散之中扶正和中,使散中有补,汗而不峻,则风湿俱去而正气不伤。方中诸药用药俱轻,其意亦在取轻扬微汗之法,使风湿之邪得以并去。综观全方,上下并治,气血并行,既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又示人以治湿忌大汗、大汗则风祛湿留,病必不除,堪为治疗风湿在表之良剂。东垣制方深义,学者当悉心领悟。诸药合用,可使风寒湿邪表而散之,营卫调合,经络通畅,则身重可除,诸痛可蠲。因此方疗效卓著,故受到后世医家们的重视,被视为宣散湿邪之代表方剂。
【主治】风湿在表,症见头痛头重、腰脊重痛或一身尽痛、不能转侧、恶寒微热、苔薄白、脉浮紧。可用于风寒挟湿感冒、风湿性关节炎、风邪偏胜的痹症、高血压头痛、神经性头痛、过敏性紫癜、风邪上袭的眼病等。
【加减】如见身重而以腰部沉重较著者,加防己、附子、制川乌;关节热痛者,加防己、苍术、桂枝、生石膏;项强,加葛根、桂枝;风寒感冒,加荆芥、生姜;风湿痹痛,加秦艽、防己;偏头痛,加柴胡、黄芩;高血压头项强痛,加葛根、赤芍。
106.桑菊排风汤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歌诀】桑菊排风汤薄荷,芦根蝉衣甘草和,风热感冒可首选,散风清热效力宏。
【组成】冬桑叶10克,菊花10克,排风藤30克,蝉衣3克,薄荷6克,甘草3克,芦根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辛凉解表,散风清热。
【方解】此系《温病条辨》之桑菊饮【加减】而来。取方中桑叶、菊花甘凉轻清之性,以疏解上焦风热邪气,且桑叶善走肺络,为清疏肺热之主药;用薄荷、蝉衣助桑菊疏散上焦风热;排风藤味甘、性平、微寒,更助桑、菊、蝉、薄散风清热之功,药轻而效宏,宜轻煎取其气。
【主治】风热感冒。
【加减】咽喉红肿疼痛甚者,加挖耳草30克(清热解毒);发热较甚者,加青蒿15克;咳嗽较重者,加五匹风30克;食欲不振者,加鸡矢藤30克。
107.羌活佩兰汤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歌诀】羌活佩兰石菖蒲,藿香木通威灵仙,淋雨受湿致感冒,时日较长用之良。
【组成】羌活12克,佩兰12克,石菖蒲9克,木通12克,威灵仙9克,藿香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散寒除湿,辟秽化浊。
【方解】羌活佩兰汤为自拟方。方中羌活辛苦温,善行气分,舒而不敛,雄而善散,升而能沉,能通畅脉络,透利关节,散风寒,祛风湿,为治淋雨受湿之要药,故为主药;配藿香、佩兰以芳香化浊、辟秽;石菖蒲理气活血,开窍散风祛湿;威灵仙祛风胜湿为辅;并以木通上通心肺,利诸窍,通血脉,下走三焦,利小便,通大便,荡涤腑滞,以助化湿浊;合而用之,具有良好的散寒祛湿、辟秽化浊之功,重在除湿而利水道。
【主治】寒湿感冒,症见头疼体痛、头重如裹、身体困重、遍身肌肉关节疼痛、恶寒不发热、或先恶寒后发热、热势不扬、口干不渴、无汗、胸闷腹满、纳食不佳、或大便稀溏、小便色黄不畅利、或咳泡沫白痰、舌苔白腻、脉浮紧。
【加减】咳嗽甚者,加肺经草15克,鱼腥草30克;胃纳差者,加鸡矢藤30克;小便黄者,加车前草30克。
108.十味伤风汤
【来源】张梦侬《临症会要》
【歌诀】十味伤风轻剂方,玉竹荆防草杏苏,薄前桔梗牛蒡子,疏风解表堪称良。
【组成】玉竹、荆芥、防风、杏仁、紫苏、薄荷、牛蒡子、前胡、生甘草、桔梗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宜避风。
【功效】疏风解表。
【方解】经言:“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方用甘平益气,治风淫头痛之玉竹为君;甘平泻火补气之甘草为臣;微苦微辛微温之荆芥、紫苏、杏仁、前胡、桔梗与辛凉之薄荷、牛蒡子为佐;更以辛甘微温之防风为使,宗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之品,组合成方,共奏祛风解表之功。若风邪甚浅,即以此祛风解表轻剂为治足矣!
【主治】伤风,症见鼻塞、流清涕、打喷嚏或咳嗽、甚则头痛、身热、微出汗、恶风、脉浮缓、苔白不渴。
【附记】本方名为编者拟加。注意避风。如能配合按摩风池、风府、迎香等穴位,疗效更速。
109.新加香薷饮
【来源】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歌诀】新加香薷饮连翘,银花厚朴扁豆花,五味相伍祛暑剂,解表化湿和中求。
【组成】香薷6克,扁豆花6克,厚朴6克,金银花9克,连翘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解表祛暑,化湿和中。
【方解】方用香薷解表祛暑为主药;配以扁豆花、厚朴和中化湿,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均为辅药。此方既能发汗解热,又能抑菌、抗病毒,并可健胃、利尿,故有祛暑化湿之功。
【主治】伤暑感冒,症见发热、微恶风寒、烦渴、汗出、头痛、呕恶、腹泻、尿黄、脉濡数等。可用于暑天感冒、急性胃肠炎、支气管炎等。对于流行性感冒,不论发病季节,只要兼有湿邪,本方疗效亦佳。
110.人参败毒散
【来源】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人参败毒用川芎,前胡柴胡云茯苓,羌活独活生甘草,枳壳姜薄苦桔梗。
【组成】人参、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桔梗、茯苓、柴胡各6克,甘草3克,生姜3片,薄荷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益气解表,散风祛湿。
【方解】本方为体质素虚,外感风寒湿邪者设。本方和而不烈,多而不杂,不太热,亦不太寒,是一首扶正解表的方剂,适用于外感风寒湿邪而体虚不耐发散的病症。方中羌活、独活辛温发散,通治一身上下风寒湿邪,并为君药;川芎行血祛风,柴胡解肌散热,助君药宣痹解表而止头身疼痛,并为臣药;桔梗开肺,枳壳降气,茯苓渗湿,前胡祛痰,合则利肺气,除痰湿,止咳嗽,俱为佐药;生姜、薄荷发汗解表,甘草和中调药,皆是佐使之品。风寒湿邪在表,固宜先行汗解,然体质素虚,药虽外行,气从中缓,邪必不除,故更佐人参,配甘草少助元气,扶正败毒,使邪乘药势而出。本方能“培其正气,败其毒邪,故曰败毒”(吴昆);“盖补中兼发,邪气不致于留连;发中带补,真元不致于耗散”(赵羽皇),人参一味,用之最妙,其力能致开阖,增强表散之力,使热毒得以排泄,又能协调精津血气各守其乡,以断邪气复入之路。邪去正安,诸症自解。诸药相伍,益气发汗、疏导经络、表散邪解,用治四时感冒有较好疗效。
【主治】体质素虚、外感风寒湿邪,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鼻塞声重、咳嗽有痰、全身肢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无力。可用于体虚感冒等病症。
【附记】喻嘉言亦常用本方治外邪陷里而成痢疾者,使陷里之邪还从表出而愈,称为“逆流挽舟”之法。但方中辛温香燥之品居多,若由于暑温、湿热蒸迫肠中而成痢疾者,切不可误用。
111.参苏饮
【来源】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宜,干葛木香甘桔茯,内伤外感此方求。
