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审计每花 1 元钱能带来什么?投入产出比真真给跪了

 秦汉明月888 2016-03-18


怎样衡量审计机关的工作绩效?可以从投入和产出两个角度进行衡量。

审计机关的投人情况

主要包括审计人员和审计经费两部分。

审计机关的产出情况

主要包括可用货币计量的审计成果,如促进财政增收节支、挽回(避免)损失、核减投资(结算)额等;不可用货币计量的审计成果,如移送案件线索、推动被审计单位整改、提出深化改革的建议等。


自2010年起,审计署借鉴国外审计同行经验,并结合我国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开展编制并发布年度绩效报吿,向公众报告审计署一年花了多少钱,是怎么花的,用这些钱干了什么,干的结果如何。

 

从可用货币计量的审计成果看


  • 2010年,审计署人均审计成果2055万元,投入产出比1:79,也就是每花1元财政资金,可为国家带来增收节支等直接经济效益79元;


  • 2011年,人均审计成果2835万元,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96; 


  • 2012年,人均审计成果4030万元,投入产出比1:116;


  • 2013年,人均审计成果为8665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252;


  • 2014年,人均审计成果为9274万元 ,投入产出比为1:256。

 

从不可用货币计量的审计成果看


  • 2010年,向司法、纪检监察机关移送案件线索和事项131件,提交各类报告和信息 3260篇,提出审计建议1700多条,促进建立健全规章 制度170多项等;


  • 2011年,移送重大案件线索和事项 177件,提交报告和信息2010篇,提出审计建议1510 多条,促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1500多项等;

 

  • 2012年, 移送重大案件线索和事项351件,提交报告和信息3538 篇,提出审计建议2200多条,促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1600多项等。


  • 2013年,向有关部门移送重大案件线索和事项 408 件,提出审计建议 2000 多条,推动制定整改措施 1800 多项,促进完善制度 1900项。


  • 2014年,向司法、纪检和有关部门移送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事项423件,提出审计建议1473条;推动制定整改措施2020多项,促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1865项。


成绩的另一面往往意味着问题。一份绩效报告,既是审计部门的审计成果,也反映了很多长期存在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认识到这一点,方算是对审计署成绩单的一次理性审视。

 

期待2015审计署的绩效报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