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月经前后或行经期发生腹痛等不适症状,从而影响生活、劳动者,称痛经。
痛经患者的症状以腹痛为主,多在月经来潮第1~2天出现,以下腹阵发性绞痛为多见;亦可出现胀痛、坠痛,有时疼痛可放射到腰骶部、股内侧、阴道及肛门等处。一般疼痛可持续数小时,甚至1~2天,以后疼痛逐渐减轻,甚至消失。少数患者经前1~2天即有腹痛,行经期腹痛加重。膜样痛经患者当排出大块脱落的子宫内膜时疼痛加剧,一旦排出后,疼痛迅速减轻。 验方一 处方:酒当归30克,川芎15克,醋香附30克,炒元胡30克,五灵脂24克,炒没药15克,丹参30克,炮姜15克,川牛膝15克,杜仲炭15克,广木香9克,红花15克,桃仁15克,青皮9克,故纸15克。 制法:将上药分别炮制为面,益母草膏60克和蜜为丸,每丸9克重。 服法:早晚各服1丸,在月经来潮前服。 验方二 处方:五灵脂10克,酒制香附15克。 制法:水煎至300毫升。 服法:分早晚2次服。 验方三 处方:三棱、莪术、赤芍、刘寄奴、牡丹皮、熟地、官桂、当归、菊花、蒲黄各30克,黑豆100克,生姜250克,米醋4000毫升。 制法:将前5位药同豆、姜、醋一起煮烂为度,熔干再入后5味,共研细面。 服法:每日服2次,每次服6克,空腹温酒1盅送下。 验方四 处方:制香附10~15克,丹参15~30克,川芎5克,泽兰15克,广木香、延胡索、赤芍、红花各10克。 加减法:①小腹冷痛、经色淡褐,加炮姜6克,山药12克。②小腹两侧刺痛,经色鲜红,加丹皮、焦山栀各10克。③血量多加艾叶炭、去红花。④有紫块加莪术。⑤经色淡加制附片。⑥经后隐痛,量少质淡,加炙黄芪12克、补骨脂12克。⑦空痛腰酸加巴戟天、菟丝子各10克。⑧经血淋漓不畅加桃仁12克。⑨胁痛乳胀加川郁金10克、紫胡8克、路路通12克。 验方五 处方:熟地24克,当归15克,白芍12克,川芎6克,香附、延胡、益母草各9克,黄芪、党参各30克。 服法:水煎服,3剂。 验方六 处方:当归12克,川芎5克,五灵脂、延胡、香附、柴胡各10克,首乌15克,白芍12克,甘草3克,吴萸7克。 服法:水煎服,4剂。 验方七 处方:黄芪15克,当归12克,熟地24克,川芎、肉桂、艾叶各5克,香附、白芍、续断、菟丝子各10克,吴萸7克,甘草3克。 服法:水煎服,4剂。 验方八 处方:炒山楂6克,胡黄连214克,泽兰6克,归须6克,生白芍415克。 制法:加水煎成汤剂。 用法:每日2次饮服。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72.对症辩证选名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