【组成】人参、紫苏叶、葛根、姜半夏、前胡、茯苓各9克,木香、枳壳各12克,桔梗6克,炙甘草、陈皮各9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粗末。每服12克,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服。现多改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
【功效】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方解】本方为体质素虚,内有痰饮,外感风寒者而设。方用紫苏叶、干葛根、前胡发汗解表以散风寒;人参、茯苓、甘草益气健脾以扶体弱;陈皮、半夏除痰止呕;枳壳、桔梗利膈宽胸,前胡配桔梗升降肺气以化痰止咳;木香行气破滞,姜枣调和营卫。诸药合用,散风寒而和营卫,除痰饮而止咳呕,行气滞而理胃肠,表里虚实兼治,重在扶正解表,作用较为温和,故于老幼体弱,外感风寒、寒热咳呕,痰多胸满者最宜。
【主治】体虚气弱、感冒风寒,内有痰湿,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膈满闷、呕恶、眩晕、大便泄泻等,以及外感风寒,发汗后,发热仍不止者。可用于体虚感冒,外感咳嗽、泄泻、腹部痞满等病症。
【加减】如见气虚不足,加黄芪;咳痰不畅,加紫菀、款冬花;痰多壅肺,加葶苈子、白芥子;胸闷不舒,加瓜蒌、厚朴;脘腹胀满,加莱菔子、大腹皮、槟榔;恶寒无汗者,加麻黄、葱白。
112.再造散
【来源】明·陶节庵《伤寒六书》
【歌诀】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宗。
【组成】黄芪6克,人参、桂枝各3克,甘草15克,熟附子3克,细辛2克,羌活、防风、川芎、煨生姜各3克,大枣2枚,酒炒芍药1撮。
【用法】水煎温服。每日1剂,日服2次。原剂量、上药各等份,每服15克,加大枣2枚,或再加芍药1撮,水煎服。
【功效】助阳益气,发汗解表。
【方解】阳气素虚之人,感受风寒之邪,虽用辛温发汗之剂而不得汗出表解者,是阳气不能鼓舞津液外出之故,所谓“阳虚不能作汗”。陶氏制本方意在助阳发汗,益气解表。方以熟附子、桂枝、细辛为君,助阳发汗以散寒解表;更用黄芪、人参补元气,固肌表,既助药势以鼓邪外出,又防阳随汗脱,是为臣;羌活、川芎、防风为佐,疏风行血,以增强解表散寒之力;芍药敛阴和营,既资汗源,又制桂、附、羌、辛之温燥;甘草益气和中,调药缓峻,使汗出不致过猛,邪尽出而正不伤,是佐助又有佐制之义;生姜温胃,大枣滋脾,合而升腾脾胃生发之气,和营卫,行津液,以助汗出,俱是佐使之品。综观全方,不仅配伍周密,选药尤其精当,虽仿麻黄附子细辛汤法,却不用发越阳气之麻黄,而用桂枝汤加羌、防、川芎于发汗之中兼和营卫。甚至生姜亦须煨过,使其专于温胃;芍药酒炒而用,使之和营制燥而不碍发汗。凡此,皆陶氏精细入微之处,不可疏漏(引自《汤头【歌诀】》)。
【主治】阳气虚弱、感冒风寒,症见头痛项强、身热恶寒、热轻寒重、无汗肢冷、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浮大无力,经服发汗之剂汗不出者。可用于体虚感冒、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等病症。
【加减】原书注称:“夏月加黄芩、石膏、冬月不必加。”
【附记】凡风热感冒或身有汗出以及体壮阳盛者忌用。
113.葳蕤汤
【来源】清·俞根初《通俗伤寒论》
【歌诀】【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最相宜。
【组成】生葳蕤(即玉竹)、淡豆豉各9克,桔梗、薄荷各6克,白薇、炙甘草各3克,葱白3茎,大枣2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滋阴发汗,解表清热。
【方解】素体阴虚,外感风热者,治宜滋阴清热解表。方用葳蕤滋阴润燥,清热生津;葱白、豆豉疏散风热,以解表邪;白薇、薄荷清泄伏热;红枣甘润增液,以助玉竹之滋阴润燥,红枣配甘草益气和营;桔梗宣通肺气;炙甘草调和诸药。“本方是为温病初起,表证兼见阴虚者设。阴虚之体,发汗则伤阴,益阴则恋邪。本方之配伍,确属周全,可使发汗而不伤阴,滋阴而不留邪”(引《中医方剂学》)。
【主治】素体阴虚、感受外邪,症见头痛发热、微恶风寒、咳嗽、痰稠难出、口渴心烦、咽干而痛、无汗或有汗不多、舌赤、脉浮数者。可用于阴虚体弱之感冒。
【加减】表证较重,加防风、葛根;咳嗽咽干、咯痰不爽,加牛蒡子、瓜蒌皮;心烦口渴,加竹叶、天花粉。
114.治疗感冒验方
  1、生大蒜一瓣,含入口中,生津咽下,直到大蒜无味吐出。连食三次奏效。(此方辛湿解表,解毒清涕,除风寒咳嗽。)
  2、感冒:将一杯红葡萄酒(大约3~4两)烧热后,将一枚生鸡蛋在碗中搅碎,加入酒中,再将酒温热服下,10~15分钟感冒即好。
  3、感冒偏方:葱白头、生姜各30克,食盐6克,白酒1盅调匀,用纱布包好擦
  前胸、后背、手脚心及腋窝,擦一次后,盖被休息,30分钟后出汗,热减退,次日治愈,此方用1—2次痊愈。
  4、感冒:鲜白萝卜一个,葱白3根,生姜3片,将将萝卜洗净后切片,葱白切断,
  煎水服用。
  5、伤风感冒:搓脚心的涌泉穴,直到手心、额头出汗为止。
  (二)、治疗防治感冒验方
  将生姜洗净(500克)整个用盐搓揉腌制,然后以酱油、白糖、味精、香油做卤汁,再把姜浸泡其中,置于瓶中封闭,放入冰箱,7天后食用。随吃随取,每天早餐当下饭小菜吃6~8片。(此方既防感冒又对治鼻炎有效果)
  (三)、治疗由感冒引起的咳嗽验方
  在后背上涂一些清凉油,5分钟后可缓解,过两小时再涂1次,则效果更佳
 一、内 治
 
115.西药
1.维银翘片,每次1~2片,每日3次。适应于风热感冒。
2.合并细菌感染,见咳嗽痰黄、咽喉肿痛者,可服用复方新诺明,每次2片,每日2次,首次剂量加倍。
3.新康泰克、泰克胶囊、白加黑、速效感冒胶囊等,可根据病情选用。
 
116.中药
1.风寒感冒:
①葱白连须3~5个,生姜5片,红糖适量,水煎服。
②午时茶(成药),每次1包,水冲服,每日3次。
③藿香正气丸(成药),每次1包,每日3次,温开水送下。适宜于风寒挟湿,伴有呕吐腹泻者。
2.风热感冒:
①桑菊感冒片(成药),每次5~8片,每日2~3次,温开水送下。
②银翘解毒丸(成药),每次1~2丸,每日2~3次,温开水送下。
③板蓝根冲剂(成药),每次1~2包,每日3次,温开水送下。
3.风寒挟湿外感:
①九味羌活丸,每次20克,每日3次。
②羌活、独活、桑枝、桂枝、蔓荆子、川芎、威灵仙、藁本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尤其适用头痛、发热、周身酸痛较重者。
③羌活、独活、桑枝、桂枝各10克,生姜5片,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症状较轻者。
4.体虚外感:
①玉屏风胶囊或口服液,平时可经常服用。适用于外感较轻时,或预防外感用。
②白术100克,黄芪150克,防风100克,共研细末,分成60包,每日早晨取1包加水煮沸,以此沸水冲鸡蛋1个,可常年服用。适用于外感较轻时,或预防使用。
③党参15克,茯苓20克,川芎10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柴胡10克,前胡10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灸甘草5克,生姜5片,大枣10枚,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虚人外感风寒较重者。
④党参15克,苏叶10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枳壳10克,葛根10克,木香5克,陈皮10克,水煎服,适用于虚人外感,咳痰、咳嗽明显者。
 
5.民间小验方:
①生姜1块,大葱1颗(或小香葱1把),香菜1把,大蒜2瓣,共剁碎,胡椒粉、辣椒末、香油、盐、味精等调料适量,沸水冲泡,1次服下。多穿衣盖被,以微微有汗为佳,不可发大汗。适用于外感风寒初起者。
②葱白5根,姜1片,淡豆豉20克,用沙锅加水1碗煎煮,趁热顿服,然后卧床盖被发汗,注意避风寒。用于风寒型。
③荆芥、苏叶各10克,茶叶9克,鲜姜10克,红糖30克,先以文火煎煮荆芥、苏叶、茶叶、生姜,约15~20分钟后,加入红糖待溶化即成。每日2次,可随意服用。用于风寒型。
④生大蒜1瓣(去皮)含于口中,生津则咽下,直至大蒜无味时吐掉,连续3瓣即可奏效。用于各种感冒。
⑤白胡椒末、葱白各适量,煮热汤面1碗,加入葱白及胡椒面拌匀,趁热吃下盖被而卧,汗出即愈。用于风寒型。
⑥萝卜、甘蔗各500克,金银花10克,竹叶5克,白糖适量。萝卜与甘蔗切块,加水于沙锅内,下金银花、竹叶共煎,饮服时加白糖。可当茶饮,每日数次。用于风热型。
⑦葱白头5个,生姜16克,糯米100克。先将糯米煮成粥,再把葱姜捣烂,同煨热服,出汗即愈,用于风寒型。
感冒小验方数则
一、在伤湿止痛膏上倒入一些速效感冒胶囊的药粉,贴在脚心的涌泉穴上。
二、切上10多片姜加一把桔子皮熬煮成水,喝前放入适量糖(春夏用白糖,秋冬用红糖)。
每天趁热喝几大杯。
三、将10余根黄花用温水泡开,去掉硬梗切成寸段。锅内放两杯凉水烧开。放入黄花,加入
冰糖,趁热把黄花带汤一同服下,蒙被入睡。
四、鲜姜25克,去皮,切碎,同可口可乐煮开,趁热喝下(此方还可治小孩恶心、呕吐、厌
食、偏食症)。<感冒小验方
117.、外 治
 (一)吸入法
1.川芎、藿香、延胡索、牡丹皮、雄黄、白芷、皂角各12克,朱砂3克,共研细末,每用少许吸入鼻内。
2.鹅不食草12克,研为细末,每用少许吸入鼻内或棉纸包塞入鼻。以上两方对风寒、风热均适用。
3.醋、水各半,喷洒在室内。经常喷洒,既可作为预防感冒的办法,也可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二)热擦熨法
1.老姜1块,切成2片,泡开水内,先取1片趁热沿督脉从上向下推擦,冷即换,擦至皮肤发红为止。然后再在肘窝、腘窝推擦,方法同上。适用于风寒型。
2.橘子叶、老姜、葱头各等量,和酒炒热,用布包熨痛处。适用于风寒关节作痛或全身疼痛。
 
118.)灌肠法
 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各1份,黄芩2份,水煎浓缩成50%的煎液,每次60毫升(小儿酌减),灌肠保留1小时,每日2次,3日为1个疗程或病愈为止。适用于普通感冒或流感风热型,对小儿或不能服药者尤宜。
 
119.敷脐法
 金银花、连翘各4克,桔梗2.4克,荆芥1.6克,薄荷2.4克,牛蒡子2.4克,淡豆豉2克,甘草2克,竹叶16克,共研为细末,取药粉适量,纱布包裹,敷神阙穴,包扎固定,每次贴药4~6小时,每日2次,连贴3~4日为1个疗程。适用于外感风热。
治疗感冒偏方
120.中药处方(一)
【辨证】血虚外感。
【治法】辛凉解表。
【方名】桑枝茅根汤。
【组成】嫩桑枝30克,白茅根30克,霜桑叶9克,净连翘9克,苦桔梗9克,生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冷方南方。
121.中药处方(二)
【辨证】外感时疫邪毒。
【治法】发汗解表,清热解毒。
【方名】青银汤。
【组成】青蒿6克(后下),银柴胡12克,桔梗12克,黄芩12克,连翘12克,银花12克,板蓝
根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陈炯抗方。
122.中药处方(三)
【辨证】外感风热。
【治法】辛凉解表,清热肃肺。
【方名】银栀汤。
【组成】银花12克,连翘12克,栀子10克,薄荷5克,牛蒡子10克,桔梗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朱广华方。
123.中药处方(四)
【辨证】阴虚外感。
【治法】养阴清热,宣肺解毒。
【方名】蓝地汤。
【组成】板蓝根50克,生地50克,寸冬20克,知母20克,桑叶20克,桔梗15克,蝉退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程光正方。
124.中药处方(五)
【辨证】湿邪犯表,内阻脾胃。
【治法】芳香化湿,发汗解表,理气健脾,调整胃肠。。
【方名】藿朴三仁汤。
【组成】藿香8克,厚朴6克,法夏6克,茯苓9克,杏仁6克,苡仁12克,白蔻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出处】孙克勤方。
125.中药处方(六)
【辨证】外感风寒。
【治法】辛温解表。
【方名】荆防排毒汤加减。
【组成】荆芥10克,防风10克,桑叶9克,豆豉12克,羌独活各10克,前胡6克,陈皮6克,薄
荷6克(后下),鲜姜2片,杏仁10克,苏叶9克,焦枳壳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施闻鸡方<感冒>
126. 特效感冒宁
【来源】宋健民,《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苏叶、薄荷、藿香、防风、荆芥各10克,金银花12克,苍术、黄芪各10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日服3次。第1次用清水约200毫升,浸药半小时,煎取100毫升左右。第2次用清水120毫升,煎取80毫升左右,去渣。两次药汁混合后,分3次,早、中、晚温服。一般3剂、重症6剂即可。若遇集体感冒者,可按此比例同煎,分给每个病人服用即可。小儿用量酌减。
【功用】解邪固表。
【方解】本方是法取“九味羌活汤”的方义而组成。九味羌活汤是按六经而用药,本方是依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外邪而立方。感冒虽系小病,治不如法,外邪郁而不散,常常反复发作,遗留后患,亦即古称:“伤风不醒便作劳也。”风为外邪之首,故先用防风、荆芥以祛风;再用苏叶以散风寒;薄荷以解风热;藿香以化湿邪;金银花以清暑火;甘草润燥而和诸药;黄芪以益气固表,使邪去而不复发也。
【主治】感冒时邪,鼻流清涕,咽痛,痰嗽或伴见恶心,大便稀,或有发热恶寒,舌苔白薄或微黄腻,脉多浮缓。适用于普通型、肠胃型感冒,流行性感冒,习惯性感冒,并有预防作用。
【加减】咽喉痛者,加桔梗10克,僵蚕6克;咳嗽痰多稠者,加浙贝母10克,清稀者加半夏6克(制),陈皮9克;头痛者,加白芷9克,川芎9克;夏季感冒,恶寒无汗加香薷6克;口渴汗出,小便短赤者,加滑石15克,石膏20克,荷叶10克。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满意。一般3剂即愈,重症可继服3剂。尤以肠胃型感冒者疗效尤佳。
【附记】本方是取九味羌活汤之意,采用海藏神术散及玉屏风散等方加味而组成。通过临床反复验证,疗效满意。
127. 辛温解表汤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荆芥、防风、苏叶各5克,清半夏、广皮各9克,忍冬藤、连翘各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辛温解表。
【方解】风寒外束,治从外解,故方中以荆芥、防风、苏叶辛温解表;以清半夏、广皮化痰止嗽。风寒外袭,热必内郁,故加忍冬藤、连翘清热解毒。诸药合用,故奏辛温解表之功。服药后多饮热水,或吃热面汤一碗,趁热服之,促其发汗,可一汗而解,故奏效颇捷。
【主治】风寒感冒。证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四肢酸痛、鼻塞声重、鼻流清涕、喉痒、咳嗽、痰多清稀、脉浮紧、舌苔薄白。
【加减】如咳嗽重加炙前胡、炙白前各9克,甘草3克;恶寒重加桂枝5克;周身痛楚加羌活、独活各5克;头痛加川芎5克,蔓荆子3克。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颇佳。
【附记】笔者体会,若病初起,宜重用荆芥、防风、苏叶,一般各9克;忍冬藤、连翘少用或去之。或再加葱白、淡豆豉适量促其汗解。本方去忍冬藤、连翘加葱白、淡豆豉,用治伤风感冒。验之临床,效果尤佳。
128 羌蒡蒲薄汤
【来源】《中医方剂临床手册》
【组成】羌活、牛蒡子各9克,蒲公英30克,薄荷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祛风解表,清热解毒。
【方解】风热挟疠疫之邪外袭肌表,为病最烈。治宜辛凉解毒。故方中以羌活祛风解毒,除湿止痛;牛蒡子疏风透邪,利咽消肿;蒲公英清热消炎,解毒散结;薄荷辛凉解表,疏散风热,药仅四味,其效不凡,用治外感发热,最为合拍。
【主治】外感发热。适用于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腺炎,腮腺炎等。
【加减】咳嗽加杏仁、桔梗、前胡各9克;咽痛加板蓝根30克,玄参9克,马勃6克;胸闷、纳呆、舌苔腻加厚朴、半夏、枳壳各9克。
【疗效】治验甚多,疗效显著。
【附记】本方为上海曙光医院经验方。凡上感热毒偏重所引起的上述各病证,用之皆验。
129. 清解表热方
【来源】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
【组成】桑白皮、桑叶、菊花各9克,黄芩12克,山豆根、鱼腥草、生石膏(先煎)各30克,枇杷叶9克,芦根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清解表热。
【方解】本方实质上是桑菊饮、银翘散的合方。温热之邪在表,亦须从皮毛开散。方中桑叶、菊花既有开散皮毛、及微发汗的作用,且性属凉润,力能散热,故宜用于清散表热;桑白皮、黄芩能清泄肺与上焦之热;山豆根、鱼腥草同为清热解毒之品,用以治上呼吸道感染,其作用似较金银花,连翘为优;生石膏本为解肌清热之药,但表热较甚时使用之,亦奏良效,因石膏能清肺热,而肺与皮毛相合;芦根,枇杷叶宣肺润肺,以兼顾肺与皮毛之间的关系。诸药配伍,恰中病机,故用之临床,每收良效。
【主治】风热感冒。证见发热重,恶寒轻、头胀痛、口渴、鼻塞流涕、咳嗽、嗓子痛、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加减】咽痛加桔梗、牛蒡子各9克,咳嗽甚者加杏仁9克;无汗恶寒甚者加荆芥9克,薄荷3克(后下);身痛明显者加羌活、苏叶各9克。
【疗效】屡用屡验,收效甚捷。
【附记】印氏云:此方经多年使用,已列为“抓主症”之常用方剂。凡感冒发热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明显者,即可用之。一般收效甚捷。笔者临床亦多使用,验之临床,效果确实。
130. 三阳清解汤
【来源】夏睿明,《医方新解》
【组成】葛根、金银花、连翘各24克,石膏30克、柴胡24克,黄芩12克,大青叶、蒲公英各30克,甘草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辛凉透表,生津止渴,清热解毒,利咽散结。
【方解】邪入三阳,其证必重,治从三阳分头并击。故方中以葛根、金银花、连翘凉散太阳表热;石青清解阳明湿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邪热;大青叶,蒲公英清热解毒;甘草调和养胃,诸药配伍为方,其功甚著。
【主治】三阳热盛。或温病热入气分,大头瘟毒等证。证见高热持续不退,头昏胀痛,口渴心烦,咽喉疼痛,或微恶风寒,有汗或无汗,项背强痛,或两颊肿痛,舌质红,苔浅黄而燥,脉浮洪数而有力等。临床常用于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猩红热以及其他感染性疾病,证属“三阳”热盛者。
【加减】若表证较重者可加荆芥、薄荷各9克,若见便秘、谵语,舌苔黄厚而燥者,可加生大黄6克,玄明粉12克(冲服);若见吐血,衄血、发斑者可去柴胡,加生地15克,白茅根30克,丹皮12克,若咽喉肿痛甚者,可加土牛膝根24克。
【疗效】临床用治急性感染性疾病均有较好疗效。
【附记】凡证属三阳热盛、表里俱热之证,用之奏效颇捷。
131. 退热汤
【来源】许寿仁,《江西中医药》(5)1984年
【组成】秦艽、青蒿、桑叶、菊花、薄荷、钩藤、芦根、生薏苡仁、郁金、大贝母、白通草、大豆卷(剂量可随证酌用)。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疏风解表,宣透风热,清热解暑,渗利湿热。
【方解】本方系从《温病条辨》治疗外感风热的桑菊饮化裁而成。方用桑叶、菊花、薄荷、钩藤疏风解表,宣透风热;秦艽、青蒿、大豆卷(如缺可用扁豆衣代之)清热解暑,散风除湿;浙贝母、郁金清热止咳,化痰开郁;芦根清热生津止渴;薏苡仁健脾渗湿,诸药配伍为用,共奏上述之功。实为春、夏外感发热之良剂。
【主治】外感风热、暑湿、伏暑、湿温(包括肠伤寒)等证。
【加减】临床运用,宜随证加减,如一般湿重加藿香、蔻仁;恶心,呕吐加藿香梗、姜竹茹;咳嗽加枇杷叶;口渴加天花粉;大便秘结加大黄;素体虚弱,以及发热1周以上者加党参;久热有汗去薄荷,加党参。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显著。
【附记】本方为已故南昌著名老中医许寿仁治疗外感发热的经验方。运用于上述诸证,再随证加减,疗效颇佳。又许秀平运用本方10余年,用治上述诸证,疗效显著。笔者验证信然。
132. 石知柴葛汤
【来源】初航,《辽宁中医杂志》(3)1984年
【组成】石膏100克,知母25克,葛根15克,柴胡15克。
【用法】每日2剂,每剂煎两次,每次煎取100毫升,共混合400毫升,每6小时服80~100毫升,儿童约减。
【功用】表里两解,解表退热。
【方解】凡表邪未尽,邪气入里,郁阻遏于气分,卫气俱热,故方用石膏,其性辛甘大寒,辛能解肌热,寒能清里热,为方中之主药;以知母清热滋阴,与石膏伍用,有协同之效;葛根和柴胡能解表退热,而石膏虽有强而快的解热作用,但不持久;知母除有广谱抗菌作用外,且有明显而持久的解热作用,二者伍用,其退热效果强而持久,善清气分之热。药虽四味,但退热之功效显著。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病毒感染性发热。
【疗效】治疗病毒感染性发热69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66例,腮腺炎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经用药1~2天,结果治愈52例,显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7%,痊愈率为75.4%。
133. 三花清解汤
【来源】张梦农,《临症会要》
【组成】忍冬藤、忍冬花、连翘各15克,杏仁、淡豆豉、栀子、玉竹、桔梗、前胡、菊花各10克,鲜桑枝30克,薄荷5克,六一散15克(包煎)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重病可于一昼夜服2剂,亦可连续服至病退为止。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宣湿,辛凉解表,扶正祛邪。
【方解】流感偏热者,以手足太阳、阳明、太阴诸经为多见,故用忍冬花、藤、连翘以清热、通络、败毒;玉竹、鲜桑枝、杏仁以治腰椎、骶骨,前额头痛;栀子、淡豆豉以解烦躁而泻三焦伏火,并散胸中郁热;桔梗、前胡以利肺气而平咳嗽;菊花、薄荷以清热熄风而散火邪;更佐六一散甘淡清热兼有利湿之功,综合为剂,以治温热型之流感最宜。【主治】流行性感冒(温热型),证见恶寒发热,自汗,头痛以前额及眉棱骨痛为剧,腰背骶骨,及四肢皆痛,面赤、舌红、苔色灰白而干、口渴烦躁、咳嗽痰少,或带血丝,但脉反迟或缓。
【加减】本病一般以湿热型为多见,且容易并发其他变证,故临证用药宜随证加减:
.咳引胸痛,呼吸迫促,带铁锈色痰,是病毒侵犯肺部,络脉受伤。宜本方加紫菀15克,润肺下气,鲜苇根120克甘寒滋阴。
.呕吐腹痛,肠鸣泄泻,是病毒侵犯胃肠,运化失常。宜本方加黄芩10克,炒黄连5克,苦寒泻火坚阴厚肠止泻;大豆卷15克,陈皮10克,清胃散结理气。去栀子,杏仁以防泻降太过。
.神昏谵语,角弓反张,是邪毒侵犯心包,肝风内动,宜本方去薄荷、桔梗、前胡等气分之药,加莲子心15克,白芍15克,钩藤10克,以清心、平肝、熄风;另加牛黄清心丸,每次服1粒,每日3次,或局方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每次服半粒,每日服3次,芳香通络,清神醒脑。可续服数日,以神清病退为止。
.肢体关节肿胀作痛,是病毒侵犯肢体,阻滞经络。宜本方加海桐皮15克,苡仁30克,五加皮15克,以祛风、利湿、逐瘀、止痛。去桔梗、前胡二味上焦气分之药。
.常有一过性之麻疹状或如猩红热状之皮疹,虽非真正斑疹,也有烦躁不安,是病毒侵犯营分。宜本方加丹皮10克,生地15克,玄参15克,以清营分之热。去玉竹、薄荷、前胡气分之药。
【疗效】使用多年,治验甚多,并随证加减用药,疗效颇佳。
【附记】本方名为编者拟加。本证型脉反迟缓而浮数,是因病毒初犯人体,若延之数日,其脉必转数实,凡疫病初期多见此脉,不可不知。特附此说明,以免辨证失误。
本方对温热型流感,用之效果颇捷,经笔者一再验证,其效颇佳,果如斯言!
134. 感冒立愈汤
【来源】陈有恒,《中国中医药报》1990年
【组成】桂枝、白芍各10克,厚朴5克,杏仁10克,莱菔子7.5克,白前10克,炙麻黄5克,蜈蚣2条,全蝎7个,生姜3片,大枣3枚。
【用法】取上药加水300毫升,武火煎至150毫升,日分2次口服。每日1剂。
【功用】宣肺豁痰,调和营卫,镇痉熄风。
【方解】陈云:“北地高寒,冬气常在,寒风冷气四时皆有,令人毛窍常闭,肺气不宣,故外感初起,法宜辛温,务使肺气宣降,玄府开张,俾表里相通,邪有出路,能从外解,不致内闭;即使是温热之邪所伤,亦宜于辛凉药物中加入辛温之品,以利疏解,唯需注意中病即止,不可太过。”方中桂枝、厚朴、杏仁、麻黄、白前宣肺解表;莱菔子、蜈蚣、全蝎豁痰降逆;桂枝、白芍、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功专力宏,故见效甚捷。
外欲脱者,因其尚未致脱,参附龙牡不可骤用:何以防其致脱?唯有调和营卫,使营卫畅行则阴阳互根,无变脱之虑。方中之蜈蚣、全蝎最善追风祛痰,镇静解痉,凡风痰闭肺而致咳喘憋闷,见咳声不畅甚至痉咳者,用之皆宜。且虫药乃血肉有情之品,善升降而性灵。用补则峻而不腻,纳气固肺功可立见,填精塞隙,间不容发。凡先天不足,虚损痨怯及喘咳久嗽等证非此无功;用则迅而不猛,追风搜邪深可致骨,逐瘀破结无坚不摧,凡陈年痼疾,血凝痰结及行窜风证非此莫逮。其味大都甘淡咸平,虽非大苦大辛可疗大寒大热,且能升能降,能出能入,隧道皮窍无所不到,故表里皆可,内外咸宜。虽有的具有毒性,但亦不剧,正可以毒攻毒,故可收一剂轻、二剂已之功。
【主治】风寒感冒引起的高热,喘咳,抽搐。
【加减】凡外感缠绵难愈,或表虚不固,屡犯外感而症状前后相似,必有深藏隐匿之邪,宜于方中加入山甲、皂刺、蜂房、黄芪。黄芪一味,古人谓之“补虚,主小儿百病”。黄芪托邪外出,山甲,蜂房,皂刺则能搜剔无余,然后议补,方能百发百中。若不搜尽伏邪,病家必不受补。
小儿喘咳病恒多缠绵难愈,能知此法,可令速效。
【疗效】屡用屡验,见效甚捷。多一剂轻,二剂已。
【附记】陈氏认为五脏之中肺脏最娇……其他脏腑功能失调莫不累肺,六淫邪气所犯无不先伤于肺,儿科论治,首重调肺。肺虚易感,治必搜剔伏邪;外感初起,辛温宣散,力避寒凉抑遏:清金补肺、虫药性灵,表里咸宜。陈氏之论,诚为高见。验之临床,凡外感缠绵难愈之疾,或易感之人,在主治方中佐入一、二味虫类之品,奏效尤捷。
135. 柴胡消食汤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组成】羌活、白芷、广木香各10克,山楂炭12克,瓜蒌仁10克,柴胡、黄芩、法半夏、苍术、茯苓各12克,炒枳实10克,生姜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消化胃脘积食,清解胸中结水,外解寒湿。
【方解】外感寒湿,内伤饮食,治宜表散内消。方中以小柴胡汤加除湿解表之羌活、白芷、苍术以增强表散寒湿之功,加楂炭,广木香、炒枳实、茯苓、瓜蒌仁、理气导滞,消食健脾和中以增强消导食积之功。此为表散内消同治之剂。诸药伍用,疗效颇佳。
【主治】积食感冒,证见往来寒热,头昏痛,或周身骨节酸痛,四肢软弱无力,或恶寒不发热,或发热汗出不恶寒,或鼻干燥,或流清涕,胃脘滞痛,不思食,嗳气,按之上腹作痛或胀硬,口苦咽干,或渴,或肠鸣,或呕,或欲吐,或咳,或心悸,矢气,大便二三日解1次,或溏或秘,小便量少色黄,体温偏高,舌苔白腻或淡黄,脉象右寸关尺浮数,或左寸关尺浮数,或左右关弦紧。
【加减】积食重者去白芷,加炒草果仁10克,结水多者去楂炭、白芷,加重瓜蒌仁为12克;寒湿重者加重白芷、羌活各为12克;风寒重者去白芷,加荆芥穗12克;便溏者去瓜蒌仁。
【疗效】临床运用多年,治验甚多,疗效显著。一般1~3剂即见显效或痊愈。
136. 十神汤
【来源】张振榆,《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葛根、赤芍、香附各10克,升麻、陈皮、川芎、白芷各6克,紫苏7克,麻黄、甘草各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宣肺解表,祛风止痛,利咽止咳。
【方解】本方性略偏温,以麻黄、紫苏发汗解表;升麻、葛根宣肺止咳,退热生津;陈皮、香附理气宽中;川芎、白芷祛风止痛;赤芍、甘草清热解毒。此外,麻黄油有抑制流感病毒作用,赤芍有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且抗菌谱亦较广泛,因而对上呼吸道的感染能取得较为肯定的疗效。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偏于风寒型)。
【加减】春季加荆芥,夏季加藿香,秋季加黄芩,冬季加金银花。
【疗效】治疗618例,全部治愈。其中服药1剂治愈159例(占25.7%);服2剂治愈427例(占69%);服4剂治愈32例(占5.3%)。
【附记】本方辨证加减按季节用药经验,值得借鉴。
137. 增免抗感方
【来源】孟仲法,《中国中医药报》1990年
【组成】太子参、黄芪、水仙草、地锦草各10~15克,黄芩4.5~6克,仙灵脾6克,五味子4.5~6克,黄精6克,生地9克,麦冬6克,白术9克,甘草4.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可连续服6~8周。
【功用】益气升阳,健脾补肾,清热祛邪,提高小儿抗病免疫能力。
【方解】本方以太子参、黄芪、水仙草、地锦草、黄芩为扶正祛邪主药。太子参、黄芪能益气升阳,健脾固表,有利肺卫之巩固、纳化之健运。水仙草、地锦草能提高网状内皮细胞吞噬能力,清热之中兼具扶正,地锦草有较为广谱的抑菌作用;黄芩能清上焦肺热,在着重控制呼吸道感染为主的基础上又能兼及其他感染,以达到祛邪务尽之旨。久病脾虚小儿,常有脾虚及肾气失旺、气血不足之症,故加仙灵脾、五味子、黄精三味以补肾固精,扶阳育阴而旺肾气,并以生地、麦冬生津养胃,并以白术、甘草健脾调胃,协同太子参、黄芩旺盛脾气,以达到本方在增免(免疫)抗感(感染)中,脾肾兼顾,虚实兼及,扶正祛邪的目的。
【主治】小儿因反复感染(主要为呼吸道感染)病程较久而引起的脾虚证。见消瘦乏力、纳食不佳、多汗虚羸、发热易咳、便溏或干结,扁桃体及颈部淋巴结肿大,面色萎黄,久则气血亏虚,生长发育落后,体重不增等。
【加减】病儿急性感染发热症状明显时,可去太子参、黄芪、五味子等药,加生石膏20克,知母、柴胡各9克。伴有咳喘或久咳无痰、肺阴不足证者,可加款冬花9克,缘梅花、天竹子、杏仁各6克,去黄芪,仙灵脾,五味子。如有脾气急躁,多动不安,睡眠欠佳者,属心脾两虚,可加酸枣仁,远志各6克,夜交藤9克,去黄芪,仙灵脾。有口渴多饮,舌红唇干、厌食明显者属胃阴不足,可加重生地、麦冬用量,去黄芪,五味子,仙灵脾,加用石斛9克,乌梅,玄参各6克。有脾阳虚、肠滑便溏时去黄精、麦冬、生地,可加用白扁豆15克,芡实10克,炮姜3克,脾约肠燥时,大便秘结干燥,可加用郁李仁3~6克,重用生地,去五味子。
【疗效】经一千余例验证,有效率为96%。
【附记】本方为孟仲法氏治疗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之主方。对治疗因感染引起的“脾虚证”有明显疗效。
临证运用时,方中剂量可根据小儿的年龄及病情适当增减,不必置疑。
138. 解毒清热饮
【来源】刘绍勋,《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金银花、连翘、菊花各30克,桑叶20克,薄荷15克,柴胡10克,芦根20克,甘草、黄芩、蝉蜕各15克,生石膏20~30克(先煎)滑石20~30克。
【用法】先煎生石膏20~30分钟,然后下群药煎。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功用】清热解毒,辛凉透表。
【方解】本方是在银翘散、桑菊饮、六一散、白虎汤基础上,经临床摸索多年化裁而成。方用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薄荷、柴胡发汗解表、清解外邪;蝉蜕疏风清热、定惊解痉;桑叶宣通肺络,清泄风热;菊花明目疏风,清降肺火;甘草、芦根清上焦风热,兼养胃阴;生石膏清阳明之热,而无伤津之弊;滑石利窍,清热解肌,有发汗作用;黄芩清气泄热。据抗菌试验,金银花抗菌谱较广,连翘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于是使患者的邪热,一从汗解,一从便解,从而使邪退病除。
【主治】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冒,无论高热或低热,均可服用。
【加减】如兼见咳嗽加前胡、杏仁各15克,橘红20克;痰多者加川贝母10~15克,海浮石20~30克。
【疗效】多年使用,屡试屡效,疗效满意。
【附记】刘氏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和个人心得体会认为,本方对高热感冒和一般伤风,感冒低热,皆宜服用,均有良好效果,屡试屡效。
139. 健身固表散
【来源】赵清理,《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黄芪40克,白术、防风各20克,桔梗30克,百合40克。
【用法】以上诸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每次服9克,每日服2~3次,开水冲服,7天为1疗程。或用汤剂,照上方剂量各减半,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
【功用】益气固表,宣肺驱邪。
【方解】俗语说:“感冒不用治,七天自然愈”,可见感冒更有易治的特点。但是,也有一部分患者长期被感冒所困扰,动辄感冒,自汗,乏力或鼻塞,咽痛,头痛等,服用一般感冒药效果不佳。赵氏认为脾肺气虚,表气(卫表)不固,则易感外邪而致病。治这类感冒,宜以益气固表为主,其病自愈。本方由玉屏风散加桔梗、百合而成。气虚不能卫外,则津液不固而自汗;卫气不固则腠理空疏,容易感受风寒。惟黄芪甘温益气,补三焦而固表,为防御风邪入侵之关键,且有汗能止,无汗能发,且补剂中之风药也;防风上行头面七窍,内除骨节疼痛,外解四肢挛急,称之为治风之仙药也;白术健脾胃,温分肉,培土而实卫。夫防风之善驱风,得黄芪以固表,则外有所卫,得白术以温里则内有所据,使风邪去而不复来,三药合用,即益气固表之玉屏风散,但因三药俱辛温之品,故加百合甘寒滋阴润肺,以救其燥烈过亢之弊,桔梗为舟楫之剂,可载诸药上行,且入手太阴肺经而开达肺气,肺主皮毛,肺之宣发肃降之令行,则皮毛得濡养而润泽,故能助玉屏风散固表之力。诸药合用,使补者得补,散者得散,以达燥湿相济,阴阳和顺,病邪自祛,体自康健。
【主治】气虚自汗,体弱感冒,气管炎以及因表虚卫阳不固而常常感冒,或感冒缠绵不愈者。
【加减】若素有慢性鼻炎而见鼻塞不通者,可加辛夷15克;若兼有头痛、身痛者,可加苏叶、羌活各10克;若见咳嗽吐白痰者,可加橘红、制半夏、杏仁各10克;若兼心慌气短者,可加太子参12克,麦冬、五味子各10克。
【疗效】临床多年验证,收效颇佳。一般服散剂,1~2个疗程即愈,汤剂3~5剂即可。
【附记】凡属习惯性感冒,或感冒多次发汗,汗出过多,损伤卫阳,致表虚不固,常自汗出,感冒时作,数月不愈者,皆可以用本方治之。
体虚感冒,且易屡发而缠绵不愈者,确为易治而成不易治疗之感冒。笔者用本方验证数例,效果果如斯言,确为治感冒经久不愈之良方妙药矣!
140..感冒食疗方
感冒属中医“时气病”范畴。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六淫(风、寒、暑、湿、燥、热)时行邪毒侵袭人体,阻遏卫阳,使营卫失和,肺气宣降失司所致。根据其临床表现并结合发病季节,一般可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体虚感冒等证型。
【姜丝鸭蛋汤】
配方:生姜50克(去皮),鸭蛋2个,白酒20毫升。
制法:生姜洗净去皮,切成丝,加水200毫升煮沸,鸭蛋去壳打散,倒入生姜汤中,稍搅,再加入白酒,煮沸即可。
功效:解表散寒。
用法:每日1次,吃蛋饮汤,顿服,可连服3日。
【神仙粥】
配方:糯米30克,生姜片10克,葱白6克。
制法:用砂锅加水煮糯米、生姜片,粥成入葱白,煮至米烂,再加米醋20毫升,和匀即可。
功效:益气补虚,散寒解表。
用法:趁热喝粥,以汗出为佳。
【枸杞疰夏茶】
配方:枸杞子、五味子各等分。
制法:枸杞子、五味子共研末,用开水浸泡封存3小时,即可饮用。
功效:清暑祛热,补虚益精。
用法:每日不拘时代茶饮服。
【黄芪姜枣汤】
配方:黄芪15克,大枣15克,生姜3片。
制法:以上三物加水适量,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约1小时即可。
功效:益气补虚,解表散寒。
用法:吃枣饮汤。
【绿豆粥】
配方:绿豆5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法:绿豆、粳米洗净煮粥,待粥熟时加入冰糖,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解暑。
用法:可作早晚餐食用。
【香薷扁豆汤】
配方:香社lo克,白扁豆12克,陈皮6克,荷叶8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白扁豆妙黄捣碎,与香薷、陈皮、荷叶一同煎煮,煮沸10分钟后过滤,去渣取汁,加入白糖调味。
功效:清暑祛湿解表。
用法:每日1次,不拘时频频饮之。连服3~5日。
【珠兰茶】
配方:茶叶6克,珠兰3克,薄荷3克。
制法:上三味,开水冲泡5分钟即可。
功效:理气化湿,清利头目。
用法:每日1~2剂,分上下午饮服。
【香薷饮】
配方:香薷10克,厚朴5克,白扁豆5克,砂糖少许。
制法:香薷、厚朴剪碎,白扁豆炒黄捣碎,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1小时加糖调味。
功效:发汗解表,化湿和中。
用法:每日1剂,分2次饮服。
【白菜根葱白汤】
配方:大白菜根3个,葱白连须2根,芦根10克。
制法:上三物以水煎煮10~15分钟即可。
功效:辛散解毒,清热祛湿。
用法:每日1剂,趁热分2次服用。
【西瓜番茄汁】
配方:西瓜、番茄各适量。
制法:西瓜用纱布绞汁;番茄先用开水烫,剥去皮,也用纱布绞挤汁液,然后将两汁合并即可饮用。
功效:清热生津。
用法:每日1~2次,当果汁饮用。
【银花饮】
配方:银花30克,山楂10克,蜂蜜250克。
制法:将银花、山楂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3分钟后取药液1次,再加水煎熬1次,将两次药液合并,放入蜂蜜,搅拌均匀即成。
功效: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用法:随量饮用。

【薄荷粥】
配方:鲜薄荷30克(干者10克),梗米60克,冰糖少许。
制法:水煎薄荷5分钟,去渣取汁。取粳米熬粥,加入薄荷汁,稍煮,加入冰糖调化。
功效:疏风解表,清利头目。
用法:分早晚温热服食。
【贯众蛋】
配方:贯众10克,鸡蛋1个。
制法:将贯众与鸡蛋同放锅中,加水300毫升,煮至蛋熟,去药渣。
功效:清热解毒。
用法:每日1次,饮汤吃蛋,连服5~7日。
【姜丝萝卜汤】
配方:生姜25克,萝卜50克。
制法:生姜切丝,萝卜切片,两者共放锅中加水适量,煎煮10~15分钟,再加入红糖适置,稍煮1~2分钟即可。
功效:祛风散寒解表。
用法:每日1次,热服。
【葱豉汤】
配方:葱白2根,豆豉10克。
制法:用水500毫升,入豆豉煮沸2~3分钟,之后加入葱白、调料出锅。
功效:解表散寒。
用法:趁热服用,服后盖被取汗。
【香菜葱白汤】
配方:香菜15克,葱白15根,生姜9克。
制法:将香菜、葱白、生姜分别洗净,切碎共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煎煮10~15分钟,去渣取汁饮服即可。
功效:发表散寒。
用法:每日2次,连服2~3日。
【姜糖饮】
配方:生姜10克,红糖15克。
制法:生姜切丝,以沸水冲泡,加盖约5分钟,再调入红糖。
功效:疏散风寒,和胃健中。
用法:每日1次,趁热顿服。服后盖被睡卧取汗。

【苍耳鸡蛋】
配方:鸡蛋1个,苍耳子6克。
制法:将苍耳子去刺炒黄,研成细末,加入鸡蛋中打成蛋浆,炒熟。
功效:散风止痛。
用法:每日1次,趁热食用。连服3日。
141.感冒药茶
甘露茶
〔配方〕陈茶叶150克,陈皮20克,谷芽60克,神曲1克,山楂、乌药、厚朴、枳壳各50克。
〔功效〕解表消食和胃。主治一切感冒、头痛腹胀,水土不服等。
五神茶
〔配方〕荆芥10克,苏叶10克,生姜10克,红糖30克,茶叶6克。
〔功效〕发汗解表。治风寒感冒所出现的畏寒、身痛,无汗等症。
葱豉茶
〔配方〕茶末10克,石膏60克,栀子2枚薄荷30克,荆介5克,淡豆豉15克,葱白三根。
〔功效〕辛温解表。适用于外感风寒,壮热头痛等。
生姜枇杷茶(一)
〔配方〕绿茶5克,生姜5~8片,葱白4-6根。
〔功效〕辛温解表。治风寒感冒。
生姜芝麻茶
〔配方〕茶叶5克,生芝麻30克,生姜5克。
〔功效〕解热化痰。治风寒感冒初起。
姜糖茶(一)
〔配方〕绿茶10克,生姜5片,冰糖30克。
〔功效〕散风寒,止咳嗽。治风寒感冒初起,鼻窦头痛,咳嗽痰白等症。
麻酱糖茶
〔配方〕芝麻酱、红糖适量,茶叶1撮。
〔功效〕发汗解表,适用于外感初起。
生姜茶(一)
〔配方〕茶叶9克,生姜8克,红糖适量。
〔功效〕治各类感冒。
苏姜茶
〔配方〕紫苏叶、羌活、茶叶各9克。
〔功效〕辛温解表,祛风胜湿,适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无汗,肢体酸痛等症。
姜葱橄榄茶
〔配方〕橄榄250克,生姜390克,葱头390克,紫苏叶克。
〔功效〕疏风散寒,健脾和胃。主治风寒感冒,患有肠胃病者。
姜糖茶(二)
〔配方〕茶叶7克,生姜10片,红糖15克。
〔功效〕祛风发汗。主治感冒咳嗽、怕冷。
双白茶
〔配方〕绿茶10克,葱白茎3节,白芷10克。
〔功效〕治外感风寒头痛。
核桃葱白茶
〔配方〕细茶6克,核桃肉6克,葱白6克。
〔功效〕治风寒感冒头痛。
多味茶(一)
〔配方〕茶叶、薄荷、白芷和荆芥各6克,川芎、羌活、防风各9克,细辛和炙甘草各3克。
〔功效〕治风寒感冒头痛。
附子川芎茶
〔配方〕熟附子2枚,川芎和生姜各50克,茶叶适量。
〔功效〕主治风寒头痛。
共有59条
辣椒茶
〔配方〕茶叶10克,辣椒5克,胡椒、盐适量。
〔功效〕驱寒解表,治风寒头痛,食欲不振。
生姜茶(二)
〔配方〕茶叶一撮,生姜数片,红糖25克。
〔功效〕治风寒头痛。
生姜枇杷茶(二)
〔配方〕绿茶5克,生姜5~8片,葱白4~6根。
〔功效〕治风寒感冒。
姜茶
〔配方〕茶叶7克,生姜10片。
〔功效〕发汗解表温肺止咳,对流感有疗效。
山腊梅茶
〔配方〕山腊梅叶625克,茶叶适量。
〔功效〕祛风清热。治一般感冒,对流感有较好疗效。
清空膏茶
〔配方〕黄岑9克,酒黄连2.5克,羌活、防风4.5克,柴胡、炙甘草各3克,川芎1.5克,细茶6克。
〔功效〕治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和神经性头痛。
绿豆茶
〔配方〕绿豆30克,茶叶9克,红糖适量。
〔功效〕治流行性感冒。
荆芥苏叶茶
〔配方〕荆芥10克,苏叶10克,生姜10克,红糖30克,茶叶6克。
〔功效〕治风寒感冒。
羌活茶
〔配方〕羌活、茶叶各9克。
〔功效〕治风寒感冒,无汗,肢体酸痛。
钩藤茶
〔配方〕绿茶1克,钩藤、蜂蜜各15克。
〔功效〕治流行性感冒。
石膏茶
〔配方〕生石膏60克,紫笋茶末3克。
〔功效〕治流感。有清热泻火之效。
桑菊薄竹茶
〔配方〕桑叶5克,菊花5克,薄荷3克,竹叶30克,茶叶10克。
〔功效〕清热解表散风,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目赤、喉痛、舌红苔黄等症。
核桃葱姜茶
〔配方〕核桃仁25克,葱白25克,生姜25克,茶叶15克。
〔功效〕发汗退热。治感冒发烧,头痛无汗。
石膏绿茶
〔配方〕石膏6克,绿茶3克。
〔功效〕治风热感冒,面赤口干、流鼻涕、发热者。
薄荷茶
〔配方〕薄荷2克,茶叶5克。
〔功效〕辛凉解表。治风热感冒,头痛目赤,食滞腹胀者。
银花山楂茶
〔配方〕银花30克,山楂10克,蜂蜜250克。
〔功效〕清热解毒,治风热感冒。
金银花茶
〔配方〕茶叶2克,干金银花1克。
〔功效〕治风热感冒。
葱姜核桃仁茶
〔配方〕茶叶5克,核桃仁、葱白和生姜各10克。
〔功效〕治风热感冒。
地龙茶
〔配方〕干地龙10克,茶叶适量。
〔功效〕治感冒发热无汗者。
甘菊花茶
〔配方〕绿茶0.5-1克,甘菊花9-15克,蜂蜜25克。
〔功效〕治风热感冒头痛者。
六味茶
〔配方〕细芽茶9克,黄芩60克,川芎90克,白芷15克,薄荷5克,荆芥12克。
〔功效〕治风热上攻,头目昏重等症。
银花茶
〔配方〕茶叶6克,银花20克,白糖50克。
〔功效〕治风热感冒。
川芎葱白茶
〔配方〕茶叶10克,川芎10克,葱白2段。
〔功效〕治风寒感冒头痛。
姜汤膏茶
〔配方〕普洱茶、姜适量。
〔功效〕治受寒肚胀。
三生清热茶
〔配方〕生茶叶、生米、生姜各适量。
〔功效〕清热解毒,治瘟疫病等。
多味茶(二)
〔配方〕陈皮2克,厚朴0.4克,炒谷芽0.5克,精曲7克,枳壳0.4克,山楂0.4克,乌梅0.4克,茶叶10克。
〔功效〕解表清热,消滞行气。
竹叶薄荷茶
〔配方〕竹叶3克,鲜薄荷叶2克,茶叶2克。
〔功效〕清热解表,促进汗液分泌。
竹叶莲芯茶
〔配方〕鲜竹叶10克,莲芯5克,茶叶5克。
〔功效〕治心火,咽喉干痛等症。
双花茶
〔配方〕生槐花10克,凌霄花10克,绿茶15克。
〔功效〕清热凉血泻火。
大葱生姜茶
〔配方〕大葱50克,生姜10克,茶叶10克。
〔功效〕增热御寒,防治感冒。
苏藿茶
〔配方〕柴苏叶、藿香、薄荷、荆芥各4.5克,茶叶3克。
〔功效〕疏风解表,防治感冒。
石菖蒲茶
〔配方〕茉莉花6克,石菖蒲6克,清茶10克。
〔功效〕祛寒去湿,理气安神。
姜糖薄荷茶
〔配方〕细茶叶6克,薄荷叶3克,生姜汁半匙,白糖半匙。
〔功效〕治风热感冒发热。
银花白糖茶
〔配方〕金银花20克,茶叶6克,白糖50克。
〔功效〕治风寒感冒,恶寒、头痛、无汗、鼻塞等症。
胡桃茶
〔配方〕茶叶、葱白、胡桃、姜片和绿豆适量。
〔功效〕治风热感冒。
午时茶
〔配方〕苍术、柴胡、防风、羌活、桔皮、山楂、连翘、神曲、藿香、白芷、枳实、川芎、甘草各30克,厚朴、桔梗、麦芽、紫苏各45克,红茶5克。
〔功效〕治风寒感冒。有祛风散寒之效。
天中茶(一)
〔配方〕制半夏、制川朴、杏仁(去皮)炒莱菔子、陈皮各90克,荆芥、槟榔、香薷、干姜、炒车前子、羌活、薄荷、炒枳实、柴胡、大腹皮、炒青皮、炒白芥子、猪苓、防风、前胡、炒白芍、独活、炒苏子、土藿香、桔梗、藁本、木通、紫苏、泽泻、炒苍白术各60克、炒麦芽、炒神曲、炒山楂、茯苓各120克、白芷、甘草、炒草果仁、秦艽、川芎各30克、红茶叶3克。
〔功效〕疏散风寒。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肢,胸闷呕恶等症。
苏叶炒盐茶
〔配方〕炒茶叶5克,炒盐10克,苏叶5克。
〔功效〕清热除哑。治感冒引起的声音嘶哑。
橄榄萝卜茶
〔配方〕橄榄250克,萝卜5~1克,茶叶15克。
〔功效〕清热解毒,治流行性感冒。
白芷荆芥茶
〔配方〕香白芷30克,荆芥穗3克,腊茶3克。
〔功效〕治风寒感冒初起。
酒茶
〔配方〕红茶5克,酒适量。
〔功效〕治感冒头痛。
梅肉红茶
〔配方〕梅干1粒,红茶1大匙。
〔功效〕预防感冒,对感冒咳嗽、纳差有效。
四时感冒茶
〔配方〕野牡丹,鬼针草、仙鹤草、香蕾、野花生、陈皮、截叶铁扫帚、南五味子藤,牡荆叶、薄荷、防己、青蒿、玉叶金花、铁苍菜、茶叶、高粱酒、马鞭草各适量。
〔功效〕治感冒。
芦根茶
〔配方〕芦根50克,鲜萝卜2克,葱白7个,青橄榄7个。
〔功效〕治流行性感冒。
142..感冒药酒
苦参酒
配方:苦参5克,桔梗3克,板蓝根10克,白酒250克。
葵花酒
配方:向日葵籽和秋季采集的叶各100克,白酒300毫升。
花椒酒
配方:花椒50粒,侧柏叶15克,白酒500毫升。
肉桂酒
配方:肉桂末6克,黄酒20克。
桑菊酒
配方:桑叶30g,菊花30g,薄荷10g,连翘30g,芦根35g,桔梗20g,甘草10g,杏仁30g,米酒1000克。
防风米酒
配方:糯米一斗,酒曲一升半,防风(切)半斤,苍耳子3升。
葱姜盐酒
配方:葱白头、生姜各30克,食盐6克,白酒一盅。
茶酒
配方:红茶5克,姜汁3克,白酒或黄酒适量。
荆芥豉酒
配方:豆豉250克,荆芥10克,米酒750克。
葱豉黄酒
配方:豆豉15克,葱白30克,黄酒50毫升。
紫苏酒
配方:紫苏、荆芥各20克,陈皮10克,白酒200毫升。
预防感冒酒
配方:炙黄芪30克,太子参15克,白术15克,紫苏12克,防风12克,炙甘草10克,红枣20克,黄酒1000毫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